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帅�オ�
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杆。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工科高职院校出现了诸如人文知识匮乏、人文修养浅薄等人文精神素养匮乏现象。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把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来。本文以浙江机电职业学院为例,浅谈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培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技之长在手,作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文精神素养则相对匮乏。夏宝龙书记在2015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富有人文精神,高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大学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群,最关键的就在于人文精神”。正如著名教育家杨淑子所说:“没有科技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而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当前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人文价值观迷失,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工科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必须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重视起来,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技能、有修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该校的一些经验做法来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正如著名科学家严济教授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的演说,教学是一门表现艺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教学的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不能生搬硬套,以免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类的笑话。同样的,大学生人文情怀的激发跟教师上课教学方法和课堂内容关系也很大。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人文情怀,我校以思政课为平台,有机融入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人文通识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些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以晚会形式开展教育,晚会是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下,结合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而产生的。整台晚会的创意、筹划、组织、出演均由师生合作完成,通过师生自主原创的节目设计以及思政课堂作业的舞台呈现,生动地映射出思政课堂的教学创新活动和成果。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人文精神沃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可见它在人才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诲——要爱护生物和美好的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会成空洞无用的词句”。因此构建切实可行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构建以大型文艺团体为基础的文化平台,通过团体的氛围影响学生。例如我校的南岸茶社,通过茶社活动的举办,使一大批学生受到艺术熏陶,辐射面广。第二,充分挖掘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即时”教育。我校公共账号“机电青年”就是很好的一个宣传平台,日常的正能量的事件都会及时推送,让同学们第一时间感受到身边的人文光辉。第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团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非上课时间,校园广播里播放经典音乐,既给单调的校园环境增添了色彩,又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同时利用“双休日课程”平台,在周末时间给一些同学进行人文素养培育。每个学期学校都开展品种丰富多样的双休日套餐,例如中外影视经典赏析、书法指导、茶文化课、国学经典著作导读等旨在增强同学们人文素养的课程,通过一种愉快的上课方式灌输人文精神,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
三、实践上课互相结合,共同铸就人文光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正在大力研究和推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首先,我校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指导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关注,同学们可以将实习期间的实习记录写在微信里,指导教师可以观看进行评语。指导教师每人一个记录本,在同实习同学交流的时候,都会做好详细的记录,针对同学们的疑惑给予详细回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都有重要帮助。其次,学校每年都组织大一新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学校侧重引导学生深入到偏远地区,去了解国情、民情,去感受特色风土人情,去锻炼意志和品质,去增强自己的人文情怀。我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根据自身学院特色开展活动,在帮孤助残、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家电维修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受到了实践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多学实践团队受到了当地媒体的报道。总之,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个性得以释放,同时摆脱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氛围”,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了国情、省情和民情,让他们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
四、教师注重自身提升,做好人文精神导师
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去熏陶学生。如何提高自身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做好学生的人文精神导师。
首先,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史哲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来赢得学生的认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我校每年会进行优秀教师、“潜心教学奖”等各种优秀教师评选项目,通过这些奖项的评选去几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境界。我校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指导育人工作的口号,就是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增强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优点。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校某系提出了“人人都有闪光点”的学生工作口号,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自省。“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就要做好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模范作用。
本文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一般课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研究与实践”(A-0281-15-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