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览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将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引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意见》指出,在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过程中,要把握基本特征,坚持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建立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完善内部组织制度,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资源要素共享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资金有效流动,促进科技转化应用,加强市场信息互通,推动品牌共创共享,推动联合体各成员融通发展;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价值,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蒋 琪)
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提前下达2018年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78.327亿元,该项补助待2018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财政部要求有关省(区、市)做好预算编制、指标和项目安排、分解下达等相关工作。同时,认真执行《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据悉,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主要用于加强革命老区专门事务工作和改善革命老区民生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省级财政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一并使用。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不得有偿使用,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投资经商办企业,不得用于购置交通工具(专用车船等除外)、通信设备,不得用于能够通过市场化行为筹资的项目以及不符合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原则及范围的其他开支。 (吴秋余 曲哲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的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表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可给予特殊的就业扶贫政策,相关省市县可以根据实际拓展延伸现有政策,不断提高政策效益。
张义珍指出,要按照在全面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精准帮扶、聚焦重点、落实责任、兜牢底线的总思路,结合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电商扶贫等重大脱贫攻坚举措,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强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扶持政策,继续做实做好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工作;要更加重视就地就近就业,重点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支持建立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卫星工厂;要在贫困地区开发一批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力度,支持一批能人回乡下乡创业,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 (叶昊鸣 邬慧颖)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近日透露,我国将设立多个类似于杨凌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吸引和积累各类要素向农业产业开发集聚。
徐南平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土地、科技等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和鼓励各类要素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徐南平透露,国务院正筹划在全国布置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就是要推广杨凌的模式。“我们要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产业链逐步向中高端延伸,推进农业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姚友明 陈 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秋粮收购信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安排部署支持秋粮收购工作。据了解,农发行将全力保障政策性资金供应,积极支持市场性收购,已准备秋粮收购资金贷款2000亿元,计划收购秋粮2100亿斤,其中计划支持收购1000亿斤玉米、1000亿斤稻谷和100亿斤其他秋季粮油品种。
《通知》指出,今年秋粮收购要坚持在不“打白条”的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的总体要求,坚持政策性业务和市场性业务“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扶持和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提升农发行市场化收购份额,强化信贷风险防控,确保农发行贷款安全。
《通知》强调,今年秋粮收购信贷工作的具体目标是确保秋粮收购工作不因农发行资金供应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问题,确保农发行支持收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确保2017粮食年度新发放的收购贷款按期“双结零”,信贷服务和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钟 欣)
农业部近日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道地药材。将制定《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助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中医药事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东北与华北、江南与华南、西南、西北等4个道地中药材优势产区。分布在偏远山区的中药材,增收脱贫作用突出,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聚集重点,聚合力量,加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加快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常用的600多种中药材中300多种为人工种养。中药材种植面积3350多万亩,比2010年增加近1500万亩。科技水平稳步提升,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人工种养。近10年选育并推广优良品种230多个,并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 (黄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