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敏(安顺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排球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以安顺学院为例
□韩志敏(安顺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保持。本文采用教学实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
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随着2002年9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提出,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俱乐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类的组合,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有选择课程内容的自由,学科教师选择的自由,选择时间的自由”等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国家《纲要》的硬性要求之外,也有其自身存在的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表明人不但有生理需求,同时还有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俱乐部教学模式把有同样爱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满足了其情感需求,因为同一种爱好的人群会有更良好的情感沟通;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而不是强硬的规定必须学习哪些项目,这也满足了学生的尊重需求。
2.1、研究对象
本实验利用安顺学院2014级公共体育学生60名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对照组为安顺学院某一公共体育自然班30人,实验组为采用自由报名方式选择排球项目的全校2014级公共体育学生,前提要求为零基础。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及图书馆查阅了相关俱乐部教学文章,对理论依据类、实际操作类以及出现问题等类的文章加以汇总,形成一整套的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文献资料,为实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之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同质的两套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到对排球兴趣、学习态度以及每周参与排球运动的次数两大类问题,对于获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3)教学实验法。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排球基本技术的摸底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为P>0.05两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可以进行。同时对照班上课时间为学校规定的一周一次课2学时,实验班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俱乐部活动时间为每天下午4点至6点及周六周日全天,但是教师授课同样也为一周一次课2学时,其余活动时间由学生自行组织。两个班授课内容一致,为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内容。
3.1运动兴趣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是对于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本次教学实验也对这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的兴趣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由表3可知,不同配方速溶油茶得率不同,配方1~7的茶叶均为春绿茶,得率在17.64%~19.62%;配方9为冰鲜乌龙茶(成熟叶片),CK为市场上油茶企业常用的原料(粗老茶),得率分别为8.13%和10.77%。因此,速溶油茶得率与原料嫩度呈正相关,原料越老,内含物越少,得率越低。另外,此次试验只浸提1次,下一步会增加浸提试验次数,研究最佳浸提次数,提高得率。
表1 实验前后两个班学生对排球运动兴趣调查(N=6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对于排球项目的兴趣就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通过自主选择而形成的实验班的学生从兴趣上来说还是稍好于对照班的,虽然幅度不是太大,但还是存在着差异性。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兴趣差异由原来的P<0.05变成P<0.01,差异性非常明显,这说明能过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以后,实验班学生的兴趣有着明显的提升,这也直接说明了,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3.2、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次数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教学上来讲,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次数也能反映其对于这项运动的态度,而学习态度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运动技术形成的好坏。针对这个方面本次实验也通过问卷做了基本情况调查,其结果如下。
通过表2、表3综合来看,实验前实验班的学生有53%左右的人一周参与2-3次,另有40%的人一周参与0-1次,而在开始教学实验之后大部分人参与次数有明显提升,有60%左右的人参与次数达到每周4-6次。对照班在教学实验之前有70%的人每周参与0-1次,而在开始上课之后每周参与2-3次的人数达到了57%。由此可见不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平时参与排球运动的次数都有所提高,只是俱乐部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参与次数更多。另外通过平时访谈可知实验班的学生出勤率提高的原因在于兴趣提高,同时也借着俱乐部活动之机更多的参与排球运动;而对照班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次数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为了期末考试能够达到考核标准而进行自主训练。
表2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次数调查(N=60)
表3 实验过程中两个班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次数调查
3.3、运动技术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体育项目检验教学方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看最后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的情况,本次利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于运动技术掌握的考核方法是除平时出勤成绩外,对传球、垫球、发球三项技术的综合评分占总比重的70%,比赛意识占总比分的30%。而且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样的考核方法,考核由本校三名排球专业教师进行打分并最后取平均分。具体成绩评分情况如下表:
表4 运动技术评分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班运动技术平均得分60.22分,比赛意识平均得分在22.14分,而对照班运动技术平均得分为54.71分,比赛意识平均得分为13.80分。并且两个班成绩通过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后P值都小于0.01,可见实验班学生不论是在运动技术上还是比赛意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班。究其原因在于实验班学生平时自主训练的次数相比于对照班学生多。另外,由于实验班学生都是自主选择来参与俱乐部教学的实验,在自主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情感上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首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遇到了上课时间互相冲突的问题,由于本校公共体育课程还属于传统分班制教学,每个教学班的上课时间都是教务处根据该情况安顺固定在某一时间上课。而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每天都有活动,所以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俱乐部活动时间冲突问题相当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俱乐部教学的教师都把课程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正常上课,而每天下午的俱乐部活动则根据自己课程时间自行安排。
其次,是教师的课时量问题,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每天下午的俱乐部活动时间必须要求有教师进行指导,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并且有时也与教师自己的课程相冲突。为解决教师工作量问题,俱乐部教师教学时间规定在每个周六周日,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进行度进行讲授,总授课课时量规定在32学时。而平时下午的活动时间,当教师时间不冲突时进行指导,有冲突时则安排其他教师或者体育学院排球专业学生进行指导练习。但是有一个硬性要求是平时下午俱乐部部活动不讲授新内容,只做指导性练习。
第三,师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由于俱乐部每天下午都进行集中活动,这就与本校体育学院排球课程存在场地和器材的冲突。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聘请体育学院排球专业学生在平时参与俱乐部活动,并充当助教角色来指导学生练习;而在场地器材冲突时,则优先保证体育学院排球专业课程教学,俱乐部学员则在非排球场地进行传垫练习;排球也在专业课程借完器材之后用剩余的排球来进行练习,这样就不能保证球的数量足够使用,只能在练习方法上想办法完善。
第四、学生的考勤管理问题,由于很多实验班学生的专业课与俱乐部活动时间相冲突,导致这些学生的俱乐部活动时间无法保证。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如果俱乐部教学在本校全面实行,那么就得由教务处对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时间统一进行调配,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好在教师统一授予课时间规定在周六周日,俱乐部教学进度可以保证。
5.1、结论
(1)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项目,所以在学生学习某项运动的兴趣上要好于统一规定教学内容的传统班级教学制;
(2)俱乐部教学模式有自由的集中活动时间,使得大多数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课余训练。实验也表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与排球运动的时间也有很大的提升;
(3)俱乐部教学模式有着自由的集中活动时间并且集中活动时间有教师指导,导致了学生参悟次数增多,这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有着明显的提高。
5.2、建议
根据以上在俱乐部教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实践表明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中推行俱乐部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并且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由于俱乐部教学存在着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由选择上课项目,自由选择教师的特点,建议学校在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时间、项目以及教师的调配问题;
(3)针对学校教师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建议学校尽快做到资源与社会共享,充分利用本市内其他学校的场地以及教师,可采用租借或者外聘等方式加以完善。
[1]高顺德.浅谈快乐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才智, 2012,11.
[2]杨旭.快乐体育理念应用于高校排球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
[3]何柳泓.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疾病的病理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
[4]唐健,刘强辉.大学体育理论与方法教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9.
[5]张洁.高校学生篮球社团的构建与发展——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篮球协会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1,03.
[6]王理君.永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经费运行模式之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2.
G807
:A
:1006-8902-2017-(01)-ZQ
2015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高职体育课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编号:JG15EB070)中期成果。
韩志敏(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安顺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