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教学摭谈

2017-02-08 09:33程振红
文学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大神网络小说影视剧

程振红

网络文学教学摭谈

程振红

网络文学教学既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独特性。为提高网络文学教学效果,避免知识灌输带来的弊端,可以从引导学生阅读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课堂报告与深度讨论、从影视剧改编反观网络文学以及网络“大神”访谈与互动这四个方面展开。

网络文学教学 研究型学习 作品精读 深度讨论 影视改编

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网络文学在今天已经蔚为大观,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以网络小说为主体,很多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上千万字,大大超过传统文学作品的篇幅。不仅如此,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极其庞大,构成极为壮观的网络文学“现场”。尽管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无可否认,它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部分。在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接受、传播等各个环节,均体现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色。与之对应,对网络文学的教学,也应该采取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教学思路和方式。

当前90后、0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20世纪充满悲情与感伤的大历史有着天然的隔膜和疏离,对网络和网络文学却非常亲近和熟悉。当前网络文学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于网络文学,中文专业的教师该如何“教”,中文专业的学生又该如何“学”?笔者以为,应该以教师引导(告知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方向、指定网络文学阅读篇目、点评学生报告与发言等),学生参与(阅读指定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参与阅读报告和课堂讨论等)为主要方式,教师充当“主持人”,学生“唱主角”,而传统由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则应该彻底退场。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具体谈网络文学教学。

一.引导学生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启发思考

如果说传统文学的教学还有文学史知识作为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等等都如一幅幅“地图”,标示出传统作家、作品在文学史“地图”中的位置,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那么网络文学的教学几乎没有“知识”可循。学生对网络文学的学习,首要的是对具体网络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将文学作品解读放在第一位,是文学课堂的题中自有之义。尽管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部分,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巨大的差异。正如马季所指出的,“网络文学展现了‘写作’与‘生存’的新型关系。网络作家的‘生存’体验对于‘写作’呈现了最直接的意义,他们具有‘在生存中写作’的非功利性;而传统作家则是‘在写作中生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靠写作吃饭。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和超文本特性,使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直接与读者对话,创造了新的读写关系模式。”[1](p288)网络文学读者可以通过评论与作者互动,甚至还可以加入作者的QQ群、微信群成为其“粉丝”而进行即时互动、交流。网络文学作者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读者发生交集,有的作者甚至会根据读者意见改变小说的情节和故事的结局。正因为网络文学具有这些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特性,对网络文学的“文本细读”,除了网络文学作品本身,还应该把作品的接受情况与读者的反馈和评价,以及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作品的传播情况等等纳入到“文本”范畴加以分析,以期获得对网络文学的全面观照。

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浩如烟海,任何人穷尽一生只怕也难以读完当前已有的网络作品。那么,在教学中选择哪些网络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的做法可以借鉴。邵燕君从2010年开始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她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学研究与教学经验和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和较“经典”的网络小说作为学生的指定阅读篇目。不仅如此,她还按照网络文学网站“男频”和“女频”的分类分别为男生和女生指定不同篇目。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可以说,教师引导下的课前阅读和准备是网络文学课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为学生指定课下阅读篇目,并且告知学生阅读和写作方法与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就为网络文学课堂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阅读报告与深度讨论

给所有学生布置对指定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任务之后,第二步课堂报告与深度讨论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网络文学课堂效果如何的直接体现。可以在每次课安排一两个学生对指定阅读篇目的阅读体验做口头报告,并要求其他同学参与对报告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报告和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做的前提是所有学生都对指定篇目有过认真仔细的阅读和思考。对于那些做报告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和其他所有学生一样认真阅读指定网络文学作品,而且需要选择恰切的角度、提炼出独特的观点并写出文字的阅读报告。在阅读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既需要结合学生自己对指定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也需要查找相应的资料(理论书籍、与指定篇目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等等),这本身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可称为“研究型学习”。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收获要远远大于在课堂上听教师单一灌输的效果。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报告自己对某部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优化其思维习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让班级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做阅读报告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既是网络文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符合大学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对于那些将来有志于考研、从事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已经是对他们进行学术研究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即使对于不考研或者毕业后不打算从事文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深度阅读、思考和讨论以及收集整理资料、写作阅读报告的过程对于思维方式的优化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以北大网络文学研究课程为例,邵燕君引导学生对《悟空传》、《斗破苍穹》、《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等经典网络小说进行精读,让他们将自己的课堂报告、作业修改打磨后在文学期刊上发表,并最终结集成《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一书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这对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在课堂内外的付出得到回报,同时也大大鼓舞了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尽管邵燕君的网络文学研究课程主要面向研究生(也有高年级本科生参与),但其开展网络文学教学的方式符合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身心发展特点,毫无疑问也适用于以本科生为对象的网络文学教学。

当然,每一次课,除了作报告的学生“扮演主角”之外,其他学生并非“围观群众”。一方面,不做报告的学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对指定篇目的阅读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就同学的报告进行“点评”和反馈,无论表示赞成还是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个互动、讨论的过程本身有益于课堂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对其他人都能提供启发和借鉴,每个人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也都能更加深入。不仅如此,即便是充当“主持人”的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报告和发言中获得启示。正如邵燕君在《在“异托邦”里建构“个人另类选择”幻象空间——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之一种》一文最后所指出的,该文的写作得益于“网络文学研讨课”的课堂讨论,特别是一些学生的报告和作业。“古人说‘教学相长’,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尤其如此。”[2]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不可偏废。事实上,教师在更高层面上对课堂方向的把握和对学生发言的引导、点评,对于课堂讨论的顺利、有效展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也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智慧的体现。通过学生的报告、其他同学的讨论参与和教师的点评,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获得思维的乐趣,这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从影视剧改编反观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新世纪以来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不少,很多都曾引起较多的关注。一些观众往往会因为看了影视剧之后,再去阅读的网络小说原著,由观众变成读者。如网络文学早期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作品都曾改编为影视剧,包括近些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如《甄嬛传》、《步步惊心》、《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都曾异常火爆。很多网络小说作品本身有较多的读者,据其改编的影视剧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一些网络小说还成为大IP。很多大学生对流行影视文化非常熟悉,以此可以作为探讨网络文学的一个切入点。

当然,网络小说与影视剧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样式,由影视剧切入可以激发学生对网络小说的兴趣。与此同时,将网络小说与据其改编的影视剧这两种不同的文本进行分别解读和比较分析,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影视文化的理解,也可以使他们掌握跨文本比较的方法。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一样具有大众文化的属性,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对流行影视文化的兴趣和感知转化为对文学与文化的理性分析,既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还能够为一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打下基础。因此,将影视剧与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是网络文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至于选取哪些改编为影视剧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研究,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大神”访谈与互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于: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网络获得了深度的关联,而传统文学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相当疏离,几乎可以忽略。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尤其网络小说)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迥异于传统文学。2003年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开始浮出水面,2007年网络文学的类型化格局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持续至今。与网络文学的写作和阅读方式紧密相关,网络作家与读者之间变成“偶像”与“粉丝”的关系,而那些作品点击率、打赏率遥遥领先的网络作家成为“大神”,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血红等等。“大神”们在众多网络写手中脱颖而出,而绝大多数网络作者与其作品一道注定悄无声息地淹没在网络文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大神”是点击率和阅读量的保障,他们也成为网络文学网站重点推介和关注的对象,他们人气旺盛,其作品受到“粉丝”们的追捧。“大神”是网络文学领域的“成功者”,他们巨大的感召力甚至能够影响网络读者的阅读趣味。因此,作为网络文学所独有的重要现象,对“大神”及其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是网络文学课程不可忽视的一环。

山东师范大学的周志雄教授曾对多位网络文学“大神”如风凌天下、青狐妖等人进行访谈,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大神”的心声、感受“大神”的风采,并参与和“大神”的互动交流。如在对网络“大神”风凌天下的采访中,这位“大神”谈到了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的阅读爱好,以及其网络写作的动力、写作的思路、对网络文学的看法等等各个方面。比如在谈到其“写作灵感”的时候,风凌天下说“我的写作从来不做大纲”,“一本书的书魂结成之后,作者就只剩一只手跟随主人公的意志,他想怎么让你开展情节,你就必须怎么开展情节。”[3]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让学生获得对网络“大神”的感性认识,他们也能将“大神”的名字与对“大神”本人鲜活的印象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通过“大神”口述其成长历程、人生经历和写作体验,获得对其创作更切近和全面的理解。邵燕君曾提出文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充当“学者粉”,展开网络文学研究。笔者认为,是否以“学者粉”的身份进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近距离与“大神”交流实际也是接近网络文学现场的一种方式。

五.结语

以上从四个方面论及网络文学的教学。正是由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网络文学教学既需要符合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需要与传统文学的教学有所不同。面对浩瀚的网络文学“现场”和体量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一方面需要发挥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指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结合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方向上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进行“文本细读”和深入思考,并从网络“大神”的创作思路中获得启发。正如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一文中所指出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4](32),网络文学与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经历和人生体验密切相关,无论他们将来是否从事学术研究,网络文学教学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最终目的是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助益。

[1]马季.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邵燕君.在“异托邦”里建构“个人另类选择”幻象空间——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之一种[J].文艺研究,2012,(4).

[3]周志雄、风凌天下等.网络文学大神是这样炼成的——网络作家风凌天下访谈录[J].百家评论,2016,(6).

[4]胡适.胡适文集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12YJC751011)。

(作者介绍:程振红,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文化法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大神网络小说影视剧
Savage Country
保你成为识鳄大神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给大神跪了,那些年的神最右
给大神跪了,那些年的神最右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