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超 翟波宇(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对残奥游泳男子100仰泳S6级冠军郑涛的技术特征分析
□王家超 翟波宇(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本文是对残奥会游泳男子100米仰泳S6级冠军郑涛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视频分析法进行文本撰写。通过对郑涛2012年至2016年残奥会间之间历次大型比赛的成绩及历届主要参赛对手们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涛采用的新型“复合式”仰泳打腿技术具有更强进的推进力,成绩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记录不断被打破。此技术适于在S6级无双臂仰泳运动员中推广,并作为残疾人游泳技术参考,促进各国之间的游泳竞技水平提高。
残疾人游泳仰泳技术S6级
残疾人游泳始于1960年第一届残奥会,是第二大奥运项目。我国残疾人游泳项目开始于1984年的纽约,随后在每一届残奥会参与人数和金牌数不断增多,中国残疾人游泳队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位居金牌榜榜首,被称为游泳梦之队。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游泳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在革新,运动员欲取得由于成绩,需大胆尝试新式技术才能有超越。
2.1、研究对象
男子100米仰泳S6级主要参赛选手:郑涛、贾红光、Iaroslav Semenenko和Talisson Glock。
郑涛,男,1990年12月生,云南昆明呈贡人,云南省残联游泳队队员。参加2012年伦敦残奥会、2013年蒙特利尔残疾人游泳世界竞标赛、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2015年格拉斯哥世界残疾人游泳竞标赛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男子100米仰泳S6级冠军。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百度搜索、百度学术、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电子资源数据库等对残疾人游泳发展和仰泳技术分析等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
(2)视频分析法。
对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6年主要比赛视频进行分析,为文本的撰写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3)数理统计法。
对咨询、调查、访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法与体育统计原理,运用Excel数据统计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
3.1、郑涛技术特征及成绩走向
表1 郑涛从2010年至2016年100米仰泳技术特征及成绩走向
表1统计了郑涛从2010年至2016年,100米仰泳技术特征与成绩的变化。从2010年至2016年,郑涛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1年进入2012年,技术特征转变,使成绩快速提升。从2011年的传统式仰泳交替打腿转变为“复合式”打腿,成绩迅速从1分15秒45提升至1分13秒56。即便当时国家集训队训练条件相对较好,但使用传统技术只能保持在1分15秒左右。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备战期后,在和教练的配合下进行了系统有效的训练和技术改进,使得成绩突飞猛进,获得冠军打破世界纪录。随后此技术便沿用于2016年里约残奥会,且成绩不断上升。到了2016年里约残奥会,以1分10秒84的成绩再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创造奥运和世界双记录。
3.2、历届主要参赛对手们的身体情况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表2 男子100米仰泳S6级各国运动员身体情况与技术特征
表2为男子100米仰泳S6级主要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及技术特征分析。男子S6级主要参赛运动员残疾情况各有不同,有双上肢截肢、单边肢体截肢、下肢瘫痪等。根据视频资料分析,来自乌克兰选手Iaroslav Semenenko和来自中国的郑涛身体特征为无双上肢截肢,前者采用全程反蝶式仰泳打腿技术,后者采用4-10次反蝶式腿加10-15次仰泳交替打腿,100米最后30米全程反蝶泳打腿技术。另外来自中国的贾红光和巴西的Talisson Glock都采用传统仰泳技术,前者肢残情况左臂缺失,右手肘关节以下缺失。后者左臂从肩关节处缺失,左腿从髋关节处缺失。
表3 2016里约残奥会男子100米仰泳S6级全程位移与时间走向分析
3.3、郑涛的技术特征与身体位移
表3为郑涛、贾红光、Iaroslav Semenenko和Talisson Glock等运动员从出发到终点的位移与时间走向,显示出两个小波峰,第一个50米处,随后55米最低;第二个在95米处为波峰,100米波谷。郑涛从出发到50米转身,再到最后触壁一直保持领先,几乎在全程快第二名2秒。数据显示蓝线为郑涛,在50米过后的速度更快,时间平均快第二名2.58秒。
4.1、结论
(1)身体形态。
根据视频分析,郑涛和Iaroslav Semenenko的优势在于为无双上肢,纤细的身材可以减少前进时水产生的阻力,无双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心脏的功能负荷。但缺点其一在于出发需要通过嘴咬毛巾或是搂抱辅助,其次,最后触壁时需要用头。贾红光身体形态为左上肢缺失,右上肢有从肘关节至肩部的肱骨运动功能,能够在游进时通过划臂产生推进力。
(2)运动技术。
乌克兰运动员Iaroslav Semenenko采用全程反蝶泳腿技术;贾红光采用传统式仰泳双腿交替打腿技术;郑涛则采用“复合式”仰泳打腿技术。“复合式”仰泳打腿技术是一次大胆的革新,郑涛从2012年后采用了新的技术进行赛前长期训练,比赛时运用到实际中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竞赛成绩。
4.2、建议
(1)提高科学训练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
教练员应与运动员达成良好的训练默契,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特点。建议S6级无双上肢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试采用“复合式”仰泳技术进行日常训练和比赛。
(2)加强专项素质体能训练。
强大的力量是技术动作的保证,建议S6级无双上肢运动员加强肌肉力量、关节柔韧和协调性练习。包括躯干、大腿、小腿和脚掌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练习。将陆上力量容融入到水中,显现真正的练与赛结合。加强出发,转身和触壁练习。
[1]史可涛.我国S6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江福英仰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1.
[2]王怡.肌肉协调用力在蝶泳技术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9).
[3]唐桂萍.S8级残疾游泳运动员王晓福自由泳下肢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
[4]宋文波.优秀“S8”级残疾游泳运动员王晓福自由泳身体重心位移的运动学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
[5]李春兰.少年游泳运动员仰泳训练中腰腹力量的重要性[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4).
表6 樊振东与许昕比赛的三段技战术统计
表7 樊振东对许昕比赛的三段技技战术统计与评估
由表6、表7中得出,发抢段,樊振东的使用率是24.17%,为不及格,可知发抢段的使用次数比较少,而采用过渡的比较多。本场比赛,樊振东表现的有点紧张,发挥不理想。得分率高达76.92%,超过优秀线6.92个百分点,非常优秀。从本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来分析,樊振东表现一般。虽然得分率很高,但是毕竟使用率低,所以在发抢段的得分数也比较少。本场比赛樊振东第三板球也没有过多的反手拧拉球,而是以正手的摆短为多。
接抢段,樊振东发挥相对较好,使用率达到了37.50%,非常高。数据显示,接发球上,樊振东依然以反手的拧拉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得分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反手拧拉球在本场比赛并没有占到什么优势;本段得分率为62.7%,达到优秀水平,虽然优秀,但相比于其他几场比赛显得更为逊色。
相持段,本场比赛樊振东和许昕打到七板以上的球很少,因此本段的使用率少,只有38.33%,低于正常点6.67个百分点。本场比赛中樊振东和许昕发挥都不佳,前4板球就能分出结果,樊振东在相持段表现的更逊色。得分率上,樊振东只有47.82%,高于及格线2.82个百分点,在本段樊振东失球多,尤其是正手的拉冲,失分较多,对于反手位球也多以反手拉冲为主,很少使用侧身拉冲球。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樊振东在相持阶段的能力偏弱,正手技术也比较薄弱。
4.1、结论
(1)发抢段,樊振东主要是右手发逆旋球为主,发球落点多在近台中路,旋转强。但是落点较为单一;发球后的抢攻使用率和得分率都比较高,是主要得分段之一;
(2)接抢段,樊振东接发球的进攻手段多以台内拧拉为主,力量大,旋转强,接发球控制主要以正手的摆短为主,为第四板的进攻创造机会;但正手进攻时失误偏多;
(3)相持段,樊振东的弱点暴露的很明显,正手是他的弱点,失误偏多,对于反手位的来球,很少使用侧身拉冲,而更多地是使用反手的拉冲和防御,容易形成被动的局面,失分较多。
4.2、建议
(1)发抢段,樊振东应增加发球的灵活多变,着重在发球的旋转、速度、落点、变化和长短配合方面进行训练,为第三板的抢攻营造更好的机会。加强正手拉冲球和挑打的训练,提高拉冲球和挑打的成功率,同时加强侧身拉冲球的训练;
(2)接抢段,樊振东应该继续加强反手拧拉的训练,提高拧拉质量。增强过渡时落点变化的训练,加强接抢段的正手技术的训练;
(3)相持段,不断加强正反手中、远台相持能力以及步法与力量的训练,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提高正手杀伤力和增加落点的变化,解决比赛中正手对拉力量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编组.乒乓长盛的训练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吴焕群,张晓鹏.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G861
:A
:1006-8902-2017-(01)-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