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郭春花
绿色纤维渐呈燎原之势
本刊记者_郭春花
在中国化纤行业,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之后,又一颗闪亮之星——绿色纤维,正以魅力难挡之势冉冉升起。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绿色发展理念可以说贯穿化纤行业发展始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对于每一个化纤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都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个从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的活动,历经五年发展日臻完善,不仅开创了原料端趋势研究的先河,更因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成为新时期“三品”战略中引导行业品牌建设及新品开发的重要内容,更可喜的是被列入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发展领域,要求“定期发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引导纤维新产品开发方向,提升丰富终端产品功能”。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是化纤工业开拓品牌发展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除打造“中国纤维”整体行业品牌外,更要求申报产品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从而推动化纤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
然而,记者在这里更想说的是,在中国化纤行业,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之后,又一颗闪亮之星——绿色纤维,正以魅力难挡之势冉冉升起。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绿色发展理念可以说贯穿化纤行业发展始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贯穿其间,成为全文的主色调。把绿色制造作为主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占据全球化纤比重达70%的我国化纤产业,率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象征健康、环保、无害的“绿色纤维”LOGO于2016年3月16日在上海正式发布,9月2日,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全面开启。“其实我们早在2014年底就开始着手绿色纤维的研发,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商标,2015年8月正式申请下来。看到我们这项工作与国家指导文件高度契合非常欣慰,这说明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对绿色纤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目前,该项工作已被列入《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包括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在内的‘绿色纤维’及绿色纺织品的认证”。
绿色纤维认证经多方面的努力工作,目前已形成了由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等组成的认证体系,将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长远目标。行业内已有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股份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金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家化纤企业,获首批绿色纤维认证。
目前第二批申请认证企业的形式审查及下游现场核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2017年将启动绿色纤维在下游各个环节产品的吊牌工作,并将设立绿色纤维标志下游用户使用管理规则。下游涉及纱线、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同时,第三批申请绿色纤维认证企业的形式审查及下游现场核查工作启动。
同时,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2016年3月16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也正式启动,旨在支持化纤行业绿色制造、循环再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制造事业。
“绿色纤维的发展有政府政策的推动,有企业资金的支持,可以说起点比较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端小平说。
2016年底,为推进废旧职业装及废旧纺织品的科学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携手北京公交系统,启动了“北京公交系统废旧工装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端小平谈到,绿色纤维认证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检测,而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绿色健康体检。“现在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很认可,但绿色食品关注的只是个体健康,绿色纤维与绿色食品不同,我们更关注公众的绿色消费。绿色纤维的生产要求所用原材料、加工工艺等都必须是绿色、环保的,要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生产每一个绿色产品。比如使用生物质资源、可循环再生资源作原材料等,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资源的依赖,同时生物质资源可降解,对土壤和水质都无害。而且加工过程必须节能减排,降低对能源、环境的消耗。这些都是绿色纤维认证审核的指标。”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现在生产技术水平还不高,导致生物质资源等原材料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传导至终端产品费用就较高。端小平分析:“这其实是研发与商业环节间没有形成正循环,因为消费太少,产品就难以形成大规模生产,这样科研投入就少,产品开发也就跟不上,成本自然而然就降不下来。”
端小平认为,行业需引导消费者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待绿色纤维,进行绿色消费。“假如我们现在不注重绿色消费,那么不远的将来也许每个公民都有可能用更大的代价去治理环境;但如果现在每个消费者都愿意多花点钱去消费绿色产品,形成绿色消费气候,从而倒逼行业研发生产绿色产品,形成良性循环,那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就不是梦。”
标准化工作是化纤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化纤协会作为国标委确立的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已经先后制定并发布化纤协会团体标准40项,包含方法标准6项、管理标准6项、产品标准28项,因此化纤协会针对行业内功能性、高性能、生物基等新型化纤产品,产品的功能性检测,行业生产水平评价方法等方面均有丰富的标准制定经验。化纤协会有责任也有能力引导化纤行业展开标准化工作。通过标准的引导作用,让化纤行业提高产品品质,规范检测方法,实现产业升级。
端小平指出,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及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的要求,下一阶段化纤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将着眼于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通过标准的形式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整合为绿色产品,从标准的角度对绿色产品进行规范限制,将是“十三五”期间化纤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化纤工业“绿色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化纤协会已经开展了部分工作,并得到化纤行业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为了从源头把控化纤的绿色基因,自上而下配置整个化纤产业链的绿色制造标准,化纤协会以再生涤纶行业为试点,制定了团体标准《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绿色采购规范》。标准对再生涤纶行业绿色采购中涉及的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要求、供应商评价项目和通用文件等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为完善再生行业原料来源,团体标准《纤维级循环再利用聚酯(PET)泡料》同步出台,为构建绿色产业链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为规范原液着色纤维市场,缩短纺织产业链,发挥其环保、环境友好的特点,化纤协会已经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手开始了原液着色纤维基础色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并将作为原液着色纤维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原液着色纤维产业的规范与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印染。废水问题,实现纺织产业链的绿色制造。
此外,协会团体标准将继续与化纤企业紧密结合,持续推动整个行业在标准层面上建立健全绿色认证体系,完善和提升各个子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为整个化纤行业的绿色转型保驾护航。
过去的一年,除绿色发展外,化纤协会还完成了《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在研究和编制过程中,化纤协会召开了多次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家参加的专家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吸纳了不少建设性的好意见,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化纤工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很好地完成了发展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
此外,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的支持下,国内化纤及应用的基础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超高分子量PPTA树脂及其高模量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干法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结构与性能”、“大型化纤企业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等几十项新技术得到业内关注并在行业推广,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同样是2016年化纤行业关注点之一。这个号称纺织行业“黄埔军校”的培训项目旨在为行业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该项目已成功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2016年培训班第二批学员毕业并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颁发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2017年,培训班的课程安排将更加丰富,除了请专家课堂授课,到企业生产一线现场观摩,特邀名家讲座等,还将安排到日本等化纤先进国家和地区培训。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化纤行业发展始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