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生贵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最近,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林平教授拿来舞蹈论文集《律动的思絮(二)》书稿,请我一阅,并为之写序。她说:这是舞蹈系教师近十年学术文章的选编,拟正式出版,作为向学院60年华诞的献礼。听其言,我当时便心中一动:时光过得真快,不觉又是十年!
十年前我同样是受赵林平教授之托(她那时任舞蹈系主任),为该系将要编辑出版的论文集写序,并为文集考虑书名。是年,正值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所以,出版这本集子无疑有献礼之意。当时我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仍觉志向在胸,激情不减,故欣然应允,于是在那个篇幅并不算长的序文中,写了一些大有登高望远之概的话,以期传达砥砺与共勉之愿;同时还想出了一个有点诗意的书名《律动的思絮》。
尽管觉得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十年前有的事情仿佛就在昨日,但是在我本人却毕竟有了一些不同,如自知已不再有那时的激情,而且因不再负责管理工作,有些想法自然也在改变。因此,面对赵林平教授这次写序之请,我多有犹豫,几次想下决心谢绝,但始终难以说出。
说心里话,舞蹈系是我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工作这24年间关注较多、了解亦多的教学单位,我的总体看法是:这个系在事业上有追求,专业上能出彩,不俗!我曾在《律动的思絮》序文中写道:“我院的舞蹈专业有着深厚的基础,且长期持续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近来,更是成绩突出,一帜独树。该系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课程建设卓然有成,教材建设填补空白,创造意识日渐明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于是,在种种专业类赛事中频频捧得奖杯,在本专业内外赢得许多赞誉之声。他们的努力与成效,使一个专业生机勃发,更使得天独厚的蒙古族舞蹈艺术教育得到高水平发展。”这是我十年前的看法与评说。匆忙间十年过去了,在我的观察中,近十年来,舞蹈系人干事业的风格与精神一如既往,并且在奋力前行的进程中依然在不断获取新的成果。这本文集《律动的思絮(二)》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我把这部书稿与十年前出版的那本《律动的思絮》中的文章进行了大致的比较,可以看出,其重点所在依然是一以贯之的蒙古族舞蹈研究(包括教学研究与他人评论在内),此次收入其中的55篇作品中,这方面的文章占到80%以上。蒙古族舞蹈是内蒙古艺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同时也具备诸多优势,本土相关专业人员以此为重要的学术聚焦,集中研究,这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也是一种责任之所在,是必须的,可取的。当然,从专业发展与学术创新的角度看,不断增强拓宽学术视野的自觉意识,努力学习并吸收本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念)与研究方法,则是必要的,这样会更有助于学术建树及专业发展。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讲:“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主体在观察世事人生时,既要投入地置身其中,又要尽量适当拉开时空距离。静安先生特别指出“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以为,这段话不仅对审美活动与艺术创作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对学术研究同样也是大有启迪性的。
我高兴地看到,十年后的《律动的思絮(二)》较之与十年前的《思絮》,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其一,部分论文学理性较强,探讨层面有所深入。这些论文同样是关于蒙古族舞蹈的研究,但已不再是经验性梳理与现象性描述,而是开始触及到审美特质、文化内涵以及舞蹈生态整体观。相比而言,这样的文章则显得更厚重些。几年前,我曾经专门撰文讨论地方性艺术院校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注重开掘与利用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有效性与积极意义。我认为,一方面在当代背景下开掘与利用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资源,确有大量新的、大有可为的课题可做,另一方面,地方性艺术院校担负这方面的任务,相对而言,多半有其自身的便利与优长之处。其便利与优势至少有如下几点:一是便于了解以至熟知本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优势;二是便于利用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资料与信息的优势,特别是关于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资料与信息搜集方面,其优势更为显然;三是人才方面的优势,除了院校自身的专业人员之外,从民间到其他文化艺术实践与研究机构,均可以成为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可以整合的重要人才资源;四是研究氛围方面的本土“在场”性的优势,包括习俗上的感受、融通与语言把握上的便利;五是学科成果的便于检验与回馈,包括引入教学实践和运用于其他相关方面。所以,我特别希望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系的师生能够认识到这方面的良好势头,切实把研究引向深入。
其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占有一定比例。这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告诉人们,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科具有了培养研究生的条件与能力,与之相关的便是学术梯队建设方面的结构优化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些青年学子的论文尽管不免稚嫩,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有问题意识,二是在学术规范方面做得比较好。这说明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术训练是得法而且是有效的。我之所以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我总是把青年与事业的生气与希望联系起来看待,包括学术及学科建设方面。
前面提到,我对此次写序一直有些犹豫,但还是提笔写了,这除了其情难却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以此表示我对专业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支持。关于艺术类院校或专业是否要搞研究以及如何搞研究,是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深知其中情况之复杂,估计再过若干年,依然会见仁见智,持论者相差有殊,但我本人则始终毫不存疑地认为,只要称之为大学——包括艺术类院校及专业在内,便不能忽视研究。其意义之所在,凡知晓教育规律者都了然于胸,此处无须赘述。
当然,我所说的研究,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并不是说做研究就是要写论文,或者说只要写篇文章、出版个印刷物就算是搞研究了,这是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论文或论著只是研究成果体现的方式之一。在我看来,重视研究,首先是一种认知,一种态度,而后则以不同方式去践行。真正的研究,必须要有执着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精神,甚至需要毕其一生而为之,绝不可浅尝辄止,更要力戒花拳绣腿或浅俗的功利主义意识,要保持良好的学术操守。应该说,这本身便是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艺术院校的多数专业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其中舞蹈专业则显得更突出一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专业训练(属于硬性的功夫活儿)与节目学演等方面即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个客观事实决定了该专业开展学术性研究会面临更多困难。正是这个原因,十年前当我看到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系不仅没有因为专业的特点而放松学术研究,而且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时,心生感动;十年后的今天,这本来之不易的文集告诉我,他们依然没有松劲!凭心而论,这是难能的。而唯其难能,则更显得可贵——依照我的推理,这可贵的后面该是一种信念吧。是的,学术追求是需要有一种信念的,只有心存信念,才可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与韧性。
当然,对于一个学术集体来说,要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团队组织与项目选题也是很重要的。近年来,我特别关注科学组合、集体攻关这个路径,略有心得。我们仅从论文方面看,较长时期以来,在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研究中,存在两个颇具普遍性的问题,一是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二是平面化重复,缺乏推进性。虽然不能简单地说这样的工作毫无意义,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除了对研究者个人而言长进甚微之外,对学术发展及学科建设也无实际意义。这种现象持续久了,还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应对此有所警觉。克服此类现象滋生,激活研究生机,可以有多种方式与途径,而我在此特别推举的“精心选题,集体攻关”,只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其可取处与实效性至少有三:一、有益于形成结构合理的团队;二、有益于集中力量解决较大学术问题;三、有益于产出具有积累性与建设性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之谈,即,从2000年以来,我与同仁们选定并开展中国文联与自治区文联重大项目“草原艺术研究”过程中逐步明晰的体会。我之所以特别写下这一点,主观意愿是希望能够对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系下一步组织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成绩,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仅为一孔之见,一家之言而已!
感言至此,姑为一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