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水平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

2017-02-09 13:39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广校田间农民

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积极有序建立一线教育培训平台,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按照“以产业为平台,以经营主体为载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管理,为农广体系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新途径、新模式和新举措,全面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率先启动,精准发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有序推进

(一)率先启动,广泛宣传

2014年7月4日,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河南省农广校积极动员全体系认真学习领会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会议精神,树立“抢先占位,抢滩登陆”意识,做到覆盖在先、覆盖到位。 2014年7月10日,省校下发了《关于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通知》,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如何操作进行了详细说明,迅速推进县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N+X”基础平台的构建,把农广校的网络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把农民田间学校办在农业产业链上,力争把农广校的阵地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全面实施提前做好准备。

(二)持续推动,规范建设

为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河南省农广校起草了《农民田间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组织构架图及校牌编号规则等,于2016年7月16日在南阳市农广校召开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座谈会,酝酿形成了在全省有序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规划;并于7月24-25日,由省校校长带队,专程到安阳市内黄县农广校,现场为合作社进行首个授牌,督促全省形成“1+N+X”模式运行的良好氛围和工作高潮。在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先后以洛阳市、夏邑县、西平县、漯河市、济源市、民权县为试点,注重抓点带面,促进全面覆盖。据统计,其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占75%,乡镇农技区域站占1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10%,农业园区和特色专业村占5%,实现了把农民田间学校延伸到新型经营主体产业链上。

为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河南省农广校结合中央校的要求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工作经验,在前期按照“五有四统一”规范建设标准下,2016年4月7日,印发了《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制订了以点带面、面面成体的“点—面—体”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农民田间学校的“六项”原则,明确了目标任务,确保2016年全省再建立600所规范化农民田间学校,促进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三)目标导向,分层推进

为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适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营规模和不同发展需要,省农广校依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育理论,分层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让农民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教育化,培养初、中、高新型职业农民,并分别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初等农民田间学校”、“中等农民田间学校”和“高等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展示农民田间学校服务农民需要、立足农民需求的新理念。对有发展潜力和致力于高端农业产业的,重点集中在高等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学习,为实现农民教育培训向教育教学正规化发展奠定基础。据统计,全省1450所农民田间学校中,有87%为初等农民田间学校,10%为中等农民田间学校,3%为高等农民田间学校。

二、遵循原则,健全机制,农民田间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一)统筹规划,坚持建设原则

为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确保农民田间学校发挥教育培训平台作用,省校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上始终遵循以下六大原则:一是科学规划原则。全省各级农广校要在政府部门的统筹领导下,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详实有效的发展方案,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实现基层教学全覆盖;突出“一产一校”,形成农民田间学校“特色立校”新模式;突出发展主题,重点布局,形成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二是立足产业原则。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制定在农业产业链上建设产业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计划。三是服务农民原则。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民的思想,主动开展调研,认真研究农民的学习意愿,掌握农民参加培训的知识需求,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培训,增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贴近产业、贴近农民、贴近需求的优势作用。四是规范运行原则。要求各地对加挂农民田间学校牌子的农民田间学校进行认真摸底,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按照“五有四统一”建设标准加快规范。五是融入体系原则。强化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运行的指导、服务和支持,将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农广校五级建制办学体制,使其成为农民科技培训、农业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工作落脚点。六是示范带动原则。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发展规划,突出特色,优选亮点,树立典范,选好“点”,用好“点”,发挥好“点”的示范辐射作用。县农广校每年重点建设3~5个县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市、直管县农广校每年重点扶持3~5个市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广校每年重点支持15~20个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省、市、县三级共同探索总结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经验成果,创新管理模式,注重信息宣传,加强借鉴交流,做好观摩展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和典型引领作用。

(二)确保运行,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要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和课程要求,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计划,做好跟踪服务和档案留存工作。二是要求建立农民田间学校考核评价制度,保持农民田间学校运转高效,使其真正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产业末端的教学实训场所作用。三是要求定期召开农民田间学校校长会议,加强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工作指导,做好跟踪服务,考评督导,提升农民田间学校教学实训能力。四是要求制定动态管理机制,对管理到位、运行有效的给予表彰,对不发挥作用的实行退出机制。五是要求省校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和管理纳入对市、县分校的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督促田间学校发展壮大。

(三)精准施策,助推建设成效

为提高基层分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省校结合实情,开展调研,集中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推农民田间学校蓬勃发展。

一是提升内涵质量,增加文化氛围。采用“田间学校+农广书屋”模式,改变过去“农广书屋”单一建设模式,把“农广书屋”建在农民田间学校。每个“农广书屋”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由省农广校统一配置电视、书架、书籍、光盘、桌椅、移动硬盘等,其中图书配置不少于10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50种,《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及《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各1份。

二是创新培育机制,链接移动互联。采取“田间学校+农广通”教学手段,以“互联网+农业科技”为支撑,省农广校把自主研发的《农广通》手机客户端免费安装给在农民田间学校学习培训的农民学员,由专人培训指导使用操作。农民学员可通过《农广通》手机客户端中设置的农广之家、惠农政策等栏目,掌握信息,开展交流,打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做到随时随地指导学习,实现了农民学习方式的全面创新。

三是积极构建平台,确保工作持续。由省农广校搭建平台,指导建立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制定联盟章程,一年定期召开两次相关会议,每周自主召开微信群会议,由理事长选择议题,共同讨论,交流经验,促进农民田间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发展。

四是坚持评优示范,激励目标落实。建立奖励机制,开展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创建活动和评选年度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校长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扩大影响力,促进农民田间学校良性发展。2016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经自主申报、实地考核、综合评议,省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评选出17所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并于2016年9月印发了《关于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扶持资金的通知》,把支持落在实处,推动建设积极性。

五是及时研讨总结,努力扩大影响。省校在《农广通》手机客户端设置农民田间学校专版,定期发布农民田间学校信息,宣传推介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典型,扩大农民田间学校影响力。在中部第四届农业科技展示会上,省校出资筹建10个展位,优选农民田间学校产品进行布展,促进农民田间学校产品市场信息化。同时,省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研讨会,交流方法、总结经验,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模式,为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探求可推广、可复制、可学习的建设新模式。

三、聚焦主业,高效使用,农民田间学校作用更加明显

培训中注重坚持“农民需求第一”的培育导向,以“田间实训”为教学主导,改变传统培训形式,重实践重技能,开展启发式、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鼓励农民学员多动手实践,多沟通交流,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加强过程管理学习,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契合,技术与田间的“零距离”,确保农民科技素质快速提升,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有所得。培训形式主要有:

(一)“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在田间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将田间学校的实训和培训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训效果。

(二)“田间学校+中专班教学”

开展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习的现场感,实现“理论培训—实践验证—再理论提升—再实践发现”的螺旋上升循环教学模式。

(三)“田间学校+科技推广”

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打造田间学校科技转化平台,实现科技与生产的优化配置。

(四)“田间学校+产业培训”

根据“产学结合,服务产业”的原则,选择专业突出的优秀田间学校,将田间学校实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技术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和致富的孵化地。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田间农民
春日田间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饸饹面“贷”富农民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