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法中的音乐感

2017-02-12 09:34陈伟彬
中国篆刻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笔画线条

□陈伟彬

试论书法中的音乐感

□陈伟彬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把书法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象”。“无声之音”的说法,相当深刻的把握了书法艺术的音乐性的特点,书法与音乐的确有相通之处。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论述书法中的音乐感。

在创作上,遵循“寓多杂于统一”的原则:在音乐中是对立化为和谐,书法上也是如此。 书法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一个共通的形式、一个覆盖全作品的主调将全体统一协调起来,也就是要与“多样统一”的原理相一致。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淡、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相传作者为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这样优秀的作品。这件作品一件一共二十七行,九十三字,大字,楷、行、草相混。书法线条的大小、长短、肥瘦、斜正变化多端,这些变化中有正是有一个覆盖全作品的主调将全体统一起来,这样才使得全篇大气磅礴,苍茫雄浑,真力弥漫,刚健豪放,充满阳刚之气,震人心魄。因此,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把对立化为和谐,使作品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在形式上,书法中运笔的起伏行留和音乐的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将书法称为无声的音乐。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有不同的音符,书法也有不同的笔画,这些点画的粗细、长短等组成的作品,使得书法像音乐一样,成为抒情写意的艺术。第二,音乐有强弱的节拍,书法中也会出现强弱的节拍,书写的动作方式是与和着节拍唱歌一样的。换一句话说,就是线条的行进是有节奏的,其次,书法的线条的浓、淡、枯、湿等也反映了线条的节奏感,如此完成的书法作品就会像音乐那样具有时间艺术的性质。第三,音乐有休止,乐段有间歇,书法上也讲求知白守黑,笔画要有连有断,黑白相间。古人说过:“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存神韵。”老子所谓“有之以为用利,无之以为用” “知其白,守其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清初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笔画和空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书法在不同书家的笔下,通过不同的布白运筹,呈现不同的运动旋律。如线条、空白以整齐为主者平和,以错落为主者迭宕;线条、空白以疏松为主者轻缓,以紧密为主者急促……可见,空白的有效处理,也直接促成着书法流动的音韵美。如颜体的空白布白匀称,留白形状完整且圆浑,有大气充盈之感,而且没有一处狭窄拘谨,极富生命力。因此,空白具有与笔墨同样重要的审美价值。

在内容上,音乐和书法均抒发作者生活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感情。黑格尔指出:音乐中“可见性已转为可闻性,声音好象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了”。可知音乐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时间的绵延性与抒情的自由性。书法与之相近,以线条作为手段表达情感。它虽然有空间绵延的特点,也有时间的绵延性,但更主要的是书为心画,把一些具象因素贯穿起来,泯却形迹,溶为一条感情的流,联结成一条在时间里的笔断意连、贯穿始终的线。如果说音乐抒情性主要表现为旋律,则书法抒情的旋律主要表现为线条。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可以体味到作品的流动感,确实是一种无声的旋律。抒情性的书法艺术精品,自古及今,不乏其例。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是极尽变化、直抒真情的优秀作品。全帖字形欹正相生,或大或小;结构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布白时疏能走马,时又密不通风,浑然天成,自然生动,形成强烈的节奏韵味,反映了他的感情起伏波动,或冷如死灰,或悲情愤慨;有时仰天叹息,有时不甘压抑,那线条的盘旋、往复、曲折、顿挫似乎诗人拨动着如泣如诉的琴弦,表达了无限郁愤的复杂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无声的旋律,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或隐或显,或多或少表现了作家气质、意趣、乃至当时当地的心境、情绪或感受。但是一幅书法作品,也只是显示了书家抒情风格和审美情趣等个性,没必要找出其具体的喜怒哀乐及缘由。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笔画线条
书法作品选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线条之美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找不同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