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旭
电影《百鸟朝凤》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弘扬
熊旭
电影《百鸟朝凤》以来自农村的民间唢呐班的际遇为背景,通过两代唢呐艺人间的代际冲突和文化碰撞,展现了中国传统唢呐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格格不入以及濒临消亡的过程,突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对传统音乐及其文化的敬畏。基于此,文章针对电影《百鸟朝凤》中传统音乐的传承技巧、传承困境和弘扬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信息。
《百鸟朝凤》 传统音乐 传承 弘扬
作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描写了唢呐艺人焦三爷与弟子游天鸣在唢呐艺术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在坚守和放弃之间进行艰难选择的故事。在电影本身层面上,《百鸟朝凤》探讨了传统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境地和无以延续的困难,而在故事背后,却对传统道德评判标准与伦理规范之失效和崩塌进行了“控诉”。也就是说,唢呐这一传统音乐形式之所以到了难以传承的地步,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在瓦解和销蚀,由此而带来的困境让文化和社会秩序遭到了极大破坏[1]。可以说,在《百鸟朝凤》中深藏着创作人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度关切,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警示作用。同时,这部电影借助故事的展开,揭示了传统乡村和现代都市之间的精神断裂和时代之殇,其中饱含着艺术工作者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入关注。
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扬。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族乐器,唢呐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与美学含义,还以文化意象的形式在现实生活和电影制作中被赋予了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2]。唢呐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可谓是贯穿始终,借此,该片传播和传递的元素中除了表象的唢呐外,还涉及到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以及传统音乐在现实社会中的功能体现。除此之外,还将唢呐艺术在民间借助“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最原始的传播和传承进行了阐释。更为重要的是,传统音乐《百鸟朝凤》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美学价值与传播价值,观众借助对电影中音乐的解读,能够感受到剧中人演奏的音乐具有中国特有的接受美学意味。这种美学深植在中国大地之中,任何百姓均耳熟能详,顺着音乐的指引,人们会因此而产生某种情感上的眷恋。正因为如此,《百鸟朝凤》借助观众的视听感受完成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再次传播。
对宏大民族音乐精神的传承。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是典型的也是唯一的文化意象,它被赋予了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从片中人物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声声唢呐能够传递出浓浓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基因与美学底蕴,甚至能够从人物的言谈举止之中展现传统社会的人伦理想。借助《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我们能够看到两代唢呐匠人在关乎传统音乐传统的问题上具有完全一致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因为片中人物各自处在他们自身设定的时代语境之中,游天鸣较之于焦三爷体会着更深、更尴尬的处境,对于传统音乐的坚守也更加困难。而为了使这样的境况能够通过电影呈现出来,创作者们把唢呐和《百鸟朝凤》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不断铺垫悬念的方式,让剧情一点点展开,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点题——“百鸟朝凤”。虽然片中的唢呐曲只在两个时空出现过,一个是焦三爷为村长吹奏,李宁一个是游天鸣为焦三爷吹奏。但就是这两次唢呐声响,展现了民间艺人在传承民族音乐时的宏大精神。
对唢呐技艺中责任的担当。《百鸟朝凤》中的焦三爷为唢呐技艺的承上启下传承者,更是唢呐文化的载体和承载力量,对唢呐这一传统音乐的传承体现了一种时代责任与担当。通过电影《百鸟朝凤》,创作者们向观众展现了基于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所处的境况,展现了传统音乐的失落和失语。可以说,这部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新的参照,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附带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音乐)的特殊心态与嬗变轨迹。比如,片中焦三爷说到的“骨头缝”,实际上就是传统音乐传承中体现出来的主体性。任何传统音乐的传承唯有具备主体性,才会将文化、艺术等所裹挟的美感与精神融合在一起。有时,为了能够让传统技艺得到持续传承,甚至会将其与传承人的生命等同。从这个角度讲,包括唢呐技艺在内的传统音乐的传承在匠人精神的指引下,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和生命美学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在片中,游天鸣在焦三爷墓前吹响了那首具有传承意义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时,就是对传统音乐匠人精神和传统音乐美学最深沉的诠释。
唢呐艺人的断层。传统音乐艺人是传统音乐传承的关键因素。电影《百鸟朝凤》中数次传递了唢呐技艺正在被遗忘的信息[3]。在片中,人们吹唢呐难以养家糊口,很多人不再继续学习唢呐,大部分吹唢呐的人也终将放弃。比如,在火庄窦村长去世后邀请游家班吹唢呐,一时间人手不够,焦三爷在召集人马对二师兄兴师问罪时,却看见二师兄要“卷铺盖走人”。而实际上,二师兄对唢呐的放弃并非对焦三爷的不尊重,而是出于生存的无奈和对吹唢呐的失望——再坚持传承传统音乐的艺人也需要生活保障。可见,传统唢呐艺人的断层,让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后继乏人,让唢呐技艺的传承遭遇艰难处境。
人们对唢呐的不屑。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一切向钱看”,将金钱视为衡量传统音乐等艺术是否存在传承价值的标准,却较少有人意识到中国文化特有的民族性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在《百鸟朝凤》中,多次提及人们对唢呐艺人和唢呐技艺的看法。比如,游天鸣在练习吸水的过程中,路人就对其指手画脚、纷纷议论,从其言语中能够看出对唢呐的严重不屑。虽然新一代艺人游天鸣本着对师傅的承诺,对他人的态度更为不屑,体现着铮铮的铁骨和绵绵的情怀。可是,在与焦三爷的对话中,提到了接师礼被取消,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世事对于唢呐的冷漠。在那之前,唢呐匠人极受尊重,但如今,其生存状况显得异常艰难。
西洋乐队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在全面改革开放之后,作为“打开窗子飞进来苍蝇”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开始进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4]。一方面,老一辈的唢呐艺人在坚决捍卫传统音乐和民族艺术,但另一方面,当时的很多国人却开始放弃传统,极尽一切追捧西洋文化。在《百鸟朝凤》的开头,游家班在祝寿宴上热情的吹奏着唢呐,但是当唢呐声正浓,人们的热情被点燃之时,宴会主人却引来了西洋乐队。观众不分青红皂白,几乎一股脑的放弃了唢呐,将注意力转向了西洋乐队。期间,虽然游天鸣劲吹《南山松》,在气势上略占优势,但是西洋乐队和唢呐技艺的叫板,就足以映射当时社会对传统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价值的误判,这不但是对当下中国传统音乐的挑战,也说明包括唢呐在内的传统技艺正在遭受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西洋音乐,一个是对西洋音乐报以更多热情的中国民众。
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最大尊重是“回归”传统。电影《百鸟朝凤》无疑是一部文艺片,具有几乎文艺片的所有特质,当然,说其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传统电影也并不为过[5]。该片通过对唢呐技艺的传承和坚守,以情感叙事的方式予以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底蕴,让传统音乐文化回到了“传统”的部位,然后借助导演的自我情怀进行了生动的艺术表达。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唢呐不过是叙事寓意之载体和写实主义之缩影。一方面,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民俗技艺的代表,在中国社会的音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借助匠人们吹唢呐展现出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需要把持的正确态度。可以说,当前乃至以后,社会公众对待本民族、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国家到底能够走多远——这是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借助人物传奇展现对传统音乐传承的使命感。在西洋文化侵蚀中国音乐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的人们开始追求“声光色”的感受,包括唢呐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市场不断萎缩,音乐形式也遭到冷落,这让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陷入到了一个现实的困境之中[6]。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客观展现唢呐艺人的情感和现实生活中的境况,对师徒之间学习唢呐技艺的故事进行了描写。可是,在社会发展的较深层次,该片展现的却是在新的时代中,由于文化多元化而产生的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不相融合,在某种层面上传递出社会公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质疑和对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困惑。电影《百鸟朝凤》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唢呐艺人口传心授的展现,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物以及其背后故事的传奇色彩,并能够借此体会到唢呐技艺本身携带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传承该项技艺的使命感。比如,当焦三爷指导文化局局长邀请游天鸣录制唢呐,将其视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便通过卖牛的方式让土地置办“新家伙”。这一举动足以印证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既然是匠活,就要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
借助技艺传承的过程彰显传统音乐文化的底蕴。电影《百鸟朝凤》在讲述对唢呐技艺的传承的过程中,集中展现了民间艺人的道德品质和坚守信念的无畏精神。在影片中,师父焦三爷不但在传承技艺及其看重天赋,更加重视德行。比如,游天鸣在拜师扶起了跌倒的父亲,当时它流下了满是孝心和心疼的泪水,体现了主人公人心向善的内心。而在师父焦三爷教授师弟蓝玉唢呐技艺时,游天鸣却因此而深受委屈。但是当他在父亲期望的驱使下再次出现在师父家门时,却看到饭桌上焦三爷送给他的唢呐。此时游天鸣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泪流满面的他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学习唢呐技艺的的决心和责任感。此外,在学习唢呐技艺的过程中,焦三爷还帮助游天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一举动即便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是十分珍贵的。借助这样的清洁,观众可以懂得——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要德行兼备,不被世俗所惑。
吴天明导言的遗作《百鸟朝凤》由于出品人的“下跪”举动而受到关注和热议,影片也因此而被人熟知。且不说这是出于对电影本身的营销还是对已逝导演的追思,单纯从影片的题材和情节设计与选择方面,就能够看到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电影本身所裹挟的批判精神与批判方式让观众能够为此作出进一步的诠释。借助电影《百鸟朝凤》,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唢呐匠人的人生际遇和唢呐这门艺术的成败和兴衰,深刻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出现的失势与没落。从中可以感知到,当前乃至以后,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谋求社会现代化巨大变革的过程中,除了要用经济价值对客观事物进行衡量外,还应为其设定另外三个重要的标准——传统礼仪、伦理秩序和文化尺度。
[1]朱星辰.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美学的呈现方式——兼论电影《百鸟朝凤》的美学精神传承[J].电影文学,2016(5):23-25.
[2]李冰燕.从《百鸟朝凤》看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J].电影文学,2016(18):142-143.
[3]于玲.《百鸟朝凤》的艺术表现与文化意义[J].电影文学,2016(18):148-150.
[4]李永文.从《百鸟朝凤》谈中国传统技艺的囹圄[J].艺术科技,2017(1):137-138.
[5]周延松.《百鸟朝凤》:文化传承的美学困境[J].电影评介,2017(3):22-24.
[6]李静.传统叙事的坚守与现代美学风格的探索——兼论吴天明电影作品的历史地位[J].写作,2015(5):33-35.
(作者介绍:熊旭,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