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霞,徐改兰,陈 蓉
(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东台 224200)
感染性休克属于临床综合征,以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面色苍白以及血压降低等多种症状[1],病情进展比较迅速,一般都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死亡率较高,需要时刻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本文为了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见下文描述。
选取2010年~2016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中心静脉压监测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9~52岁,平均(45.12±3.0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8~54岁,平均(45.67±3.18)岁。上述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都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实施肱动脉、颈内静脉穿刺操作,结合实际体质量进行麻醉,对照组未连接中心静脉测压装置,观察组连接中心静脉测压装置,手术结束后都转送至ICU。将观察组中的患者按照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分成高中心静脉压组(≥13 mmHg)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2 mmHg)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将高中心静脉压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进行比较。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都是观察组更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n(%)]
高中心静脉压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都比低中心静脉压组要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高中心静脉压组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各并发症及死亡情况[n(%)]
感染性休克患者会表现出急性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可间接或者直接感染人体机体引发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由于此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2-3],在救治期间需要对各指标加强监测,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疾病发生后,血压会快速降低,回心量减少,全身血管持续扩张,造成各组织、器官极度缺少氧气、血液的支持,导致衰竭,危及生命。
在感染性休克的循环支持中,血管活性药物十分必要,能够促进血压升高,对心脑灌注现状进行改善,减少并发症。部分研究认为,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心功能评价等操作中的指导性较差,但由于其操作比较便捷,大多数医院仍将其应用在临床中[4]。近期多项研究指出,中心静脉压监测应用在感染性休克中效果比较可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一般都比较低,而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其中心静脉压相对偏高,可能和心功能不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此外,病情持续进展后,毒素物质会直接抑制心肌功能,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因此,围术期做好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十分必要。
结果部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心静脉压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都比低中心静脉压组高,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和样本数据较少有关。
由此可知,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围术期予以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和死亡率的降低,值得应用。
[1] 徐雷明.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1):24-26.
[2] 陈庆丰.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04-105.
[3] 韩 玉,代庆春,沈洪丽,等.不同呼气末正压对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和中心静脉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1):65-67.
[4] 王彦军,高 蕊,贾文元,等.中心静脉压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8):56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