试论“气血神”相关理论及冠心静胶囊的组方内涵

2017-02-13 17:38李瑞平于国华李俊芳唐仕欢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神志气血冠心病

李瑞平 于国华 李俊芳 唐仕欢

[摘要]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以血为基础,也是气的气化作用的表现,需要先天之精与后天水谷精微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濡养。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与血在神志病的诊疗思维中具有核心地位。冠心病多属胸痹的范畴,但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精神因素与躯体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中相互影响,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与中医的认识基本一致。气血失调,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而冠心静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安神定志,气血并治,心身同调的特点,对当今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气; 血; 神; 冠心静胶囊

Discussion on relevant theories of "QiBloodShen" and

formula implication of GuanXinJing capsule

LI Ruiping1, YU Guohua2,4, LI Junfang3,4, TANG Shihuan4*

(1.Baoding Institute of Drug Control, Baoding 071000, China;

2.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3.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4.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definition of "Shen" contains a broad concept and a narrow concept. Broad "Shen" is the dominator and administrator of human vital movement,while narrow "Shen" means spirit, consciousness, thinking and emotions of human. "Shen" originates from innate essence of parents, and survives on acquired essence of water and food as well as the nutrition of its metaplastic QiBloodBody fluid. QiBlood,the most precious asset of human body, is a quite important section of one person and the central material basis of "ShenZhi".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is classified as thoracic obstruction category in TCM. However, in the progress of CHD, the mental factors and physical factors interplay each other. Thus, CHD is defined as a kind of psychosomatic disorder. So, the concept of psychocardiology generally corresponds to the cognition of TCM. Disorder of Qi and Blood,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and lack of spirit and "Shen" preserv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GuanXinJing capsule possesses multiple therapeutical effects including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ranquilizing "Shen" and sedating "Zhi" and balancing psychosomatic status. It will be of vital importance and promotional value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HD.

[Key words] Qi; Blood; Shen; GuanXinJing capsule

doi:10.4268/cjcmm20162231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依赖于人体脏腑功能而化生,同时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以血为基础,也是气的气化作用的表现。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与血在神志病的诊疗思维中具有核心地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行为特征和情绪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1]。中医从“气血神”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可从根本上把握其基本病机,通过调和气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形神同治的目的。冠心静胶囊组方严谨,具有益气活血、安神定志、化瘀止痛之功效,体现了冠心病的治疗原则,符合“双心同治”的治疗模式。

1 中医“神”概述

“神”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命题[2]。中医学认为,“神”的范畴,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2种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理解,“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和调控者,从狭义上理解,“神”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思维、心理意识等生命活动,均由心所主宰。正如《内经》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灵枢》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为进一步说明心为大主的作用,《类经》注释提到:“心总五藏六府,为精神之主,故耳目肺肝脾肾,皆听命于心。是以耳之听,目之视,无不由乎心也。肺朝百脉而主治节,故为心之相。肝主谋虑决断,故为心之将。脾主肌肉而护养藏府,故为心之卫。肾主而成立其形体,故为心之主外也。”人的心理思维等精神活动属于中医学狭义之“神”的范畴,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内经》提出了“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现象,主要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情绪、意识及想象等认知过程,并涉及到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3]。

2 中医“气血”论

气和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人身之至宝。故《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灵枢·本脏》也提出:“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杨士瀛在其著作《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盖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血气,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由此,进一步阐明气血为人身之源,是生命活动之所系,人身气血在生命活动中的基础作用,并强调了气血与生命存亡息息相关,是人身之根本。气血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两者紧密相关,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故《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由此指出,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之精气,而且气血同出一源,气与血是相互资生、相互维系的[4]。《仁斋直指方论》中也指出,气血“相随而不相离也”,对于气的功能论述,提出“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运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在对血的论述中,指出“血为荣,荣行脉中,滋荣之意也……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同时,强调阐述了气和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由此,论述了气对血的温煦、推动和统帅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在脉中运行不息,也依赖于气之固摄和推动。

3 中医“气血神”相关论

中医诊治疾病离不开对神的观察,故有“望而知之为之神”的说法,从“神”的变化中捕获相关信息。所以探寻“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5]。气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也是一切生理功能的根源,“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升降出入、形气转化过程,包括了气具有物质与功能、能量之间的转换的内涵。气的运动变化,从而实现温煦机体、卫外固表、抵御外邪等功能。同时,气具有濡养“神”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和《灵枢·平人绝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有学者以此为依据,提出“神”以血为基础[6]。《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此处的“神”是由先天之精气而化生,在人形体产生和生长发育的同时,广义之“神”,即生命的主宰,产生并发挥功能,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心理等活动在后天发育过程中逐步产生。而心主神明,是“神”产生和变化的场所,心的功能出现异常时,“神”也会发生异常变化而出现病态反应[7]。故《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总而言之,神的产生是先天之精气与后天水谷之精微共同作用的结果。“神志”在一定程度上为狭义之“神”的范畴,气血津液是神志产生的物质基础。神志多表现为意识、思维、感觉、感情、情绪、语言等多种内容[8]。同时,神志的产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的生理功能失常,不能很好地主宰神明和血脉,心神异常,导致思维、意识、情感等出现紊乱。因此,有学者提出,神是以心(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为本源,依赖后天水谷精微及化生的气血津液的滋养,从五脏功能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9]。

神志病是指在情志、饮食等各种病因作用下,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引起脑神功能失常,致人体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神志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即凡以神志异常为表现的病证皆可纳入神志病的范畴,既有神志异常导致疾病,又有因疾病而表现出异常的神志变化。五脏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运行,是生命活动及神志活动正常的保证。气血是“神志”的核心物质基础。神志病的发生,均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七情所伤等诸多因素导致人体气血运行失常而引发;在此基础上,出现痰、瘀、火等病理产物,并且相互搏结,出现痰气交阻、痰火郁闭、瘀热交织、痰瘀互结等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因此,气血及其相关理论在神志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8]。

4 冠心病与中医“气血神”的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出现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肌坏死。根据冠心病的症状表现,与中医学的胸痹类似,中医治疗此病按胸痹进行论治。据多项研究调查,抑郁症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普通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15.1%~22.5%,而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达52.1%~63.4%,约45%的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抑郁症状,而抑郁的情绪表现不仅干预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主要表现在: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状可以加重躯体症状,增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影响疾病的转归,使冠心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猝死,病死率增加[1,10]。

现代医学表明,冠心病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精神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按中医学的理论,冠心病伴有精神症状,相当于胸痹伴有神志的改变,是指在机体胸痹发生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精神、情感、认知、意识等神志活动障碍,归属于因疾病而表现出异常的神志变化,在其后期的发展中,神志异常又加重了疾病的进程。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神与志都是脏腑功能的产物,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乃由脏腑所化生,脏腑功能又受气血阴阳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生血”,《素问·五脏生成》曰:“诸血者,皆属于心。”在心气的推动下,血行脉中,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绪等神志活动维持正常。心气虚主要表现其主血脉的功能低下,日久变发为心血瘀。胸痹多表现为本虚标实,有气滞血瘀、痰瘀互阻等标实之象,又常合并心之气血阴阳的不足。多数学者认为胸痹虽然病情复杂,表现不一,均以心脾气虚、痰瘀阻络证为基本病机。《灵枢》云:“心藏脉,脉舍神。”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也是气血汇集之处。《灵枢》又指出:“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气血的运行变化通过脏腑功能活动表现出来。气的运行变化正常,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化生血液并运血行;气的运行变化异常,则脏腑难以发挥正常功能,不能化生血液和运血行。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气摄血,多是脾统血的体现。脾为气血运行上下的枢纽,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而畅四方”。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心脉,两者相互配合,推动血液在血脉中正常运行,以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在血脉内循行,既赖心气推动,又靠脾气统摄,方能循经运行而不溢于脉外。心藏血脉之气,主鼓动一身血液运行;肝藏血,贮藏和调节血液分布。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平。肝血旺盛,制约肝阳,使之勿亢,则疏泄正常,气血调畅,心神得养,神志活动正常。肝升肺降,也是气血升降、气机疏达、气血调和的一个表现。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输布;肺主气,调节一身之气。肺主气功能需血的濡养,肝输布血液又须依赖于气的推动。总之,气血的正常运行,虽赖心主血脉,但同时又须肺主治节、肝主疏泄和藏血及脾统血的协同作用。

在病理状态下,“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失和,机体阴阳失衡,引起病变。气血失衡是脏腑失调的病理反应,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基本原因[1112]。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冠心病表现在冠脉微循环的障碍,中医认为属血瘀阻络、心络受损。在此,心络相当于冠脉微循环,脏腑、气血、经络等功能受损,导致血行不畅,心络瘀阻,甚则形成微小癥积(血栓),相当于冠脉微循环的完整性受损及灌注不足[13]。外邪侵袭、七情内伤、气血不荣等均可导致心络受损,心络中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成痰生瘀,痰瘀阻络,导致心肌及络脉因缺少气血的濡养而凋亡、坏死[14]。因此,胸痹的产生,是心之气血失和造成的,除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外,还可表现在气血失衡导致的心神失养,神志改变,如情志抑郁、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因此,从“气血神”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可从根本上把握其基本病机,通过调和气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形神同治的目的。

5 冠心静胶囊组方特点及其内涵

气血失调,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针对其主要病机,益气活血,安神定志是冠心病的治疗法则。冠心静胶囊由人参、丹参、三七、赤芍、川芎、苏合香、红花、玉竹、冰片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安神定志,化瘀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闷、胸痛、痛有定处、心胸隐痛、动则益甚、气短、心悸、情志抑郁、失眠多梦、健忘及冠心病见上述症状者。

人参,素有百草之王之美誉,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说明人参能补益五脏之气,安和五脏神志。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及本草著作对此功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药性论》进一步指出人参:“主五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本草乘雅》:“人参功力,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危为安。定亡为存。生处背阳向阴,当入五藏,以类相从也。”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主入血分,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养血安神。正如《药性解》记载:“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经。养神定志,破结除癥,消痈散肿,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治风邪留热、眼赤狂闷、骨节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妇人经脉不调、血崩带下。”方中人参主入气分,大补元气,尤其补益心气,五脏气足,神志得以安和;丹参,主入血分,活血止痛,养血安神。两药配伍,一气一血,一补一攻,益气活血,安神定志,气血并治,心身同调,切中胸痹(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共为方中君药。三七活血定痛,赤芍散血中之滞,红花能痛经止痛,苏合香辛散走窜,四药皆有止痛之良能,共助君药行血中之滞,通经活络而止疼痛,为方中臣药。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加强君臣药的活血止痛之功,玉竹,滋阴生津而润燥,防止活血化瘀药辛散太过,同时,助人参补气生津之功,两药共为使药。冰片,味辛、苦,性凉。归心、肺经。辛味善走,如《本草分经》记载:“辛、香。善走。体温用凉,先入肺,传于心脾,而透骨通窍,散郁火,辟邪,消风化湿。风病在骨髓者宜之。”在方中直入心经,透达心窍,通经止痛,为方中使药。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多种皂苷,挥发油,多糖,维生素B1,B2,C等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包括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g1,Rg2,Rh1,Rh2等,尤其人参皂苷Rg1,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的主要有效成分,并且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如保护心肌细胞、抗心肌缺血和促血管再生作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益智、抗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等作用[1516]。丹参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心脑血管系统,能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抑制凋亡细胞,提高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等方面[17]。三七中含有三七总皂苷,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确的治疗效应,能改善心肌缺血、抗血栓、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脑缺血损伤等方面的作用[18]。冰片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保护心脑、双向调节神经系统、提高其他药物生物利用等作用,能显著促进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药物脑组织中的浓度,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19]。

纵观全方,人参主入气分,大补元气,尤其补益心气,五脏气足,神志得以安和;丹参,主入血分,活血止痛,养血安神。两药配伍,一气一血,一补一攻,益气活血,安神定志,气血并治,心身同调,切中胸痹(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共为方中君药。三七活血定痛,赤芍散血中之滞,红花能通经止痛,苏合香辛散走窜,四药皆有止痛之良能,共助君药行血中之滞,通经活络而止疼痛,为方中臣药。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加强君臣药的活血止痛之功,玉竹,滋阴生津而润燥,防止活血化瘀药辛散太过,同时,助人参补气生津之功,两药共为使药。冰片,辛味善走,直入心经,透达心窍,通经止痛,为方中使药。全方合用,配伍严谨,气血并施,形神同治,能益气活血,安神定志,通经止痛,对于气虚血瘀引起的胸闷、胸痛、痛有定处、心胸隐痛、动则益甚、气短、心悸、情志抑郁、失眠多梦、健忘及冠心病见上述症状者尤为适宜。

[参考文献]

[1] 陶贵周,毛慧子. 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J].医学与哲学,2014,35(3B):86.

[2] 蔡光先,瞿岳云,肖子曾.中医神脏相关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2):1085.

[3] 王军瑞. 浅谈《内经》神之特性[J].国医论坛,2000,15(4):47.

[4] 王玉凤. 杨士瀛的气血理论及用药规律研究[D]. 福州:福建中医学院,2003.

[5] 李生财,梁永林,贾育新. 中医“神”的含义物质基础及其特性[J]. 中医药学刊,2002,20(5):650.

[6] 位燕.论神与脾胃的关系[J].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31.

[7] 沈济人,赵会芹.精、气、神新说[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2):8.

[8] 赵永厚,赵玉萍,于明. 神志病之“脏腑气血脑神”诊疗思维的构建[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4):353.

[9] 周杰,段延萍.初析《灵枢·本神》中的神[J].光明中医,1998,13(78):4.

[10] 陈玥舟,朱建平. 中医问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 医学与哲学,2013,34(9A):77.

[11] 李露露,颜新,韩天雄,等. 论气血病机学说的演变与创新[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240.

[12] 张海啸,杨叔禹,曹洪欣,等. 王清任的气血相关理论及用药特点[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46.

[13] 卢健棋,温志浩.中医药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97.

[14] 吴宝,刘红旭,李爱勇.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机制及中医学思考[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10,17(6):106.

[15] 高妍,薛薇,李敏,等. 人参皂苷Rg1的中枢药理作用及多靶点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1):107.

[16] 董艳红,胡婷婷,代良萍,等 .人参皂苷Rg1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30.

[17] 马丙祥,董宠凯.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7):663.

[18] 韩淑娴,游云. 三七总皂苷心脑血管药理作用及其溶血反应[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818.

[19] 魏楚蓉,伍赶球. 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4):447.

[责任编辑 曹阳阳]

猜你喜欢
神志气血冠心病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简单搓搓可养生
警惕冠心病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