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扬州 225800)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患病率较高,按照出血位置可以划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急的病情,为此临床不能正确对其诊断,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1]。本次研究探究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5.3±2.4)岁。按照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应用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1.2.1 基础护理。此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在急性出血时期需要禁食,对口腔进行清洁,2次/d。如果患者出现便血表现,或者次数有所增加,需要指导患者采用温水或者淡盐水对臀部进行擦拭。此外需要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如患者出血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待病情缓解后进行运动。
1.2.2 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则依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护理。如果患者为出血阶段,会出现抑郁或焦虑等负性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在予以患者镇静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实施心理疏通,如果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需要及时创建静脉通路,进而对其血容量补充[2]。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需要对其输注红细胞,从而稳定血压。
1.2.3 预见性护理。按照此病的特征表现,提前准备护理。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次数有所增加,因此会影响其心理状况,从而产生不良情绪,而为了缓解其情绪,可以对其进行预见性心理疏通,将疾病治疗方法和引发因素告知给患者,使其能够对疾病有所了解,创建治疗疾病的信心[3]。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隐私予以尊重,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在出院前告知患者需要确保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转变自身的不良习惯。
如患者治疗1日内停止出血为显效;如患者治疗3日内停止出血为有效;如患者治疗3日后依旧存在出血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比较两组止血用时及出血次数,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含腹痛和肝肾综合征。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止血用时和出血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用时和出血次数比较(x±s)
循证护理出发点为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按照疾病症状表现选择正确的护理措施,从而对护理实践进行指导。循证护理主要重视的是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较而言优势较为明显。循证护理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将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找出,并将其作为提问问题。②并通过文献检索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查找,从而将研究证据找出。③对研究证据的有效性予以评估。④将获取的证据和专业知识以及临床经验等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对护理计划进行制定。⑤根据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护理,随后经自我检查以及患者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预见性护理则是按照护理人员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预见护理,使得问题解决时具有有序性,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由此能够说明循证护理为有的放矢,而预见性护理则实现防患于未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患者出血次数以及止血时间差异显著,但指标均有所改善。为此说明,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临床中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护理模式。
[1] 孙 媛,李兴珍,李红文,等.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437-439.
[2] 谢敏华.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1):190-191.
[3] 盛 敏.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