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四个课堂”同步建设的要求和农民能力本位建设的现实需求,农民培训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显得尤为重要。从2014年初开始,浙江省农广校启动了系统建设实训基地的工作探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意见》(浙农专发〔2014〕15号),要求以市为单位统筹,发挥所辖县的产业优势,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提出了五年内县级农广校实训基地覆盖率达100%的目标,将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农广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年来,共建立了166个实训基地,覆盖全省十大主导产业、60多个县(市、区)。承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44期,培训学员14581人,培训效果良好,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一、立足产业,统筹规划,标准建设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座谈、研讨、实地察看等形式,对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数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召开全省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为顺利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打下基础。二是制定出台建设标准。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省农广校出台了《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省级实训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标准、认定程序和运行管理机制。三是统筹推进建设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十大主导产业和中职教学专业设置,以地级市为统筹,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产业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比如台州市依托各县(市、区)的优势产业建立西瓜、茶叶、柑橘、杨梅、西兰花等14个实训基地。
(二)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省农广校对实训基地的主体、规模、教室、住宿、交通、技术人员等方面制定了统一标准。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主体为依法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管理规范,在本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产业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生产技术领先,并且有满足学员学习、见习和实习的实验实训场所;有指导学员实训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以上;有容纳50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等。
(三)统一机制,规范运行
一是分级认定。省级实训基地由申报单位提交书面申请报市级农广校初审,再报省农广校审核认定,省校统一挂牌。市、县两级实训基地由市、县农广校审核认定挂牌。二是各司其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实训基地主要负责教室、住宿、餐饮、实训等环节,为学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县级农广校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市级农广校负责业务咨询与指导;省级农广校负责定期督查和抽查,形成省、市、县农广校与实训基地四级网络管理机制。三是动态管理。经过认定的实训基地由认定单位下发文件,签订合作协议书,双方履行相关职责。有不符合条件的,解除合作协议并收回牌子。
(四)争取支持,打造品牌
2016年7月,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农科发〔2016〕12号),提出结合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建设,并将实训基地列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同时,为了打响实训基地这一品牌,浙江省所有实训基地采用统一标识,建成一个挂牌一个。
二、利用基地,创新模式,发挥作用
实训基地建成运行后,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探索了“专家引领+基地实践+伙伴互动+跟踪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一)专家引领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实训基地注重校企结合和专家师资队伍建设。如嘉善碧云花园实训基地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商品花卉等专业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战略合作,同时聘请相关院校的专家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聘请土专家进行创业理念知识的现身说法。
(二)基地实践
充分发挥基地的产业优势,为学员提供参观考察和实训场所。以嘉善碧云花园基地为例,不仅为学员提供杜鹃花嫁接、扦插、修剪、催花、盆景造型等技能培训,还提供参观考察休闲观光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景。
(三)伙伴互动
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理念、互联网+农业、农产品营销、农业品牌化建设等为主题,每期培训安排学员交流互动,碰撞火花。培训后,学员之间相互走访,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四)跟踪服务
农广校和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回访,通过回访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需求以及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优秀的经验做法等。
三、对接产业,提升素质,初见成效
目前,实训基地不仅用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还开展省农办牵头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系统内的农技人员培训、省农业厅年轻干部培训等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此外,还为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教研教学活动提供平台。实训基地已初见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一)实现了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掌握产业生产特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知识,通晓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机械、电子商务等知识。在实训基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围绕某一农业产业的生产周期,开展与生产、加工、经营等系列关键环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2015年在临海羊岩山庄举办的一期茶叶生产加工职业农民培训班,结合产业发展周期,对每个环节进行重点知识传授,并结合实际操作加以巩固。学员充分了解到一个茶农在每个生产环节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直接感受到新技术应用对产业提升的科技含量,产中科学管理对农产品质量提升所起的作用,产后品牌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
浙江省实训基地建设注重选择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在当地具有先进性的基地作为首选,让学员到实训基地听一下、看一下、动一下,就能看到自己的差距,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例如嘉善碧云花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羊岩茶场的防冻技术、机械采收、新品种试种;涌泉柑橘的反季节栽培、高山机械运输等都起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促进学员产业变革和对新技术开发应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通过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有效培养一批农民科技骨干。
(三)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实训基地不仅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平台,也是农民培训需求的“收集站”和培训信息的“发布点”。通过实训基地广泛收集培训需求,可以优化培训方案的设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实训基地发布培训信息,有效解决培训信息的不对称,拓宽培训信息的发布渠道,提高了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公平性及教育培训覆盖面。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