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正在形成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越来越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政府不仅仅是媒体的管理者,同时政府及下属的各级职能部门也是媒体监督的对象,二者相互依存,也相互制衡。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已然成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在信息传播与使用方面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如何借助媒体有效推进政府工作,已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借助媒体推动政府工作的思路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各方面都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中国的传媒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等组成的立体化、多媒体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同时,新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善用媒体,媒体就会成为政府的朋友,成为政府的眼睛,成为政府的喉舌,成为为人民服务的益友。
(一)要和媒体交朋友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把握政府公开化的趋势,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了解传播规律,尊重传媒权利,真正把媒体放在诤友的地位上,发挥其促进政府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要把媒体当喉舌
要重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力强的特点,善于运用媒体传播政府声音,解释政府立场,引导公众的思想和行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的,增强领导干部的行政公关意识,讲究利用媒体传声的方法方式,提高对媒体讲话的艺术,学会用媒体的语言、群众的语言、时代的语言来传递声音,改善表达效果,真正说服和打动公众,使自身的立场为群众信服。
(三)正确对待来自媒体的各种声音
勇于对照媒体批评改进自身的不足,对符合实际的批评要发扬民主,认真汲取,以此修正失误、完善政策。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并使决策的实施获得舆论的支持。把媒体作为与民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作为密切与群众联系的中介,利用媒体广开言路,多种渠道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意愿、要求等,认真受理和反馈,不断提高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热情。
二、借助媒体推动政府工作的举措
各级政府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了解民意、开展服务,并接受监督,政府与媒体才能一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健全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公共事件顺利处置
信息发布制度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由国家机关、政党或社会团体通过不同形式向媒体和公众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和公布有关信息和意见的规定和要求。2008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及时、准确、充分、透明地发布信息,对于公共事件的快速处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发布要力争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消息,并不断跟进发布,公布事实真相,抓住了时间节点,填补了信息空白,让政府在新闻工作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说明情况,不隐瞒事实真相,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努力满足各方的信息要求。其次,只有把握好社会关注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调整信息发布安排,不回避热点和敏感问题,努力对各种疑问都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第三,积极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急机制,承担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信息发布、舆情搜索、媒体服务等职能,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良好工作机制。第四,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一定要注意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让主流媒体及时全面进行报道,持续发布新闻,发出主流声音,有效引导舆论。
(二)用科学、合理、专业化的媒体服务帮助政府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媒体服务是指为媒体采访报道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为媒体提供工作便利,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明确媒体服务的责任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受理境内外记者的日常问询;定期举办背景吹风会、提供采访线索、组织专题采访;主动建立与媒体的日常交流机制。在重大活动举办期间,成立新闻中心统筹媒体服务,提供免费的官方活动直播信号和新闻图片,提供上网、本地电话卡、长途传真、临时电话租赁服务和优惠的方便餐饮等,开通新闻中心、记者驻地和会场间的免费巴士。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设立临时媒体服务中心,提供休息场地和工作设备、互联网和信号传输线路等,不定期提供最新的权威信息。无法建立临时媒体服务中心的,明确新闻工作负责人。科学调控现场秩序,保证媒体合理采访空间,核发不同权限的采访证件,规范采访秩序。
(三)通达社情民意,在化解社会矛盾上“防患于未然”
现代社会中,社情民意对于党的执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通达社情民意不仅是媒体自身的功能,也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现代工作方法与手段。
通达民意的做法主要有:建立与群众日常沟通的渠道、平台,让民意上得来,听得到。比如设立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短信、政府网络论坛等平台了解民意、沟通民众。通过媒体集纳意见,问计于民,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将传统调查研究与借助新媒体平台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互补。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回应舆论热点,让群众的声音有回音,有反馈。通过媒体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填补“信息真空”。用组织媒体报道、群众讨论、群众投票等方式将舆论汇聚放大,解疑释惑,推动问题解决。
(四)充分发挥媒体在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
“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社会的稳定器。作为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支持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在监督对象、报道选题等方面积极探索,从中央明令禁止、群众深恶痛绝的结合点上选择典型材料,努力使舆论监督报道揭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选择的案例更具典型性,使报道对全局产生典型意义。
(五)善于运用网络媒体有效化解危机
熟悉网络舆论特点规律,掌握应对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与方法,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掌握舆情,正确引导舆论,有效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提前准备应急处理预案,包括舆情收集、舆情报告、舆情研判、舆情应对等内容,每个环节都要有责任人、具体要求和工作流程等。
(责编 / 傅建芬)
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