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南朝的泗洲寺

2017-02-10 05:45郭克俭黄潇凯苏文龙
西江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僧侣庙宇青山

郭克俭 黄潇凯 苏文龙

始建于南朝的泗洲寺

郭克俭 黄潇凯 苏文龙

泗洲寺旧址现种上了树木。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年)夏,荔枝熟了,官差照例来到思化洲督办贡品荔枝。不过今年不同往岁,官差除了带来朝廷赏赐,还有一道圣旨。

思化洲人焚香跪拜。官差宣读了圣旨,再阐述诏书之意说:“皇帝推崇佛教,你们思化洲人世受皇恩,便要带头遵旨,修建寺院,以兴佛教。”

南朝思化洲怡心堂主是学识渊博的儒生,也是玩击壤游戏的高手,自称“宋击壤”。他想,我们思化洲人自古以来信奉道家文化,敬拜神灵,从未听说过什么叫做佛寺,如果一定要“以敦王化”,不如修建敬仰神灵的庙宇!他的提议,最终得到了官老爷的赞同。

宋文帝推崇佛教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促成了思化洲始建青山庙。洲人打着“以敦王化”的招牌进城募捐,很快就筹集得足够资金。“宋击壤”对众人说:“佛教东来,未有寸功,不必急于建寺。如今朝廷的明君贤臣开创‘元嘉之治’,五位朝官有功于世,大有恩泽于斯土。我们思化洲人要报答大恩大德,非立庙无以表其诚,就取青山不老之义,建青山庙崇祀元嘉五臣吧!”

建庙之事定下来后,众人又讨论庙址问题。人人都说“青蛙宝地”最好,于是人们就借用怀德社的风水宝地,很快就建成了青山庙,崇祀元嘉五臣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附注:唐代改祀徐懋功、魏征、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俗称“五位朝官”,附祀怀德社的“五相大王”。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宋文帝时代“宋击壤”孙子的外孙“梁击壤”也成为古稀翁了。他经常唱下里巴人歌,评说始建青山庙的当年趣事:

皇帝痴心兴佛教,

洲人建庙得天时。

若无魄力移风俗,

古庙依然敬神祗。

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为了移风易俗,他曾领衔主演“四次出家”、“大臣巨资赎皇帝菩萨”等大戏,震撼朝野。

这一年,官差照例来到思化洲督办贡品荔枝,顺便宣读皇帝诏令,让世受皇恩的思化洲人带头修建寺院。

在德高望重的“梁击壤”的倡议下,思化洲人认为,佛教劝人向善,修建寺院很有必要。大家决定兴建“思化寺”。后来,思化洲人也用下俚歌评说这段故事:

皇帝出家当和尚,

僧人数钱手抽筋。

泗洲从此建佛寺,

普度众生气象新。

笔者在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泗洲寺探微》中提出,唐高宗时代,思化洲改称泗化洲,思化寺改称泗洲寺。泗化洲古代有27座庙宇(包括土地庙),其中以青山庙与泗洲寺最著名。

泗洲寺经过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9年)与崇祯丁丑年(1637年)两次重修,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也修建得越来越富丽堂皇了。该寺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面积之广居泗化洲众多庙宇之冠,规模之大仅次于青山庙。清朝末年,泗化洲有26座庙宇供奉道家神像,但庙祝公总共不到10人;泗洲寺供奉佛教菩萨,却有10多个僧侣弘扬佛法,庙产年收租谷过万斤之多。就庙产与僧侣人员的数量而言,泗洲寺又创下了泗化洲之最。

古代泗化洲人口不多,却有众多僧侣弘扬佛法,还有饱读诗书的居士著书立说。据称,曾有老翁见过该寺僧侣与居士撰写的著作,说泗洲寺的碑文很精彩。如今,这些碑文和著作都荡然无存了,但有人记得其中佳句:“群峰献秀,文明久著于形廷;百汇皆归,富裕素嘉于闾里。由神灵而地杰,故俗美而风淳。”时人也有下俚歌唱道:

里有仁风俗美淳,

敦伦孝悌始为珍。

风调雨顺齐沾福,

国泰民安赖圣恩。

猜你喜欢
僧侣庙宇青山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破旧庙宇的白月光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僧侣的祈祷
青山的起伏
泰国近半数僧侣超重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
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