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潋
实施本土文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徐潋
泸州本土文学主要指以泸州区域性的文学作品,即涉及写泸州的(包括泸州人和外地人)和泸州人写外地的作品,均属于泸州本土文学范畴。这种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作者——作品(文本,即载体)——教师、学生的结合,或者教育专家、评论家——作品(文本,即载体)——教师、学生结合互动的过程。其意义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爱国爱家乡的教育等,以及在教学上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本土文学 教育教学 泸州区域 实践研究
以本土文学作为载体进行文本探究的实践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尤其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几乎是一个空白,因而我以此作为契机,为了加强语文文本的探究,以泸州区域性文学作为载体进行文本探究的实践与研究,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思想。
然而现在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的作者没有参加出题,而出题人一般为大学教授、专家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然而教学者为一般语文教师,做题人是高中学生;这三者是在不同的三条线上,怎么把三者归于一个平面,确切地说要把这三者归于一点,只有把作者或研究作品的人(文艺评论家)走进教室与学生一起探究文本(文学作品),从而才能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
针对这种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即在于作者——作品(文本,即载体)——教师、学生的结合,或者教育专家、评论家——作品(文本,即载体)——教师、学生结合的互动过程,一般学校是很难办到的。所以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较强的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外围的结交能力,甚至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任何中学为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适应了当前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泸州区域性文学的内涵
什么是泸州区域性文学?即泸州本土文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本土,即故土,本地等意思;本土文学主要指文学本土性,“是指文学内容与形式与其所产生的本土的现实关联性以及本地文学的独特个性。”
(2)区域划分是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而地域,主要是指地理上的某一范围的地区。
(3)泸州区域性文学就是指以泸州区域为主的文学作品,即涉及写泸州的(包括泸州人和外地人)和泸州人写外地的作品,均属于泸州区域性文学范畴。
2.泸州区域性文学的外延
(1)从作者角度来理解
①在泸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又非泸州籍的作者写泸州的文学作品;如杜甫、李白、苏轼、黄庭坚、杨慎等,如当代琼瑶,她写过她小时候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的生活片段。
②没有在泸州生活过,非泸州籍的作者写泸州区域的文学作品;如矛盾的《虹》,就写有龙马潭公园的内容。
③原籍为泸州的,后来又没有生活在泸州的作者,如陈谟炜、欧阳江河、何开四、徐菲、罗德远、向翔等。
④长期生活在泸州,且为泸州籍的作者,如当代的刘胜源、肖体高、李德成、杨雪、冰春、白连春等的文学作品。
(2)从文体角度来看
以文体来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另外,杂文、文艺评论等可以放入散文类。
虽然在语文教材的作品在教学中有生存法、知人论世法等众多方法,毕竟许多作品与现代学生都有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感,因而我们邀请本地的作者或文艺评论家以本土文学作品为载体来与学生共同探究文本,这可以说是“零距离”的了。
还有大部分学生是本地的,所阅读的作品也是关于本地的,所以这样就会有亲切感。同时,如果学生了解作品内容与作者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有分歧,也会得到及时的沟通和理解。
为什么我以泸州本土文学作品作为实践与研究呢?
首先,因为泸州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历史上有尹吉甫、李白、杜甫、先汪、陆游、苏轼、文天祥、杨慎、曾玙①等大批的文学作品,以及现当代的有吴芳吉、朱德、陈谟炜、巴金、朱自清、琼瑶、陈之光、周正举、谢守清、王德宗、谢荷生、何开四、欧阳江河、杨雪、肖体高、李德成、李良怀、王应槐、刘胜源、邓晓光、向荣、白连春、冰春、刘敏、罗德远、戴登云、七堇年、王麒、向翔等诸多作家、诗人、评论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问世,所以这些为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其次,我创立的《泸州本土文学教育工作室》获得泸州市教育局评审的四级名师工作室,并申报了科研课题,同时我也在高一、高二年级阶段开设了《泸州作家诗人介绍》、《古诗词中的泸州》、《红颗酸甜只自知》(介绍古诗词里怎样写泸州的荔枝)等选修课。
通过对泸州本土文学作品的理解,就能进一步迁移到其他作品的阅读理解。因为我们把它延伸出去,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本土文学作品”,如莫言的小说为“山东本土小说”,英国的文学,也就是“英国本土文学”。
第三,我认识许多泸州本土或泸州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和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来源。我先后邀请了作家、诗人、评论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或者名优教师结合泸州本土文学作品和理论与学生一起对本土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来解决实践的问题。
第四,我还申报了泸州市教科所市级科研课题《以泸州本土文学为载体的文本探究实践》和西华师范大学的课题并立项,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研究经验。
第五,我搜集了泸州本土作家的作品近600册,以及近1000万字的电子文档,对此实践与研究起到有力地支持。
第六,得到了学校的帮助与支持,专门为工作室设置了的办公室,我校有16位语文教师先后参与,还有泸县四中、合江中学、纳溪中学等学校的教师加入,形成了较好的氛围。还建立了QQ群和网页(在“泸州人论坛”)进行互动,并协办了泸州教育的“天府论坛”,从而扩大影响。
“因为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
总体来讲,实施本土文学教育教学,首先是教育意义,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其中热爱家乡,也是爱国的表现;其次是文学素养的培养;第三,泸州本土文学作品即指生活在泸州地域的作者,或泸州籍在外地作者,以及外地作者写泸州生活而富有泸州地方特色的所有文学作品,表现了泸州文化和泸州人精神。
那么,泸州区域性文学教育教学有哪些措施和的意义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从文化角度说,泸州地区的民族(有27个少数民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无论从传统文学还是新乡土文学的角度来看,当代作家用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乡土情结,都源自作者对家乡那一片熟悉的土地的深厚的内心感情,并且把“乡村”和乡村中的“人”展现得活灵活现。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有一种内心的隐痛,那便是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之人故乡之物的缕缕牵挂。而在泸州作家群体中,他们除了用文学作品诠释乡土本义外,还对乡土内涵作了时代性的拓展和本土化的深入。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泸州在历史过程中,其军事、经济、商业等地位,对西南地区,乃至历史上的中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宋朝,泸州就是一个重要的内河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元朝,泸州人民抗元长达30多年;清朝,在泸州设立川盐总局。
我开设的选修课《红颗酸甜只自知》(引用杜甫在泸州写的一句诗句),介绍写泸州荔枝的古诗词,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泸州在历史发展中的自然、经济、人文等情况。
2.从地域角度看,泸州区域是中国的一部分。虽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泸州的区域有一些变化,但在今天现有的区域内,泸州依然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描写其山山水水的文学作品。如杜甫、李白、苏轼、黄庭坚、杨慎、张船山等写泸州生活的许多诗歌作品②,万慎的对子(1865—1923,又名慎子,字斐成,泸州安贤乡云锦人,现泸县人。清光绪初年,张之洞临莅泸州主考,发现万人敌文采飞扬,议论磅礴,颇为欣赏。于是万慎子名蜚声泸州士林),还有宋朝秦观《泸州使君任公墓表》、元朝赵世延的《读书岩记》、《云溪文稿》③等古文。
我开设了《古诗词中的泸州》,介绍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留下的诗词,如杜甫的《解闷》,表现其思想情感为“红颗酸甜只自知”;明代的杨升庵,他流寓泸州十余载,所写之诗词数百余首,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犹自“梦里江阳荔子丹”,想念泸州,梦魂萦绕;还有文天祥的《泸州大将》、陆游的《南定楼遇急雨》、高觐光的《老泸城怀古》、刘光第的《泸州登忠山感赋》、黄炎培的《留题方山云峰寺》等,处处喷出爱国主义思想。
3.从时间段来看,泸州现当代本土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蔡锷、朱德(振华诗社)、章太炎、吴芳吉(《护国岩词》,以及编入当时课本的《婉容词》等)的诗词,矛盾(《秋天的龙马潭》选自《虹》)、陈谟炜(被鲁迅编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小说,朱自清(《但恨宵难再得》)、巴金(《伤害》、《在泸县》)、王朝闻(中国当代美学家,《夜泊泸州》)的散文④,同时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的许多人物也涉及到泸州人,如佘英、杨兆容等,雁翼的诗歌(世界华人诗人协会主席,在泸州多年)、陈之光、赵永康、陈鑫明(著有《泸州地名》、《泸州牌坊》、《泸州尹吉甫》、《泸州方山》、《川江号子》、《守望沱江》、《平凡人家》、《1938:川江抢运》、《泸州寺庙史话》等地方文史专著)等的历史文化作品。泸州人在外地的,如吴丈蜀(书法家、诗词作家,著有背诵木刻本《唐诗三百首》、《读诗常识》、《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诗集《回春诗词抄》)的诗词和理论,朱先树(著名诗人,《诗刊》编审)的诗歌评论,何开四(《泸州老窖赋》、《泸州赋》、《泸州二中赋》、《报恩赋》等)的赋文等系列文学作品,表现了泸州现当代社会生活。还有当代的李良怀(特级教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良怀诗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6月)的古诗词、邓小光(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斯大林肃反秘史》、《克里姆林宫秘史》上、下册,《青年妇女百科全书》等译著,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编剧。创作发表了短篇小说《郑老头还乡记》、中篇小说《深山小学》、电影文学剧本《老彭正传》,话剧文学剧本《大千世界》、长篇小说《雾》)的戏剧和小说,以及夜郎更夫、冰春(《军魂》)、曹清萍(《中师生》)等的长篇小说,曾平、周天红的短篇小说,肖体高的儿童文学(获四川文学奖,其有散文作品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欧阳江河、杨雪等的现代诗歌,白连春的诗歌和小说(被称为“苦瓜诗人”,《逆光劳作》、《被爱者》、《一棵草的根下》,散文《穷人》、《我母亲的白菜》、《每一个汉字都是我的故乡》、《炼心术》、《在老师家吃饭》);王应槐(获四川文艺评论奖)和王麒(著有学术专著《苏格拉底这样思考》、《古希腊神话悲剧之另类解读》、《老子的智慧》、《老子修身27妙术》、《庄子的智慧》等;出版有诗歌合集《新诗八味》。其中专著《老子的智慧》获2015年泸州市优秀作品政府奖一等奖。青年作家,出版四本专著)的评论;还有如《天赐泸州》、《蒋兆和》等戏剧作品;现代编辑的《泸州诗三百》和《泸州诗词》古诗词。这一系列的文学作品,无不反映了泸州现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影响力。
我把冰春的《飞翔的燕子》、曾平的《椅子》等多篇散文、小小说作为文本,设计相关的训练题,并去访问冰春、曾平,了解其作品思想内容,然后让学生阅读,进行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也会了解到泸州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情况。
4.对家乡文学的了解,也可以感受到泸州深厚的文学,从而让青少年受到教育,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也是热爱祖国、树立理想的基石。
我以“泸州本土文学教育工作室”的名义,邀请了泸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杨雪,四川文学奖获得者、儿童作家肖体高等,为初高中学生做了名为“情系故园,心怀天下”和“成长需要梦想”的文学讲座和交流;杨雪先生告诉同学们,情系故园不仅是爱足下的这一片土地,更要爱人类居住的这整个蓝色星球;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志向的人,要拓宽视野开阔心胸,更多关切人类的生存发展,因为对故乡的爱就是对中华民族的爱,对人类的爱。
泸州人在外地的,还有毛克强(教授,小说评论家),向荣(文学评论家),张琴(旅欧作家,现居于西班牙,《地中海的梦》等),一如(居澳洲,墨尔本华文协会会员。著有诗歌集《那时风情》、散文集《初吻》、《桃花水母》、《在海一方》,中英文版《这里圣诞静悄悄》,中篇小说《水性阳花》),刘敏(军旅作家)、戴登云(教授、作家,翻译《我有一个梦想》,其中《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曾选入高中语文读本⑤),七堇年(女,原名赵勤,中国作协会员,青年作家,发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澜本嫁衣》、《平生欢》,《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文集。2010年荣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七堇年以风格独特的洗练清丽文笔著称),王少农(诗人、作家),向翔(作家,现留学于法国),以及商恒西、罗德远、徐菲、鄢文江等,为全国著名打工诗人群体的发起人。
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情结,岁月带走了诗人的青春,同时放纵了他的灵魂。杨雪用他的灵魂恣意汪洋地描绘着川南的茶山竹海、荔枝杨梅、雄关古寺、水泊云烟。读《川南的乡愁》,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古江阳街头酒旗招展、看到了儿时玩伴调皮的笑脸、听到了母亲一声声亲切的呼唤……”(选自《读杨雪〈川南的乡愁〉有感》,作者泸州和子)。
5.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看,2017年秋期开始,中小学的教材、课程进行大调整,其中就有语文学科,也涉及到许多新的内容,如本土文学教育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因而开设泸州本土文学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如朱德的诗作,可以鼓舞青年学生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刻画邹凯的报告文学⑦,也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他的拼搏精神。
如我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模李良怀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李良怀诗词九首》,教学效果明显。
总之,我们以此作为契机,加强以泸州本土文学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理念也会得到提升;对文本的探究,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适应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参见《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泸州联谱》,泸州曾子文化研究会,2011年。曾玙,字东石,又字岷野,自号少岷,合江人。明武宗正德进士,与杨慎(升淹)是好友,官翰林院庶吉士,任户部郎中。
[2]参见《泸州诗三百首》,赵永康、刘启柏、周宏选注,泸州市人民政府,1992年9月;《历代名人咏泸州》,泸州市政协主编,2012年12月。
[3]《云溪文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储掌文(1687-1770),字曰虞,一字越渔,宜兴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清朝散文家;任四川纳溪县知县,纳溪旧名云溪,所以储掌文以“云溪”自号,也以号题自己的诗、文集为《云溪随笔》;有《云溪文集》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4]参见《泸州散文选》,杨雪主编,成都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5]《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选自《我有一个梦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戴登云译,有删节。参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读本》,第一册(110-11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6]《万慎子楹联注疏》,万慎子原著,赵永康注疏,作家出版社,2011年7月;
[7]参见《五金冠九州》,刘胜源、肖体高著,四川美术版社,2014年5月。
[8]《泸县志》(八卷本),王禄昌、高觐光等纂修,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点校,2003年3月版;
[9]1410——2011,《中国酒城泸州,对联集成》,泸州市文化创作办公室、泸州市楹联学会主编,2013年版;
[10]《叙永诗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一版;
[11]《城市上空没有鸟》,曾平著,东方出版社,2008年4月等。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