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静
浅析《浅滩》中不同角色对于自然的态度
俞静
蒂姆·温顿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界最有成就并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带有强烈的西澳地方特色,故事背景多发生在海边或水边,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主题及环保思想。《浅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部作品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热情关注,并于1984年获得了澳洲文学最高奖“富兰克林文学奖”。本文试图从分析文中不同角色对于自然的态度中探索《浅滩》中生态主义的意义,从而诠释温顿的生态观。
浅滩 蒂姆·温顿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到底存在什么关系?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又有何关系?两者间能否共存呢?这些问题引发了生态文学主义者们的关注。蒂姆·温顿就在他的巨作《浅滩》中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围绕澳大利亚传统产业捕鲸业的兴衰展开,再现了白人在澳洲这块古老又崭新的大陆多年的定居史!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库珀家族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世世代代都与鲸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美国的先祖纳撒尼尔·库珀是安吉勒斯捕鲸业的缔造者之一,他用日志记录下了这个过程!但是早年血腥的捕鲸活动给纳撒尼尔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这种创伤甚至波及了后代!与其祖先相反,库珀家族的第五代继承者昆尼·库珀却是鲸鱼的守护天使,她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生态理想!无论是日志中所记录的早在年前纳撒尼尔·库珀对于残忍的捕鲸活动表现出的质疑和彷徨,还是现实生活中安吉勒斯小镇岌岌可危的捕鲸工业都明白无误地表明:人类无权这样践踏自然,毫无节制地猎杀同样具有生存权的海洋生物!
温顿态度坚决地批判了把圣经作为人类荼毒生灵的理论依据行为!温顿小说中常常刻意使用圣经训示或直接引用圣经经文,使之在小说文本内产生一种预言式的共鸣,使人物达到一种崇高庄严的境界!(黄源深 1997)但是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他对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此外文中多次提及圣经中约拿与鲸鱼的典故,但《浅滩》提出的问题不是约拿被鲸鱼吞下,而是人类吞噬鲸鱼将会发生什么,(Willbanks 1995)其寓意耐人寻味!《浅滩》还表达了温顿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先祖纳撒尼尔·库珀早年在捕鲸船上工作,亲历了这项血腥产业的发迹:当时捕鲸设备落后,生活环境恶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早期的捕鲸过程伴随着病"死"疯的痛苦,同时还有遗弃“冷漠”人性的丧失!他在日志中记录下了在当时艰苦环境下人类异化的生活:捕鲸工酗酒"斗殴;把被打掉的左耳垂藏在水手柜里;发泄生存压力,玩土著女人甚至奸后将其分尸;厌恶甚至鸡奸同伴;在同伴死后就随意丢弃或者吃了他们的肉,于是从事着血腥产业的人也变得面目狰狞起来!人们做着残忍的工作,精神也处于崩溃边缘!正如阿尔戈尔所断言:环境危机就是精神危机!捕鲸工的残忍使人退化成野蛮人,禽兽不如!(徐显静 2014)
捕鲸的罪恶甚至波及后代!在缺少父爱家庭里长大的马丁·库珀是个神经质,他无能却又自尊,开枪自杀后给妻子和儿子留下一屁股债务,还使他们丢了土地!马丁的儿子丹尼尔也受家族的影响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致使妻子一生孤独,在刚刚品尝到丈夫的爱时却意外身亡!妻子的身亡,使丹尼尔猛然觉醒,追悔莫及,于是,晚年的他一直在孤独地探求罪过与救赎之道!现代的安吉勒斯(以阿尔巴尼为原型)正是当时澳大利亚社会的缩影:经历着气象的(暗示精神上的)干旱,面临着资源枯竭及外界要求停止捕鲸的内外压力,最后一批捕鲸从业者在做着最后的抗争,拼命想要留住这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Turner 1993)因为对于当时的小镇人来说,没有了捕鲸业,人们将面临着失业,生活方式将面临重大转变!环保主义者所面临的压力和抵制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温顿并没有放弃努力!为了唤醒人们的同情心和环保意识,他不动声色地把捕鲸工业血淋淋的场面描述给读者看:雌鲸为了保护幼鲸,暴露自己,惨遭杀戮,小鲸从母体破腹而出;群鲸大批涌向海滩集体自杀,场面悲壮至极,令人为之动容!由此,温顿对捕鲸业的批判是血淋淋的!在围绕着捕鲸和护鲸这一主线,作者还别出心裁地穿插了特德·贝尔捕鲨的辅线!特德·贝尔试图要在安吉勒斯捕到世界上最大的鲨鱼,要破1900磅的纪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最终捕到了一条2700磅的大白鲨!然而,贝尔的成功并非偶然!表面上,人类又一次征服了海洋里最凶猛的生物鲨鱼,满足了人类无限膨胀的征服欲望!但是,之所以引来巨鲨,是因为安吉勒斯拥有捕鲸产业,是捕鲸活动的血腥引来了大批的鲨鱼前来光顾!设计特德·贝尔捕鲨的次要情节,不仅彰显了温顿对人类征服欲望的批判,而且强化了生态保护主题!特德·贝尔破世界纪录的捕鲨活动正值小镇成立150周年的纪念活动,人们复制早年的捕鲸船 奥农号,进行旅游促销,欢迎女皇来访,在沸腾的庆祝活动中,读者分明听到了丧钟在鸣,为鲸,为鲨鱼,更为执迷不悟的人类自身!因为在一派歌舞升平的闹剧的背后,是人们深陷危机而不自知的愚蠢!人类的征服欲望永无满足之时,这样的欲望在现代危机四伏的生态环境中显得荒谬!在现代化武器协助下,人类似乎愈加强大,但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其面目却愈发狰狞,人类欲望膨胀导致疯狂地掠夺自然,导致扼杀人的灵魂和美好天性,人类再也没有闲情逸致享受诗意的栖居!
昆尼是批判现代捕鲸工业及作者环保理念的践行者!她清楚地意识到 已经等不及自上而下来改变一切了!鲸们已经奄奄一息,正被灭绝!商业捕鲸破坏了自然美和诗意生存,捕鲸业继续下去有可能导致海洋里最大动物鲸的灭绝,继而导致一场生态灾难!为了参加国际环保组织的护鲸行动,昆尼甚至不惜与着迷于这一传统产业的丈夫克里夫闹翻!克里夫喜欢阅读《白鲸》,惊叹鲸鱼庞大的身躯,羡慕那些捕获并肢解鲸鱼的人,这些显然是主张护鲸的昆尼无法苟同的!但是在与妻子分居期间克里夫仔细阅读了纳撒尼尔记下的日志,这深深教育和感化了他!读懂了库珀家人,也逐渐理解了妻子的护鲸举动,最后他把鱼枪丢到街上的垃圾桶里,加入了保护鲸的行列除了丈夫的不理解,小镇的人也敌视昆尼!在她第一次参加环保者抗议活动时,那个曾经开过她们校车的可爱家伙在骂她!甚至到后来,昆尼听见了枪声!昆尼虽然在小镇人眼中是异端,但她毕竟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面临着做地球的朋友,你就不得不做人类的敌人的痛苦抉择,她选择了向前而不是退缩!面对早已深刻异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的抗争力量虽然有限,但环保运动需要这种不懈努力,更需要《浅滩》这样的生态文学作品来唤醒早已麻木的人类!
小说第一章有个细节值得关注:她(昆尼)不允许在水下使用武器!随着技术进步,正是使用武器(大炮)捕鲸,进行商业捕鲸,才造成了鲸的濒临灭绝!工具理性借助科技的力量,人们改造或是更确切地说是破坏自然的速度显著加快了,全世界范围内,工业和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征服和破坏,在20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生态文学作品有责任和义务向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出强烈的质疑和激烈的批判,《浅滩》向读者揭示了工具理性霸权向人类诗意栖居的乌托邦家园蚕食鲸吞步步渗透的过程,期间人类逐渐变成面目狰狞的征服者,自然则变成了所谓的资源,因此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人的异化和自然的物化!但是,作者并未放弃希望,因为有昆尼这样寄托着作者生态乌托邦理想的人物在:儿时的昆尼天真烂漫,会同海豚说话,能在海贝里听到上帝的声音;成年的她虽然被安吉勒斯小镇的人们视为怪人异端,但是由于童年起便与鲸鱼相伴嬉戏的个人经历,昆尼终于成长为一位勇敢的环保卫士!正如《浅滩》中环境保护者弗勒尔所说:我们的未来在于物种之间的交流,在于与环境共存。
在访谈中温顿表示“作为在海滩上长大的男孩,远望大海,我有过很多现实体验……后来,在生活中又不断地在内陆旅行,逐渐地了解了生态学这门学科”(刘云秋 2013)。相比于温顿的其他小说,《浅滩》集中体现了温顿的生态思想。《浅滩》的结尾曙光在前,克里夫与昆尼和解,共同追逐海湾里鲸鱼的欢腾。这幅画卷与捕鲸站的血腥形成强烈对比,也透出温顿对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信心。
1.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76.
2.Willbanks, R.“Shallows.”World Literature Today.1995,69(1):221.
3.Xu, Xianjing.[徐显静],蒂姆·温顿《浅滩》中的生态思想.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1).
4.Turner JP.Tim Winton’s Shallows and the End of Whaling in Australia.Westerly,1993(1):79-85.
5.刘云秋.蒂姆·温顿访谈录[J].国外文学,2013(3):149-155.
6.Tim, Winton.Shallows.London:Picador,1986.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