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开新局 共筑中国梦
——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成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和“定海针”。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为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稳住了“基本盘”,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应当继续坚持。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作为引领。回首五年前,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双重挤压,生态资源亮起“红灯”,补贴政策逼近“黄线”,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叠加而至。面对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三农工作新的指导思想,我国三农工作的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新征程由此开启。五年来,涉及三农改革发展的文件密集出台,既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精准脱贫等三农重点领域工作,又有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启动现代种业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而打破定式、创新模式,不断探索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是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渐渐变长了、变强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了,总产却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带来单产连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站稳1.2万亿斤台阶。五年来,我国蔬果茶肉蛋奶等农产品充足丰盈,老百姓的餐桌琳琅满目。面对优质、安全、健康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结构失衡,“产出来”和“管出来”两只手同时发力,农产品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倒逼农业产业链提升品质。
三是坚持生态立农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绿色生态是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可持续潜力,也是农业的基本目标之一。十八大以来,在“加减”运算中,在“得失”权衡中,用行动厚植绿色中国的三农土壤。去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农药施用量则继续保持零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实现负增长。大批的农业科技专家、“土壤医生”,长年累月在乡村奔走,把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植保、生物绿色防控、农膜降解回收、种养结合、休耕轮作等技术,一项项落实到田间地头,合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轨。
四是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产品价格和农民务工收入增速“双下降”的情况下,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却连年跑赢城镇居民。答案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旅游+”首度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旅游热闹红火。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近24亿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农业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批职业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农村扶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战果。
十八大以来的三农新实践、新探索、新成绩、新经验,弥足珍贵,令人振奋。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十九大召开的东风,我国三农的航船必将破浪向前,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