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
浅谈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李清华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特征较为显著。日本人尊崇和为贵,却又对他人敬而远之;既主张艰苦奋斗,又追求奢靡享受;既善于模仿外来事物,又有排外的消极思想。本文将从“集团主义精神”、“等级制度”和“实用主义”入手,探究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文化 双重性 原因 影响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性特征,这是人们随着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及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当一个使用同一语言的人群身居异乡,面临生存竞争的时候,团结一致的集团主义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日本人的集团内部反对个人竞争,不认可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带动大家的做法,他们认为鼓舞大家工作热情的动力不是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而是集团主义精神。合作精神、通情达理、体谅别人是最值得称道的品德,而个人奋斗、刚直不阿、坚持自己的权利却往往不受人们喜欢。久而久之,形成了日本人自发的合作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对集团的依赖心理和追求“和”的集团氛围,并心甘情愿地在这一位置上扮演相应的角色,而不是设法表现自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总之,高度的集团主义精神,确保了集团秩序的稳定性。
毫无疑问,集团主义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被看成是明治维新和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奥秘之一。然而,集团主义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培养造就了日本民众的唯命是从的软弱性格。如在工作中,日本人不会对上级说:“NO”,不管工作可行不可行,不管是否超过自己的能力之外,他们都要按上级的要求拼命地去工作,想方设法地去完成工作,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否则,他们就会受到同僚的嘲笑和讥讽甚至受到侮辱。所以当日本人工作出现失误时,他们只有用辞职或自杀这样的方式去承担责任。因为在集团中日本人注重社会、集团对个体行为的评价,所以造就了日本人的极端的自尊心理,他们极端在乎名誉,害怕失败,害怕被侮辱和讥笑。在讥笑声中他的价值感、安全感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羞耻感、自卑感和虚无感。
等级制度是日本几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极为森严的一种制度,并且已构成了日本社会结构的框架。若干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是被日本人最广泛接受的、有组织的生活准则。承认等级制度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如今日本早已没有了古时那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日本人骨子里却认为,等级制度是打造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日本人对他们所信赖的等级制度的表达。它表现为日本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对权威有极大的敬畏和服从。他们性格上倾向于媚上傲下,对强者盲目崇拜和服从,对弱者缺乏同情心,甚至在与弱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接触中,必须表示出双方社会距离的差异。所以日本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在平时工作学习交往中,甚至在政治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深深带有等级制的烙印。他们把世界上的国家排列成一个序列,在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在亚洲自己是第一号强国,所以它傲视一切亚洲国家,它欺凌一切亚洲国家,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强者才可以被尊重,弱者就应该被践踏。但是当美国人的蘑菇云在它两个城市上空升起之后,日本人的态度就完全转变了。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美国人是第一,美国是强者,所以日本应该对美国俯首称臣,在他们眼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等级制度构成了日本人特有的双重性格。
日本实际上是很注重现实利益的民族,甚至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务实,不仅表现在他们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方面,也表现在他们对外来文化中不适于自己的内容进行鉴别和改造方面,既推崇实用的模仿,又追求独特的创新。他们既具有开放自我,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又有高傲自大,唯我独尊的封闭性;在处理二者关系时他们做到了协调一致,和谐一体。其模仿与创新、开放与封闭,构成了日本人特有的双重性格。
日本社会的实用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日本人特别宽容感官的、肉体的享乐。他们认为,人一生不容易,感官享乐、肉体享乐都是件好事,这种道德标准使他们把肉体享乐当作“艺术”一样,加以培养、品尝。所以日本人特别喜爱打高尔夫、喜爱洗温泉;讲究睡眠、讲究饮食;并允许酗酒、允许婚外恋等等。这种“务实主义”给日本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代价是沉重的,日本人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享乐的风气日趋上升,而老一代的勤奋、节俭的精神和意识逐渐淡薄。
总之,独特的日本文化孕育了复杂而矛盾的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这种国民性格对日本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他们的服从、牺牲精神有利于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而且其金字塔式的上下级服从关系还有利于克服现代社会过度平等自由带来的混乱。但是过分的集团意识、等级制度也容易抑制人的意志力、创造力、抹煞人的个性,很难培养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他们的实用主义使日本民族善于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培育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享乐主义的沃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