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国展与实验艺术的汇流
——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为例

2017-02-13 12:22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展学院

屈 波

学院、国展与实验艺术的汇流
——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为例

屈 波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注定将被写入历史。几经周折,学院终将实验艺术纳入教学体系,全国美展举办实验艺术展是对高校教学的认可。本次展览从总体上呈现出理性、冷静的学院气质,其中更多方法论的展示是学院、国展与实验艺术的汇流。

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实验艺术;学院;立场;逆转;汇流

按照历史书写的惯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以下简称实验艺术展)注定将被写入历史,因为诸多的第一次,也因为种种争议。

实验艺术展的诸多第一次,包括实验艺术第一次被全国美展正式接纳,也包括许多从老到少的体制外艺术家第一次被国家美展体制认可等等;种种争议围绕这一事件是实验艺术的胜利还是实验艺术被招安而展开[1]。种种争议与诸多第一次,交混而缠就一枚厚厚的茧,将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裹于其中,对其下一番抽丝剥茧的功夫,可见其真意。

一、实验艺术展的镜像展

于2014年8月18日至2014年9月8日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实验艺术展,共有包括评委作品在内的52件作品参展。展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协办,参展作品布满了今日美术馆1号、2号、3号馆的全部展场。在3号馆内,还同时套展了全国实验艺术教学展,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河南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上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16所院校的实验艺术系、专业以图文、影像文献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理念、大纲及案例。

在实验艺术展开幕前的8月8日,“实年一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教学十年成果展”在其美术馆开幕。展览期间,还举行了“全国实验艺术教学群英会”。展览闭幕前一日的9月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成立大会。[2]“实年一验”展意在总结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学十年成果,由实验课堂、文本作业与18个个案三板块构成。实验课堂部分,主办方精选四门课作为汇报,并开辟现场教室,邀请感兴趣的观者参与体验。四门课程为造型原本、物质化与化物质、影像语言、视觉方式,分别涉及实验艺术教学的观念、材料、语言、思维等核心内容,由院内外专、兼职的老、中、青三代教师担纲。文本作业汇集了研究生、本科生研究课题、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传统民间文化采风、艺术家个案研究、方案课、自我表达等66套478册。18个个案根据毕业生不同的工作、生活与艺术创作情况进行选择,试图呈现“实验艺术教学因果的全方位纪实景观”。实验艺术系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要下较大的功夫,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辨能力,并能够以艺术的、或者自己的方式不断地迸发具和价值有意义的思想火花”[3]。

从规格、展期、结构到目的,“实年一验”展与实验艺术展基本重合,因此,可将“实年一验”展视为后者的镜像。这并非巧合的安排,正提供了分析实验艺术展的线索。

二、国展史中实验性艺术的实验

何谓实验艺术?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实验艺术艺委会副主任吕胜中的界定,是“一种因为艺术工作方法而确定性质的学科,即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法式或形式语言,最终完成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目前,包括综合物质材料与技术、高科技数字技术、摄影与录像、声音、身体与表演、生态与环境艺术等形式。”[4]这是从学院视角对学科内涵进行的描述,可视为一种标准的、学科意义上的实验艺术概念。但如果仅从“实验”二字的基本义——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出发,应该说还有一种广义的实验艺术或者说实验性艺术存在。这种艺术由艺术家创作,被美展组委会推出甚至推崇,是艺术家和组委会共同进行的实验。因为其实验的性质,屡屡引发争议。在新时期以来全国美展的历史中,最著名的实验至少有如下几例。

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聚讼纷纭,该展举办于“'85新潮”趋冷之际。论者以为,“和六届美展相比,它的艺术素质明显提高,精神内涵大大扩展,形式风格更加多样”。[5]但整体而言,“作品的意境是静的,作品中人的精神世界也是静的,他(她)们面对着你,那眼光,那神态分明表示出‘陌路相逢’的关系,他们不想向你诉说什么,表白什么,语言在这里似乎已失去了意义,而只是以自身的实在,给你一个启示,一个思考……”[6]。在这种安静与冷漠之中,爆出了该届美展最大的、围绕中国画金奖作品《玫瑰色的回忆》而展开的争议。艺术家表示他体验生活时“产生了无法抑制的失落感”,他“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用这种画面与画题表达画中人的内心。[7]中立的论者则温和地评论:作品“是灰色调的,蕴含着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人生体验”,[8]最激烈的论者则作了几乎完全否定的评价:画面只是“一片死气沉沉的灰色,失落感的颜色”,是“革命历史的失落感和现代流派的失落感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作品的‘全部框架’”。论者进而攻击评奖“美丑不分”,是“将青年画家引入迷途的一种变相的陷害!”[9]

当下最近的一次实验,也发生在中国画的评奖中。十届美展中刘文洁的《物华》获得金奖,再次引发激烈的争论。赞之者评价,作品“是用丙烯颜色与淡墨完成的,虽然材料有变化,但是整个作品气势、气质都有中国画的味道。而且它是一幅大写意作品,这也表现了青年人对中国传统的探索与追求”[10];“内蕴着中国画对山川的感情,那种东方绘画的韵味已足够了……这幅画的技法语言是中国画的,是利用自由渗化和氤氲来表现南方山水的韵味”[11]。反对方则认为,该作品“毫无笔墨意味,已经超出了中国画的底线,根本就不是一张中国画”[12]。他们主张,“国画应该尊重画种本质,跨画种地进行探索不无意义,但以削弱国画画种本质特征及其独特魅力为代价,恐怕这不符合艺术多样化的原则——保持每一个画种的独特本质是保持艺术多样化生态的基本逻辑支撑点”[13]。

三、学院史中实验性艺术的实验

国展有实验,学院亦有实验。在新时期以来的学院发展史中,有大量不同于苏式现实主义传统的实验性艺术涌现,这一趋势,从绘画开始,然后波及到其它艺术形式,四川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年轻学生在新时期之初率先撕开了苏式传统的裂缝。但这不同于全国美展对实验性艺术的实验,因为其不论臧否毁誉,终已成无法更改的定局;学院内的实验多数遇冷或受打击,成为彼时的野史,尤其在1980年代,更是如此。

四川美术学院77级、78级的学生,以一种集体的生猛,异军突起,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奇迹,以三次浪潮在美术史上赢得了“四川画派”的命名[14]。这批学生总体而论是幸运的。他们把握住时代脉搏,以“伤痕”和乡土题材广受赞誉,同时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了新的语言实验,如罗中立的超级写实主义、周春芽的表现主义等,但其中也有例外。据亲历者回忆,“伤痕”时期的学生就未获校方支持,而是在“失控”状态下独自在外画画,意外给学校争了光,才有了之后全校总动员、停课搞创作的景观[14]。而另一亲历者何多苓甚至在研究生毕业创作《春风已经苏醒》中因借鉴怀斯的语言而被导师拒绝打分[15]。

随着乡土题材在全国的泛滥化,浙江美术学院取代四川美术学院而成新焦点,是所谓“'85新潮”三大“震央”之一。新潮期间因“厦门达达”活动而广受关注的黄永砯是77级油画系毕业生,但他是因一份“内部参考”的通报而被分配到厦门一所中学的。在校期间,他对“矫揉做作的学院环境”不适应,毕业创作也不用油画工具,而是以工业喷枪和喷漆完成[16]。另一位77级学生——“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承认他的才能”的学生林琳,因使用野兽派和抽象表现主义手法而屡受批评,在毕业前仅二十天时被勒令退学[17]。水墨领域的风云人物谷文达,读书期间相当另类。他以最少时间完成课程,然后将所有精力投注到当代艺术创作中,被导师陆俨少认为是“野马”而不是“骏马”。经过一番周折留校后,谷还曾被孤立,并被惩罚性地从国画系调至师范系。[18]而耿建羿所在的81级,更是因毕业创作引发震荡,支持者和反对者就作品语言、画面形象、作品气质等展开了长达三天的激烈论辩[19]。

中央美术学院在1980年代总体显得平静,但偶尔也会出现引领潮流的人物。早期的陈丹青,以《西藏组画》声闻画坛。他以一种极端的、库尔贝式的成为画界反苏风的突破点,震动了一代青年艺术家[20]。因为很快出国,陈的实验未受更多指责。而另一位至今影响颇大的人物——徐冰,先以一批表现乡村的小品木刻受到古元等元老级人物的肯定,视其为“又红又专”,但当他创作出超大体量的装置作品《天书》后,老先生集体失望,以为其将路走歪了[21]。

四、学院、国展与实验艺术的汇流

“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22]因为时势的转移,上述在学院内进行的实验性艺术实验,最终都得到了学院的承认。野史终成正史,昔日的实验变为今日的成果,学院立场的逆转,使曾经的反叛者和游离者进入到圣殿,成为英雄与偶像[23]。而所谓时势,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实验艺术在学院内合法化地位的取得。西方古典艺术以及苏式现实主义的模式不再一统天下,而是与实验艺术共享了学院的荣光。学院立场的改变,导致了学院结构的重组;学院结构的重组,又理所当然地迎来了实验艺术展的举办。

学院,从来都是全国美展场域中的重要参与者。在这场象征性利益的角逐中,各学院往往会不惜一切力量,上下动员,全力参与到竞争之中[24]。在实验艺术已成学院教学的重要一脉时,全国美展举办实验艺术展,是“对高校实验艺术教学的认可”[25]。本届美展实验艺术展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是院校师生,其中的少数职业艺术家,也具有学院教育的背景,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深具学院气质的实验艺术展。有何种样貌的学院教学,就会有何种样貌的实验艺术展。

在全国所有院校的实验艺术教学中,中央美术学院因其区位优势而最具广度和深度,仅从其实验艺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就可见其一斑——学院有视觉造型、艺术方法、社会知行、实验制造、摄影录像、民间艺术、科学与艺术7个专业基础教研室,表演与表现、传统语言转换、公共空间与社会雕塑、摄影艺术、图像与符号、未来媒体、物质化呈现、影像艺术、纸艺术9个导师工作室。如此丰富的建制,如何施教?中央美术学院的官方表述为:其教学理念是学院的、学术的、理性的,注重重新梳理与归纳实验艺术方法论的秩序与建构,开辟它在艺术教育中的规律性与有效性途径,将“可教”的部分传授给学生。[3]

1980年代的实验艺术先锋们,是在满腔热情和敏锐直觉中,以一种“随机状态”进行着实验艺术的探索[26];当代西方艺术院校实验艺术教学也时有随意化与秩序感缺乏的弊端[27];而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学为代表的当下中国院校实验艺术教学,更强调理性的引领。理性意味着方法,理性意味着规范,因此,中央美术学院协办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从总体上呈现出理性、冷静的学院气质,有更多方法论的展示;展览缺乏意识形态表达、没有更多争议、刺激和参与互动[28],这原本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是学院、国展与实验艺术的汇流,塑造了这一格局。因此,一切都恰如其分,一切都刚刚好,什么也不多,什么也不少。

[1] 赵成帅. 实验艺术进美,展圈里人的说法[EB/OL]. [2014-09-09]. http://news.99ys.com/news/2014/0817/19_180007_1.shtml.

[2] 徐新立. 实验艺术学院挂牌成立 吕胜中教授受聘首任院长[EB/OL]. [2014-09-09]. http://www.cafa.edu.cn/info/?c=901&N=7326.

[3] 文凌佳. 实年一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教学十年成果展[EB/OL]. [2014-09-09]. http://news.99ys.com/news/2014/0808/21_179513_1.shtml.

[4] 吕胜中. “实验艺术”学科的基本概念[EB/OL]. [2014-09-09].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c3b5af70100tj59.html.

[5] 郎绍君. 旁观如是说[J]. 美术,1989,(12):23.

[6] 杜哲森. 创作格局的暗转[J]. 美术,1989,(12):22.

[7] 邢庆仁. 关于玫瑰以及其它[J]. 美术,1990,(1):46.

[8] 沈鹏. 寻找定位[J]. 美术,1989,(12):22.

[9] 蔡若虹. 忘年书简——给青年画家邢庆仁的一封信[J]. 美术,1990,(9):9-13.[10] 刘大为. 十届美展中国画令人振奋[J]. 美术,2004,(12):38.

[11] 郭怡孮. 两个金奖评得挺合理[J]. 美术,2004,(12):40.

[12] 邵建武,徐红梅. 第十届美展:获奖作品引发争议[N]. 人民日报,2005-1-4(11).

[13] 王仲. 尊重画种本质,才是尊重艺术多样化原则[J]. 美术,2004,(12):39.

[14] 高小华. 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伤痕绘画”[C]//吕澎,孔令伟. 回忆与陈述——关于1949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129-139,131.

[15] 杨子. 何多苓:顽固的手艺主义者[J]. 南方人物周刊,2006,(1):51.

[16] 史建. 黄永砯访谈[C]//费大为. '85新潮档案Ⅱ.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28.

[17] 郑胜天. 中国画家血溅纽约——悼林琳[C]//郑胜天. 文化交错游荡者没有档案.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83.

[18] 史建. 谷文达访谈[C]//费大为. '85新潮档案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5, 23, 28-30.

[19] 本刊记者. 浙江美院的一场辩论[J]. 美术,1985,(9):16.

[20] 屈波,徐友玲.“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劳动型的艺术家”——高小华访谈录[J]. 四川美术,2009,(6):28 .

[21] 史建. 徐冰访谈[C]//费大为. '85新潮档案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66.

[22] 贝奈戴托·克罗齐.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 傅任敢,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3] 许江,毛雪非. 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新时期三十年(1978-2007)文献集[G].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4] 关于全国美展——杨晓阳谈话录[J]. 西北美术,2004,(4):2.

[25] 李健亚. 实验艺术首次“挺进”全国美展[N]. 新京报,2014-6-19(C07).

[26] 黄永砯. 谈我的几张画[C]//费大为. '85新潮档案Ⅱ.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29.

[27] 萨拉·桑顿. 艺术世界中的7天[M]. 何云朝,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4-61.

[28]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复评工作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EB/OL]. [2014-09-09]. http://www.caanet.org.cn/zixun.asp?news_id=1894&layer=ti3.

J124

A

1009-4016(2017)04-0088-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52007)。

屈波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

猜你喜欢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展学院
海盗学院(12)
张青简介
海盗学院(7)
寇月朋作品欣赏
西行学院
布画油彩 艺术人生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
艺术展讯
艺术展讯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