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篇文章的对比看论述类文章的逻辑

2017-02-09 14:34李克刚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本心溪流例文

李克刚

【2016年宁波市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要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1

万千溪流我行其一

宁波市兴宁中学 李子異

所有的科学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是水。

无数的水汇成了溪流,又有无数溪流奔向大海,又有万千溪流从大海中流出,如同时代的变迁。

在时代的潮流中,部分人被带走,这是随波逐流,这不怪他们,试问一滴水的力量怎可抗衡大海?部分人跳上岸,这是固执己见,这不怪他们,试问寻求宁静的人如何在潮流中坦然面对奔流不息的生活?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人随波逐流而活,这类人是平民百姓,他们无权掌控自己的人生。

纵观历史,我们亦可以看到那些不愿随波逐流的狂人:竹林七贤放浪形骸,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但又何必如此?

随波逐流换来的是平凡的一生,固执己见却会导致生活的困难。随着时代的潮流汇入大海,再找到最适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驾一叶孤舟独自前行。这难道不就避免了冲突吗?

中国开启百家争鸣的第一人、至圣先师孔子,他便这么活着。当时的大流乃是平民想成为士族,士族想成为卿……但若已民无力去上位,只能做好本分,平民养家糊口,贵族建功立业。

孔子随大流,“吾少贫,故能多行鄙事”。因为贫穷,只好去干一些当时人认为粗鄙的小事,但他并未碌碌无为地终其一生。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使天下安宁。

为此,他在“行鄙事”时仍苦习六艺,当上老师之后周游列国去完成他的志向,可惜四处碰壁。

此时的他,就是一颗比较大的水珠,被时代的潮流卷入,他明白他的治国理念不适用于当代了,于是他便安心整理古书,做他有兴趣的事,也让后世受益的事。

这才是圣人啊,在潮流之中不失本心,又跟着时代进步。虽然受挫,仍去发掘自己本心中可被时代接受的一面。

江河湖海,奔流不息。我随时代前行,却只取适合我的河道,哪怕那再狭小,也够我不虚度此生。

万千溪流我只行其一。

例文2

潮流与自我本可以成双

宁波市慈溪中学某考生

时代的潮流一浪接一浪向我们打来,它充斥着文明与喧嚣,它饱含了进步和纷扰。我们想上岸却不得不被拉进旋涡,我们呼救未果就只好投降。我们变得心甘情愿地沉浮,我们在河水中被磨平了棱角。

潮流与自我看上去是对立的,但又不矛盾。它们就像太阳和月亮,共处一片蓝天。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滋养,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从不喧闹从不张扬,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她就是这样一个酷酷的女子,因为对沙漠的向往于是毅然决然地踏上那条路。她日日夜夜感受着沙漠的壮阔,聆听自然的呼号。这在她看来,比任何世俗的弦乐都来得美妙。她把自己活得很精彩,因为追寻了自我,她获得了爱人的爱、朋友的爱,因为她打开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没有阴暗与潮湿,只有阳光与温暖。

我之前喜张爱玲的深沉,那种不顾一切的自我,但现在看来,那种自我太容易受伤,太容易失望。只能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在我心里,三毛的人生更绚烂,更可以被称为普遍的自我。

尽管过了几百年,那高原的钟声仍回响于耳。“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走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多么不羁的诗,它的主人也从未认命。从被送进皇宫的那一天开始,他就背负了沉重的使命,他被人供奉,他潜心修佛,他控制着内心的渴望,屋子里的香火和屋外的雪山并未隔断他与世俗的情缘。到了夜晚,他甘愿做一个为爱痴狂的情郎,卸下佛衣与伪装,他感到快乐与知足。所有的花草都在哭,每天的月亮都格外亮。当他被拉下神坛,再也做不成王,他又收起欲望,诵念着经书,不后悔,不去思量。

后来,他领悟了真谛,看透了佛法去了天堂,但那个最美的情郎,仍活在世间不卑不亢。

我们做不到屈原那么伟大,又不忍自己被淹没在潮流。我们不必害怕潮流,我们自己做那美丽的浪花,坚持自己的信仰,因为潮流和自我,本可以成双。

这个作文题,题意明晰,审题难度不高。两篇例文的立意都能够把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例文1强调“随着时代的潮流汇入大海,再找到最适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驾一叶孤舟独自前行”;例文2的标题即主题“潮流与自我本可以成双”。

然而,两篇文章同时摆在高三阅卷老师面前,例文1多受肯定,例文2多被否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逻辑是否缜密。

两位同学都能做到思维辩证,能全面考察、避免片面看待问题。但在逻辑缜密方面,例文1要好于例文2。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基础首推逻辑。正文内容与文章标题不能很好契合,并不仅仅是结构的问题;所举论据不能服务论点,也不仅仅是选材的问题;有了论据不会分析论证,同样不仅仅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关乎逻辑。

比如,在例文2中,三毛的事例不能很好地论证“潮流与自我看上去是对立的,但又不矛盾”这一观点。对这个事例,作者基本上没有很好地围绕观点深入分析,而是一直在叙述:“她……踏上那条路。她……感受着沙漠的壮阔,聆听自然的呼号。她……活得很精彩……她获得了爱人的爱、朋友的爱”,这些句子都不是分析论证。虽然有几句评论的句子:“她就是这样一个酷酷的女子……这在她看来,比任何世俗的弦乐都来得美妙。……因为她打开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没有阴暗与潮湿,只有阳光与温暖”,但这些评论与观点“潮流与自我看上去是对立的,但又不矛盾”没有丝毫关系。一些句子,如“因为她打开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没有阴暗与潮湿,只有阳光与温暖”,虽然用了“因为”,但因果关系根本不存在。

例文1在逻辑上就严密一些。

首先,文章论证的基础,是把人分为三类:一是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二是固守自我格格不入的人,三是与时俱进坚持本心的人。分类时考察对象全面、标准统一,体现了这位同学较强的逻辑性。

其次,采取的结构是由破到立、以立为主。从随波逐流的老百姓换来的是平凡的一生、固执己见的狂人导致生活的困难,讲到随着时代的潮流汇入大海,再找到最适合自己本心的溪流,“这难道不就避免了冲突吗”,十分清晰。从表面看,这似乎是结构问题,但本质还是思维逻辑和论证逻辑是否严密的问题。

文章最后采用孔子的事例,“孔子随大流,‘吾少贫,故能多行鄙事”,而“他在‘行鄙事时仍苦习六艺”,“周游列国去完成他的志向”,当他明白“他的治国理念不适用于当代了,于是他便安心整理古书,做他有兴趣的事,也让后世有益的事”,自始至终论证集中,表现出孔子“与时俱进”“坚持本心”,找到“潮流”与“自我”的完美结合。

整篇文章写下来,较好地论证了“随着时代的潮流汇入大海,再找到最适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驾一叶孤舟独自前行”这一观点。

我们读论述类文章,应该可以感觉到文章的“气场”,这个气场是由什么支撑起来的呢?离不开逻辑、认识(指向立意深刻、有新意)和素养(包含丰富的素材、写作技法等)。三者完美结合就有了这个“气场”。阅卷老师批改论述类文章的时候,相对于“认识”而言,可能更看重逻辑。同学们备考中要注意这一点。

猜你喜欢
本心溪流例文
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担当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兢兢无负其本心”——蕺山后学祝渊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