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新生需求视角谈基层团学活动的构建

2017-02-13 16:35朱梁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需求新生

朱梁

摘要:高校基层团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无论是文体活动或是科技创新类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参与效果是衡量活动开展成效的指标。文章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探究高校入学新生的各项需求内容,结合团学活动的开展原则发现当前团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团学活动的目的。

关键词:需求;团学活动;新生

团学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生活、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旋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学子,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呈现出健康积极、思维活跃的特质,特别是高校新生,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对活动往往也充满了兴趣,团学活动如果能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那势必能贴合新生诉求,帮助学生成长。然而现如今,不少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团学活动时脱离学生主体需求,以应付工作、只抓成绩、流于形式为中心,开展一系列重复繁琐、盲从跟风、敷衍了事的团学活动,背离了团学活动开展的意义,更消磨了广大新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团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势必应当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因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需求的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代大学新生的需求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也离不开这五个层次,现如今,在校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一般情况下能得到保障,新生刚入学也没有就业的压力,努力融入大学生活的需求就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大致可分为:知识需求,交际需求,兴趣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知识需求

新学校新专业往往与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有利的碰撞,学生以学为主,不少高校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的方向有了基本了解,新领域的知识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在课堂内外更深层次的学习,规划大学生活,设定学习目标,逐渐熟知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交际需求

新环境新人群,学生间需要交流和信任,师生间需要了解和关怀。在大学的“群居”生活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首先融入周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新生,他们刚刚来到陌生的环境,希望尽快与室友、班级同学等周围的人熟悉起来,形成自己的生活圈,他们彼此间需要通过理解关爱、情感互动才能增进友谊。

(三)兴趣需求

新时代新思维,当代大学新生的年龄层次已步入95后,他们自幼成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接触到的新事物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大学生都更充分,这也造就了他们的兴趣多元化,他们才艺丰富,他们个性张扬。在经历了高考的压力后,他们都更希望将自己的兴趣重新融入生活。也正因为此,不同的兴趣需求会开辟不同的大学生活,有些同学在大学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才能,而有些同学则沉迷于网游、手游无法自拔。

(四)自我实现的需求

新思路新追求,作为一种心理需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刚入学的新生会积极协助辅导员工作或主动服务其他同学来为竞选班干增加筹码,还会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来向党组织靠拢,也会参加各种竞赛来展现自己的才华,每个人都会给自己一个定位,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提高能力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大学新生团学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基层团学活动的开展在低年级学生中所占比例更高,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能将更多精力投递于校园文化生活上,另一方面基层学生组织往往是由高年级学生牵头,根据他们的工作经验引导低年级同学开展活动。学生自主开展的团学活动在设计和实践中,由于所占角度不同、所处高度不够,有时会偏离活动本身的意义,存在一些问题。

(一)团学活动形式化现象严重,学生参与积极性受挫

当前团学活动类型齐全,数量众多。文化艺术、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类活动根据不同形式和内容可开展数百种不同的专项活动。而基层团学组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广的组织多项活动来满足学生需求,这会造成组织方精力不够而疲于应付。XX学校XX学院学生会历年都会组织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辩论赛,但今年因特殊原因活动开展时间较往年延迟,决定在一天内开展完辩论赛预决赛共四个辩题的比赛,涉及比赛班级9个,最多的班级选手将在一天内参加全部的四场赛事。辩论赛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提前准备和收集材料的赛事,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也需要一定过程的练习,赛事的意义在于展现同学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急于求成的开展赛事不仅提高不了同学的综合能力,也会使得赛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为了比赛而比赛,是完全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的表现,无法达到活动既定的目标。

而正是因为部分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并未得到预想的收获和自我提升,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会让他们对活动失去信心,从而对其他活动也失去积极性甚至抵触的心理,进而会把精力投入在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需求的方面,部分学生因此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影响学业。

(二)团学活动形式单一且持续性不够

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曾在2015年初印发“三走”活动意见,“三走”活动一时间红遍全国高校,各基层团委也都在打造自己的“三走”活动,但体育运动分门别类,不同的人喜爱不同的运动,单一形式的活动只适合部分人群,只针对某一类活动的塑造一般就显得形式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需求,如果活动不为学生需求量身定做,则最终的受益群体可能只在少数。

新媒体平台活动的开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微信平台的构建近几年十分火热,大部分基层团支部都有自己微信公众号,但在目前APP应用种类繁多、新闻信息量巨大的手机空间里,很多公众号在学生的手机里成为了“僵尸号”,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微信制作组水平有限,质量不高,作用不大,内容原创少,甚至很多内容直接来源于网络,推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不按照学生需求制作;二是微信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单向推送,形式单一,不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只把推文当成一则新闻来阅读,自身没有参与感,内容也与自己的需求无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关注兴趣。

无论是“三走”还是线上活动亦或是其他团学活动,目前也存在着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基层团支部往往活动开展完就结束了,没有连贯性,也不结合学生需求去塑造品牌,对于学生的影响只集中在活动那一刻,特别是对新生的影响不能点面结合,最终也无法让他们收获持续系统深刻的活动意义。

三、针对新生需求开展基层团学活动的思考

(一)线下活动与新生需求要紧密结合

在线下团学活动的开展中,根据新生的以上四类需求,基层团组织从活动策划到最终目的都应有针对性。要把握新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在设计活动体系之前先通过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想获得哪一方面能力的提高,兴趣点在哪里,对于今后有什么样的目标追求。

对于学生的兴趣方向可以从活动类型着手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适合不同学生兴趣需求的培训或活动,加强活动的引导性、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兴趣方向,扭转不符合价值体系的消极的兴趣方向;对于新生的交际需求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或部分群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集体活动破冰,增加同学间的配合与默契,让每一名成员在活动中都有存在感,同时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都注意挖掘有才能的同学,以这部分同学作为今后某些专项活动的核心,带动此类活动的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基层团组织要提供学生足够多的活动平台支持,要根据不同特色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在大学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某一方面的印记,尽管这个平台高度未必很高,但只有让学生不断实现目标,才能激发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冲击新的目标。

(二)线上活动要抓住新生的心理需求

线上活动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标志,青年学子更愿意接触新媒体设备,也更容易掌握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要抓好网络的主阵地,就需要基层团组织利用好线上活动的土壤和机遇,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创作一些学生愿意看的、有兴趣的作品和活动,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线上作品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新媒体平台成为他们生活信息来源的渠道,服务学生;线上活动也不只是单向的传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有参与感、有立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敢于表达正面的信息,争做“中国好网民”。因而,要真正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学生的依靠,必须要首先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金艾裙.李震. 基于大学生需求现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4期.

[2]黄群林. 在网络平台下辅导员对学生关怀途径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第18期.

[3]张蕴昭. 当代大学生需求的理性思考与优化途径[J].江苏高教,2014年第5期.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猜你喜欢
需求新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使重残青年获新生的人
一个失足青年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