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丽 芦红娟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杨秀丽 芦红娟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威廉·福克纳始终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历史和家乡生活为创作素材。本文将着眼于分析将福克纳的这一创作理念推向极致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通过阐释该世系中的代表作,从侧面说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变迁,折射出福克纳对南方传统文明的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
美国南方文学 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南方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并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所做的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克纳的家乡密西西比州以及周围更广阔地域的南方各州有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这里原属于印第安人聚居的、未开发的边陲地区,后来欧洲殖民者逐渐移民到这里,建立种植园,蓄养奴隶。南北战争后在北方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南方缓步不前,保留着落后的种植园经济形态,用它所生产的大宗商品——棉花向北方换回工业品,这种特有的种植园和庄园格局与其长期的蓄奴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上,南方顽强地保持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福克纳所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是旧南方的中坚,有着等级制度森严、宗教保守等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
福克纳深爱着这片小时候遨游过、长大后研究过的土地,不仅爱它的神奇动人之处,也爱他的尘嚣和酷热。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读到这种永不磨灭的感情。在福克纳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以自己最熟悉的南方历史和家乡生活为创作素材,“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则将他的这一创作理念推向了极致。福克纳本人曾经说过:“记住,一个作家必须以他的背景从事创作……我的生活,我的童年是在密西西比一个小镇上度过的。那就是我的背景的一部分,我在其中长大,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消化吸收,它就在我身上。(格温·布洛特勒,1959)”事实上,他一生当中游历过美国多地、欧洲各国乃至周游世界,然而始终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一个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乡下人的独特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福克纳一方面强调自己的南方“背景”,另一方面又说:“对于我,南方并非十分重要。我仅仅碰巧了解它”,它只是“一把最近的钉锤”,“一把我唯一知道的工具(格温·布洛特勒,1959)”。尽管福克纳的文学带有南方性的烙印,但是他的作品不局限于仅仅表现美国南方人的生存状态,而是兼具指向全人类的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实质上是在“写人”。
1.“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形成
在福克纳早期的一些作品中,已隐约可以看到他后来毕生创造的那个伟大的约克纳帕塔法王国的蛛丝马迹。1926年福克纳相继出版了两部小说《军饷》和《蚊群》。1929年出版的小说《沙多里斯》则标志着福克纳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小说以福克纳家族的历史和传说主要是以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老上校的故事为蓝本,叙述了南方庄园贵族沙多里斯家族由盛及衰的过程。这是福克纳第一次以自己所熟悉的家乡为题材,且成为以后创作的方向。
在《沙多里斯》以后的写作生涯中,福克纳决定好好写写家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并且觉得永远都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李文俊,1980)。为此,他虚构了一个名为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地方,这个县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县中心是杰弗森镇。福克纳曾两次为这个虚构的县绘制地图,介绍这片神奇的土地,并骄傲地自称是它唯一的主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一名称是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1946年由其编选并作序的《袖珍本福克纳文集》的序言里提出来的,他第一次将福克纳的小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评析,使福克纳名声大振,声誉传遍欧美各国。
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80多个短篇故事,除了《塔门》、《寓言》和《野棕榈》这3部以外的绝大多数长、短篇小说都被纳入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时常相互穿插在彼此的故事中,这就使得小说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完善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展现了南方社会两百年间从繁荣到衰败的变迁以及新兴经济和文化对南方传统的冲击,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弊端也被披露无疑。从这个意义上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可以看作是美国南方社会的一部编年史。这套世系小说塑造了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从白人、黑人到印第安人,从庄园主、牧师、律师到乡野村民、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以致流浪汉、歹徒等,其中有名有姓的共600多个,形象鲜明饱满的100多个,福克纳就是围绕这些人物的沉浮起落、悲欢离合探讨了种族关系背景下,工业文明与农业社会的矛盾,传统势力与新生资本主义势力的冲突,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从不同侧面展现南方社会的变迁。
2.“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代表作
1929年至1942年间,是福克纳创作的高峰期,出版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重要代表作。1929年,他出版了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喧哗与骚动》,这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围绕杰弗森镇上曾经的荣耀家族康普生一家来展开。康普生是个律师,但却从不接洽业务,整天发表愤世嫉俗的言论。康普生太太习惯无病呻吟,时刻不忘自诩的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女儿凯蒂在这个阴郁、沉闷的家庭里感受不到关爱,选择挣脱空壳望族各种规约的约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然而,时运不济加上入世尚浅,凯蒂的生活十分坎坷,最终走上了做妓女的道路。在福克纳眼里,凯蒂不仅代表着一个女子的天真和贞洁的失去,更代表着福克纳所留恋的南方文化传统的消逝。《喧哗与骚动》展示的不仅仅是美国南方一个望族的没落,更折射出西方世界在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里日渐衰败的迹象。
《圣殿》和《我弥留之际》的创作也是在1929年完成的。《圣殿》是一部充满暴力和惊险场面的作品,它是福克纳第一部获得大量读者的小说,并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我弥留之际》以神话故事《奥德赛》和《旧约·出埃及记》为原型,讲述的是在本德伦太太死后, 家人遵照其遗愿历时十天运送她的尸体至40英里外的墓地。送葬之行中每个人各怀心思,一路上发生了很多荒诞、可笑的事情,但是作者还是彰显了闪光点,即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强大的力量。1932年出版的《八月之光》汇集了三条线索,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围绕裘·克里斯莫斯展开的种族问题。克里斯莫斯生来就因黑人血统而遭世人鄙弃,在其成长过程中更是遭遇了种族压迫的不公待遇,因此对所处的社会满怀仇恨,最终因杀死深爱的白种女人而赴死。这部小说有一条线索讲述的是莱娜·格鲁夫的故事,她是一个心思纯明、未被所谓的文明侵害的“女神”般的人物。第三条线索则是围绕着一个终日沉迷于幻想和空想的牧师盖尔·海托华铺陈开来的。
福克纳在1936年出版了《押沙龙!押沙龙!》,这被认为是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整部小说有着浓郁的史诗般的悲剧气氛。小说的主人公是庄园主托马斯·萨德本,作者运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将他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通过四个人的叙述展现出来。萨德本生于乡野人家,因不甘低微的出身受人歧视,而决定发愤图强。他目标坚定,行事果断,然而他扑身致力于的却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种植园经济,这是一项前途异常灰暗的事业。为了达成目的,他处心积虑无所不用,造成了家庭的诸多悲剧。哥特式手法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给全书笼罩了一层恐怖、神秘的沉重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小说里,福克纳第一次绘制了杰弗森镇的地图,附上了世系家族的目录,使读者更加明确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框架。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围绕着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一虚构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展示了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对南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南方原有的传统种植园经济被打破,被迫接纳北方的工业文明而进入西方现代社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这套世系小说触及了美国南方社会问题的本质,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福克纳是个兼具深度、广度、历史感、乡土气与现代意识的大作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福克纳的文学地位。可以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所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正是源于它们植根于“南方性”的生命——对美国南方社会和历史的真实而深刻的展现。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带着深深的南方性烙印,向读者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从美国南北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年变迁的历史画卷。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不吝啬对南方传统文化价值的赞赏,他笔下的很多南方人热爱着土地和自然,勤劳、勇敢地经营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无不眷恋着家园,追求正义的荣誉和高尚的生命价值。然而,强调福克纳的南方性并不意味着他与他所处的南方社会毫无矛盾。事实上,福克纳对生长于斯的南方文明怀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他在“约克纳帕塔法” 世系小说中抨击北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南方传统手工业经济造成毁灭性冲击的同时,也揭露了南方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预示了它走向衰败的必然命运。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他深深的人类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系列小说之中(张严秋,2011):他关照了南方人民在面对新的经济形态和文明时的无所适从,披露了西方世界现代人被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异化的普遍现象,深切关注着全人类的生存状态,并致力于揭示人类获得净化和自我超越的途径。
[1]格温,布洛特勒.福克纳在大学[M].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 1959.86,3,10.
[2]韩启群.近五年国外威廉·福克纳研究述评.《当代外国文学》[J],2015,(3).
[3]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杨红梅.福克纳国内研究与评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4,(3).
[5]张严秋.谈“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人类忧患意识.《作家》[J],2011,(10).
本论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南方文学之‘南方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SJD750033.
(作者介绍:杨秀丽,南京晓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芦红娟,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