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朴 张道臻
图像设计课程板块设置可行性研究
张 朴 张道臻
图像设计是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摄影及数字图像技术以复合方式进行的创意设计,是一个交叉型、应用型跨学科的设计门类。课程教学实践证明,高等艺术院校摄影专业图像设计课程板块设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图像设计课程板块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专业创意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等艺术院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图像设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我们从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摄影专业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术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有摄影基础、广告摄影、电脑软件等专业课程,然而这些关于图像与摄影的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课程教学形式也相对独立。该课程授课的内容形式与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课程设置孤立且前后关联甚少。一些院校在制订图像教学培养目标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器材功能学习而轻视视觉原理讲述、注重拍摄技巧学习而轻视创意表现讲述、注重艺术表达学习而轻视社会实践讲述等等,从而导致摄影与创意设计以及摄影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意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运用能力。笔者认为,将图像创意、获取、表现以及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对接,通过彼此关联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图像的获取、创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摄影专业商业摄影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像设计即运用专业摄影器材获取原创图像,运用图形创意原理和数码图像技术进行影像合成,创作具有设计语言的图像,并将图像用于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设计实践中。它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诠释文字内容,以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创意引起观者的注意,使消费者获取信息,过目不忘。摄影图像是现代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辅相成的0最早把摄影技术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是赫伯特·马特,他运用摄影蒙太奇技术,将摄影变为一种全新的设计工具,使画面的效果独特且具有新意。赫伯特·马特将摄影图像运用于海报设计,为海报设计中的图像表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进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以后,图像成为了信息传播中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数字技术的发展,图像获取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数字摄影为图像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想到即能做到”成为可能。图像设计课程的设置吸纳了图形创意、广告摄影创意、大画幅摄影、数字图像表现及印刷工艺等课程,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与实践,将这些课程形成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的课程链结构和教学体系。该课程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摄影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创意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打造出图像设计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下中国商业摄影市场化、全球化的需求。
图像设计课程内容由图像设计视觉原理、图像的创意、图像的获取、数字技术与图像表现和图像创意表现实践等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图像设计中点线面、图形发现、纹理揭示、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平面与纵深、具象与抽象、节奏与韵律、视觉流程与趣味中心等视觉原理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图像设计的视觉规律、图像设计形式美法则,进而审美意识得以提高。其次,对学生进行图像设计创意思维的基础训练,讲授图像设计中同构图像、异构图像、视错觉图像、正负形图像、渐变图像、异影图像、置换图像、互悖图像等创意语言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写实、对比、夸张、寓意、幽默、悬念等表现法则的训练,将创意思维转换为图像。接下来,运用光影造型原理和专业的摄影技术获取图像,熟练运用数字合成技术进行数字图像的创作。最后,将社会实践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中,从研究产品市场营销理念与策略入手,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商品特性、市场动态、目标消费群的定位来确定设计方案,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完成项目教学。图像设计课程板块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需经过市场策划、图像创意设计、摄影、数字图像技术和印刷工艺等多个程序来完成,它涵盖了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摄影、数字图像、印刷工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是一个交叉型、应用型学科。因此,整合和完善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的必要手段。建立起适合高等艺术院校自身发展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凸显专业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摄影专业“特色化”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商业摄影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广告和传媒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种意义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即是摄影图像,前者侧重于技术,后者侧重于创意与表现。视觉传达设计借助摄影图像技术后,图像设计的表现力得以提高,让人们有种亲切感和现场感。图像设计包含摄影与设计两部分,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商业摄影和商业设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图像设计是商业摄影师和设计师有意识的设计活动,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实验性等特点,是功能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综合体现。随着高等艺术院校不断扩招,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量涌入人才市场,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图像设计课程板块的设置,能使学生在完善自己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及实践能力,为自己就业后的生存提供保障。因此,图像设计课程板块的设置,不但要强调学生对图像创意思维和专业技术的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从项目选题、市场调查、资料收集、图像创意、设计草图、光影造型、拍摄获取、图像整合、商业应用等整个图像设计流程中体会设计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有必要的,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让教学内容系统化,课程板块化的模式,有利于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图像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将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真正完成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得以培养,这为其今后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像设计是在视觉传达理论支撑下出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设计形态,它不仅涵盖多学科相关理论和技术,而且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摄影及数字图像技术以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创意设计,是一种培养跨界及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强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该设计学科的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实验性和原创性,通过联想及创意思维活动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发现发散思维的新路径,使创意思维有效地转换为图像。同时,该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实践项目带入课程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多种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图像设计课程板块的设置是可行的,它有助于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创意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图像设计的实践教学是将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及数字技术应用与项目实践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课程体系,明确在注重图像属性及创意语言表达的同时,强调图像的商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在理论及原理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走出去或是将社会实践项目请进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专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径。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的专业教学提供实习基地,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中去,在市场背景中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现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带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学院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双师型人才,以此保证图像设计模块化教学方式的顺利进行。
张朴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
张道臻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1] 李立新. 设计艺术研究方法[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 张朴. 广告摄影创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 孙国辉. 突出艺术创业实践,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G642
A
1009-4016(2017)03-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