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
摘要:国内外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但对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多,且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运用我国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及审计费用对其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审计费用与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审计费用降低了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即在盈余管理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被非标比率就越低。
关键词:盈余管理;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
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公司财务报表为各方投资者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依据,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严重粉饰财务报表,不仅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长此以往更将动摇我国资本市场的诚信基础,从而损害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国内外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实证研究,但对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多,且尚未得到一致结论。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发,研究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调节作用。这样,不仅在理论上填补盈余管理研究的一点空白,将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联系起来,为盈余管理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而且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洞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监管部门也可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补充设定相应的监管方法和程序,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串通一气从而丧失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
国外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的研究在手段和方法上较国外均有滞后,目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有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即公司为修饰报表做出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发表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越大。Francis等(1999)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是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高,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越多,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着显者相关关系。刘继红(2009)研究发现,审计师能够鉴别上司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且对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陈小林、林 昕(2011)发现审计师能区分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应计额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大于低风险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应计额。
但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尚未得出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关系。李学明(2007)利用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制造业企业的盈余质量综合得分,构建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并不显著。簿仙慧、吴联生 (2011) 对2001年至 2006年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
(二)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
通过实证分析,有些学者认为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Simunic(1980)是最早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西方学者。他通过多元线性回分析,得出审计意见会影响审计费用这一结论。申志仁(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化敏、张宇(2015)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会以高额的审计费用来购买审计意见,在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企业中这种情况更为显著。
也有学者得到相反研究结论。Low等(1990)通过研究发现,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吴联生、潭力(2005)认为审计意见的改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一定存在,因为为改善审计意见不一定通过向审计师支付更高审计费用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更隐蔽的方式进行。
(三)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己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刘运国、麦剑青、魏哲(2006)用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绝对值与总资产之比作为对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显著正相关于审计费用,注册会计师对调增收益盈余管理关注更多。Kasai等(2012)在日本取消审计费用管制之后进行研究,发现审计费用提高和应计利润质量降低有关。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相关,如Krau(2013)认为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只是为了竞争,对审计质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伍利娜(2003)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能够影响审计费用,但是盈余管理的程度对审计费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公司的ROE处于“保牌”区间(0,2%)时,盈余管理与公司年度审计费用显著相关,但ROE处于“保配”区间(6%,7%)时,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无显著影响。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盈余管理程度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即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
H2:审计费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负相关。即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H3: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会降低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即对于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模型(a)对假设1进行检验
OP=a+β1LNDA+β2ROA+β3LOSS+
β4LEV+β5OP-1+β6SOE+β7LNA+ε(a)
采用模型(b)对假设2、假设3进行检验
OP=a+β1LnDa+β2Auditfee+β3LNDA*
Auditfee+β4ROA+β5LOSS+β6LEV+β7OP-1
+β8SOE+β9LNA+ε(b)
(一)因变量
OP为虚拟变量,表示当年的审计意见。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取值为0。
(二)解释变量
LNDA为盈余管理的幅度变量,DA是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由于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管理有较强解释能力,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对DA进行估计,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TCAi,t为公司i第t年的总应计;Ai,t-1为公司i第(t-1)年的资产总额;ΔREVi,t为公司i第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PPEi,t为公司i第t年的固定资产净值;NDAi,t为公司i第t年的不可操纵性应计;DAi,t为公司i第t年的可操作性应计;a1、a2、a3为回归系数;εi,t为残差。
Auditfee为审计费用;LnDa*Auditfee为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交叉项。
(三)控制变量
根据以前研究,在模型中加入ROA、LOSS、LEV、OP-1、SOE、LNA作为控制变量。其中,
ROA是总资产收益率;LOSS为盈利状况的虚拟变量,如果当年净利润为负,取值为1,否则为0;LEV为资产负债率;OP-1为上一年审计意见类型的虚拟变量,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SOE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若企业由国务院各部委或各省市政府机构控股,则赋值为1,否则为0;LNA为企业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企业的规模。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因金融业和保险业上市公司会计具有特殊性,故将其剔除;剔除了数据异常和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6607个观测样本数。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采用SPSS 21。
(二)实证检验结果
用样本数据对模型(a)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得出LnDa与OP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07,验证了本文假设1,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会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
用样本数据对模型(b)进行Logstic回归,通过回归结果,得出Auditfee与OP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了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从而证明了假设2。LnDa与LnAuditfee的交叉项与OP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当盈余管理程度相同时,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可能存在标准审计意见的购买。即审计费用降低了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证实了假设3。另外,LNDA与OP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再一次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
四、结论
盈余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企业的这一行为往往会向报表使用者传达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使资本市场不能达到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审计师作为第三方,其职责就是发现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帮助投资者正确决策,使资本市场合理有序开展。当审计师判断出被审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其面临的审计风险就很大,往往会对其出具的审计意见更谨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提高。对此,本文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我国审计师能够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审计师的独立性会受到审计费用的影响。为了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程度大的企业有可能向审计师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审计师也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接受审计意见购买,失去其独立性,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利益。对此,本文对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审计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这种共谋行为不仅会混淆投资者的判断,降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效性,而且会助长被审企业进行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监管部门要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补充设定相应的监管方法和程序,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串通一气从而丧失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51-57.
[2]李学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7.
[3]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6 (2):74-80.
[4]申志仁.审计收费水平与盈余管理幅度、审计意见购买的相关性检验[D].湖南大学,2010.
[5]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6]吴联生,潭力.审计师变更决策与审计意见改善[J].审计研究,2005(2): 34-40.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