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放
2015年我国水果生产统计分析(二)
文/张 放
【导读】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葡萄、桃、香蕉、红枣、柿、荔枝、龙眼、菠萝和猕猴桃等水果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葡萄产量首次超过桃,成为我国第四大水果;而生产面积大都稳中略增,仅荔枝、菠萝等水果面积稳中略降。
据农业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葡萄、桃、香蕉、红枣、柿、荔枝、龙眼、菠萝和猕猴桃等水果,同苹果、柑桔和梨三大主产水果一样,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葡萄产量首次超过桃,成为我国第四大水果(指园林水果,不包含西甜瓜、草莓等。下同)。
2011年以来葡萄一直是我国面积位居柑桔、苹果、梨和桃之后的第五大水果。近十年我国葡萄生产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见图1),尤其是近四年产量增长相对较快,增幅稳定在8%以上,到2015年已经超过桃,成为我国面积居第五位、产量居第四位的水果。2015年我国葡萄生产面积为79.92万hm2,产量为1 366.93万t,同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17%和8.96%,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0.87%和117.98%;分别占我国水果面积和产量的6.24%和7.82%,同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39个和0.26个百分点,同2006年相比分别提高了2.07个和1.29个百分点。
图1 近十年我国葡萄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情况看,除广东和海南两省外,2015年全国其他29个省(区、市)均有葡萄生产统计数据,其中,青海和西藏只有面积数据而无产量数据;新疆、河北和山东等3个省(区)产量在100万t以上,是我国三大葡萄主产区,产量合计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41.17%。从产量增减情况看,同2014年相比,2015年葡萄产量减少的仅黑龙江、北京和湖北等三省 (市),其中,黑龙江减幅最大,达15.23%;其他省份葡萄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新疆、山西、安徽、贵州、广西、宁夏、湖南和福建等八省(区)增幅在10%以上,而增幅最大的为新疆,达18.99%。从面积增减情况看,同2014年相比,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减少的有青海、西藏、湖北、黑龙江、上海、宁夏和吉林等七省(区、市),青海减幅最大,达40%;其余省份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广西、安徽、重庆、内蒙古和贵州等五省(区、市)增幅相对较大,均在10%以上,贵州增幅最大,达21.08%(见表1)。
表1 2015年我国葡萄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主产区,近十年葡萄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河北省葡萄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不足90万t增加到近年的150 万t以上;新疆和山东两省(区)葡萄产量也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仅个别年份出现减少,新疆由150万t左右增加到250万t以上,山东由80万t多逐年小幅增加至2015年的121.19万t(见图2)。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三大主产区葡萄种植面积近十年也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新疆由10万hm2左右增加至15 万hm2以上,河北由5万hm2多增加到8万hm2多,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十年间两省(区)葡萄面积均增加了40%以上;而山东葡萄种植面积虽然有所起伏,但相对稳定,基本上在4万hm2左右小幅波动,不过同2002—2004年5万hm2以上的面积相比,则有较大幅度减少。另外,2015年产量居第四至第六位的辽宁、云南和浙江等3个省份,近十年葡萄生产也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云南省产量由几万吨增加至近年的80万t以上;浙江省产量则由10年前的20万t多增加至近几年70万t以上;而辽宁产量增加相对较少,由60万t左右增加至近年的80万t多。
图2 近十年新疆、河北和山东葡萄产量变化
从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产区葡萄生产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同2014年相比,面积所占比重,新疆和河北两省(区)所占比重分别降低了0.63个和0.10个百分点,山东提高了0.07个百分点;产量所占比重,新疆提高了1.70个百分点,而河北和山东两省分别降低了0.21个和0.59个百分点。同十年前的2006年相比,新疆、河北和山东三省(区)葡萄生产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则均有所降低,其中,面积所占比重分别降低了6.01个、3.05个和4.69个百分点,产量所占比重分别降低了3.79个、1.87个和4.62个百分点。其他产区中,同十年前占比相比,辽宁、河南、吉林、天津、北京和福建等省(市)葡萄生产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其他省(区、市)葡萄生产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则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云南、陕西和贵州等省份所占比重提高较为明显。总体来看,随着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葡萄生产的快速增长,传统产区及北方产区葡萄生产占全国葡萄生产的比重大都表现出下降态势,而南方一些产区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从葡萄生产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主产区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同2014年相比,面积所占比重,新疆、河北和山东三省(区)分别提高了4.79个、0.42个和0.26个百分点;产量所占比重,新疆和河北分别提高了1.69个和0.09个百分点,而山东占比与2014年占比持平。同十年前的2006年相比,新疆葡萄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区水果生产的比重分别降低了5.20个和15.11个百分点,河北葡萄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省水果生产的比重分别提高了2.61个和1.93个百分点,山东葡萄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省水果生产的比重分别提高了0.54个和0.40个百分点。其他各省(区、市)葡萄生产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近十年大都有所提高,其中,上海和江苏两省(市)葡萄生产面积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上海、黑龙江、吉林、江苏和贵州等五省(市)葡萄产量占比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上海提高最多,达21.3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除新疆、辽宁等少数几个产区外,葡萄成为近十年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的水果种类之一,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图3 近十年我国桃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桃是我国近几年面积和产量位居苹果、柑桔和梨之后的第四大水果,面积和产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不过,2015年桃产量被葡萄超越,在所有水果中位居第五位。2015年我国桃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面积达82.83万hm2,产量达1 364.00万t(见图3),同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60%和5.95%,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3.71%和66.04%;分别占我国水果面积和产量的6.46%和7.80%,同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37个和0.04个百分点,但同2006年相比则分别降低了0.20个和0.7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随着全国其他水果的快速发展,桃占我国水果生产的比重有进一步降低态势。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情况看,除广东、海南、黑龙江和青海等4个省份外,2015年全国其余27个省(区、市)均有桃生产统计数据,其中,山东、河北和河南等三省桃产量在100万t以上,是我国桃三大主产区,产量合计占我国桃总产量的43.26%。从面积增减看,2015年仅吉林、湖南、上海、北京和福建等五省(市)桃生产面积表现为不同幅度减少,其余省(区、市)面积均表现为不同幅度增加,其中,吉林减幅最大 (10.00%),西藏增幅最大(27.14%)。从产量增减看,2015年大多数省份桃产量均表现为不同幅度增加,仅吉林、北京、上海和江西等四省(市)桃产量有所减少,而且减幅均在10%以内,其中,贵州、西藏、广西、山西、湖北和内蒙古等六省(区)桃产量增幅在10%以上(见表2)。
表2 2015年我国桃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图4 近十年新疆、河北和山东葡萄产量变化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主产区近十年桃生产面积相对稳定,增减幅度均较小,但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加(见图4)。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山东省生产面积仅减少了0.11 万 hm2(减幅 0.99%),但产量却增加了61.89万t(增幅28.70%);河北省生产面积减少了0.57万hm2(减幅6.09%),产量增加了61.47 万t(增幅46.68%);河南省生产面积增加了0.94 万hm2(增幅14.63%),产量增加了 54.34万 t(增幅83.58%)。另外,湖北、山西、贵州、江苏、安徽、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八省(区)近十年桃生产面积净增量均在1 万hm2以上,西藏、山西、贵州、广西、安徽、湖北和云南等七省(区)桃生产面积同2006年相比增幅均在50%以上;山西、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和四川等六省近十年桃产量净增量均在20万t以上(其中,山西净增量全国最大,达82.23万t),山西、宁夏、西藏、贵州、安徽、重庆、新疆、云南、陕西和广西等十省(区、市)桃产量同10年前相比均增加了1倍以上 (其中,山西和宁夏分别增加了5.08倍和3.60倍)。北京、甘肃、河北和上海等省(市)近几年桃生产规模减少态势明显,其中,上海生产面积由本世纪初的1万hm2左右降至近年的5 000 hm2多,甘肃由1.4万hm2多减少至不足1.2万hm2,北京由2万hm2左右降至1.8 万hm2多;不过,这些产区桃产量起伏较大,仅北京和上海两市桃产量表现出减少态势。
从占全国桃生产比重的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产区桃生产占全国桃生产的比重,同2014年相比,面积所占比重,山东、河北和河南分别提高了0.13个、0.01个和0.16个百分点;产量所占比重,山东和河南分别降低了0.35个和0.04个百分点,河北则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三大产区桃生产面积占全国桃生产面积的比重,山东、河北和河南分别降低了3.41个、3.38个和0.71个百分点;产量所占比重,山东和河北分别降低了5.90个和1.87个百分点,河南提高了0.8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随着全国其他产区桃生产的扩张,三大主产区桃生产占全国桃生产的比重呈下降态势,尤其是山东因生产规模减少而占比下降明显。其他产区,近十年桃生产面积占全国桃生产面积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湖北、山西、贵州、安徽、广西和云南等省 (区),而产量占全国桃产量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山西、安徽和陕西等省份,其中,山西近十年桃生产占全国桃生产的比重提高较为明显,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2.13个和5.25个百分点;面积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仅广东,而产量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则有广东、北京和辽宁等省(市),其中,广东桃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桃生产比重近十年分别降低了1.12个和1.06个百分点。
从桃生产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变化看,2015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三大主产区桃生产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同2014年相比基本上都有所提高,其中,山东、河北和河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0.52个、0.46个和0.93个百分点;山东和河南产量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0.30个和0.40个百分点,而河北产量所占比重同2014年持平。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三大产区中,河北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50个和0.79个百分点,河南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0.73个和2.05个百分点,而山东在面积占比提高0.88个百分点的同时,产量占比却下降了0.83个百分点。全国其他产区,桃生产面积占当地水果生产面积比重近十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宁夏、湖北、贵州、云南、甘肃、重庆和上海等七省(区、市),而桃产量占当地水果产量的比重近十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上海、青海、辽宁、云南、甘肃和江西等六省(市),其中,宁夏面积占比和上海产量占比下降最多,分别达5.08个百分点和4.99个百分点;而面积占比近十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山西、江苏、北京、安徽和西藏等五省(区、市),产量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区包括宁夏、天津、江苏、西藏、山西、安徽和北京等七省(区、市),其中,西藏面积占比和北京产量占比提高最多,分别达19.31个百分点和10.33个百分点。
猕猴桃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增长速度较快的水果之一,面积和产量年均增幅分别在10%以上和17%以上。2015年我国猕猴桃增速有所放缓(见图5),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8.19万hm2和218.79万t,同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7.26%和8.16%(产量增幅为本世纪以来首次低于10%),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08倍和3.18倍;分别占我国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1.42%和1.25%,同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13个和0.03个百分点,同2006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83个和0.71个百分点。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情况看,2015年全国有19个省(区、市)有猕猴桃生产统计数据,陕西、河南和四川是我国猕猴桃三大主产区,产量合计占我国猕猴桃总产量的86.70%,其中,陕西省产量最大,占我国猕猴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见表3)。从统计数据看,除上海、重庆、湖北和湖南等四省(市)猕猴桃生产面积或产量有所减少外,其余省份2015年猕猴桃生产面积或产量同2014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云南、广西、贵州、江西、江苏、福建、山东和浙江等八省(区)面积增幅在10%以上(云南增幅最大,达152.80%),贵州、江西、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四川、湖北和江苏等九省(区)产量增幅在10%以上 (贵州增幅最大,达109.95%)。
图5 近十年我国猕猴桃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表3 2015年我国猕猴桃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从各省(区、市)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除安徽省猕猴桃产量减少6.13%、河北省猕猴桃面积减少66.00%外,其他省(区、市)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十年间面积净增1万hm2以上的产区有陕西(4.24万hm2)、四川 (3.04万 hm2)和贵州(1.61万hm2)等三省,面积增长1倍以上的产区则包括江苏、重庆、四川、广西、湖北、云南、贵州、陕西、浙江和湖南等十省(区、市);十年间产量净增1万t以上的产区包括陕西 (96.59万t)、河南(31.32 万t)、四川(17.35万t)以及浙江、湖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等九省(市),而产量增幅除福建仅63.43%较小外,其余省(区、市)产量均成倍增长。总体来看,陕西和河南两大传统产区近几年猕猴桃生产面积增长放缓,而四川、贵州等地猕猴桃生产面积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贵州省近四年猕猴桃生产面积增幅均在20%以上(见图6),2015年产量开始成倍增加,照此发展趋势,贵州省猕猴桃产量突破10万t大关的目标已不会太远。
从各地猕猴桃生产占全国猕猴桃生产比重变化看,产量居前三位的三大主产区,陕西猕猴桃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猕猴桃生产面积与产量的比重,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虽然分别提高了0.78个和3.78个百分点,但与本世纪初占全国60%以上的比重相比则降低较明显,而且随着全国其他产区猕猴桃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河南省猕猴桃生产占全国猕猴桃生产比重近十年则总体呈下降态势,其中,面积占比由最高时的20%左右下降到近年的不足6%,产量占比则由25%左右下降到20%左右;四川省猕猴桃生产占全国猕猴桃生产的比重近十年总体呈稳步提高态势,尤其是面积占比近几年稳定在20%以上,但产量占比仅9%左右,随着新建园的陆续投产,相信四川省猕猴桃产量占比将会有较大提高。其他产区,近十年仅贵州和重庆等两省(市)面积和产量占比有所提高,其他产区占比大都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我国三大猕猴桃主产区占全国猕猴桃生产的比重在经历前几年的增长之后,近两年有所下降,随着贵州、重庆和广西等地新植面积的陆续投产,三大主产区产量占比有望进一步下降。
图6 近十年陕西、河南、四川及贵州猕猴桃面积变化
从猕猴桃占当地水果生产比重变化看,尽管目前猕猴桃生产占各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均很低,但同10年前的占比相比,绝大多数产区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四川、陕西、贵州、重庆、浙江、上海、湖南和湖北等8个省(市)猕猴桃生产面积占当地水果生产面积的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四川提高最多,达4.29个百分点),陕西、河南、四川、贵州和浙江等5个省份产量占比均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陕西提高最多,达4.4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随着优质新品种的推广,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销售价格连年走高,猕猴桃种植受到诸多地区的热捧,农民和业主发展猕猴桃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猕猴桃生产还将有一个较大幅度增长。
香蕉曾是我国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桔和梨的第四大水果。近几年我国香蕉生产虽然栽培面积总体稳定,但受气候、市场及病害等因素影响,产量起伏较大。2014年开始,香蕉产量被桃和葡萄超越,沦为第六大水果。2015年我国香蕉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略增(见图7),分别达40.91万hm2和1 246.63万t,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同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45%和5.72%,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3.20%和80.64%;分别占我国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3.19%和7.13%,同201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18个和0.02个百分点,同2006年相比,面积占比提高了0.35个百分点,而产量占比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情况看,2015年全国有8个省(区、市)有香蕉生产统计数据,其中,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为我国香蕉主产区,2015年产量均在100万t以上,产量合计占我国香蕉总产量的91.94%。从统计数据看,除海南和重庆两省(市)产量有所减少外,2015年其他产区香蕉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尤其是贵州省香蕉生产在面积减少50.72%情况下,产量还增加了46.02%(见表4)。
从各省(区、市)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四大主产区2015年香蕉生产面积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除海南减少0.70万hm2外,其他产区均有所增加,不过,最大产区广东省十年间香蕉生产面积仅增加了0.52万hm2,而云南和广西两省 (区)分别增加了7.77万hm2和5.01万hm2(见图8);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四大产区香蕉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云南净增加量和增幅均最大,分别达225.02万t和6.66倍。从目前的趋势看,云南香蕉生产估计很快会超越广西,成为仅次于广东的我国第二大香蕉产区。
图7 近十年我国香蕉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表4 2015年我国香蕉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图8 近十年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香蕉生产面积变化
从占全国香蕉生产的比重变化看,四大主产区香蕉生产占全国香蕉生产的比重,2015年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广东和海南两省占比均有较大程度下降,而云南和广西两省(区)占比则有较大程度提高,其中,广东香蕉生产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下降了12.01个和12.36个百分点,海南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下降了6.56个和 4.50个百分点,云南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 16.40个和15.86个百分点,广西区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6.37个和5.7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虽然海南香蕉生产萎缩态势明显,但由于云南和广西香蕉生产的大幅增加,以及广东香蕉生产的稳步增长,四大主产区香蕉生产占全国香蕉生产的比重近十年表现为不断提高态势,已由本世纪初的85%左右提高到近几年92%左右。
四大主产区香蕉生产面积占各地水果生产面积的比重虽然有高有低,但产量占比均较高,达20%以上,而云南省香蕉产量占比已接近50%。近十年广东和海南香蕉生产占当地水果生产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云南和广西香蕉生产占当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则有不同程度提高,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广东香蕉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当地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比重分别下降了0.88个和7.81个百分点,海南省占比分别下降了3.04个和10.61个百分点,云南省占比分别提高了11.50个和18.64个百分点,广西区占比分别提高了2.66个和1.30个百分点。
菠萝是我国近十年生产面积起伏较大而产量稳步增长的水果之一。2015年我国菠萝生产面积稳中略降,仅6.05万hm2,而产量却仍然保持小幅增长态势,达149.54万t(见图9),同2014年相比,面积减少了0.90%,产量增加了4.38%,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面积仅增加了0.73 万hm2(增幅13.63%),产量增加了60.47万t(增幅57.89%);分别占我国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0.47%和0.86%,同2014年相比,面积占比提高了0.01个百分点,产量占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同2006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06个和0.07个百分点。
图9 近十年我国菠萝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2015年我国有菠萝生产统计数据的仅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和广西等五省(区),其中,广东和海南两省是我国菠萝主产区,合计产量占我国菠萝总产量的89.82%。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五省(区)菠萝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云南增幅最大,达12.49%;而生产面积则有增有减,其中,广西面积同2014年相比减少了13.41%,而云南面积则增加了32.98%(见表5)。
表5 2015年我国菠萝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图10 近十年福建、广西和云南菠萝生产面积变化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作为全国最大的菠萝产区,近十年广东省菠萝生产总体呈稳中有增态势,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广东省菠萝生产面积增加了 0.68 万 hm2,产量增加了 41.61 万t,增幅分别为25.38%和75.95%。海南省菠萝生产近十年虽然也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但近两年相对稳定,同2006年相比,2015年海南省菠萝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 0.24万 hm2和 16.33 万t,增幅分别为18.70%和77.25%。近十年云南省菠萝生产虽然中间有所起伏,但总体呈增长态势,而且增幅较大,同2006年相比,2015年云南省菠萝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0.20万hm2和5.75万t,增幅分别达54.54%和294.39%。近十年福建省菠萝产量虽然增减幅度不大,但面积减少态势明显(见图10),同2006年相比,2015年福建省菠萝面积减少了0.14万hm2(减幅30.90%),而产量仅增加了 0.11万 t(增幅2.82%)。广西区近十年菠萝生产萎缩明显,同2006年相比,2015年广西区菠萝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了0.26万hm2和3.53万t,减幅分别达48.69%和50.67%。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预计广西和福建两省(区)菠萝生产仍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而云南省菠萝生产预计还会较大幅度增长。
从占全国菠萝生产的比重变化看,近十年广东省菠萝生产占全国菠萝生产的比重总体呈提高态势,其中,面积占比由50%左右提高到55%左右,产量占比由60%左右提高到64%左右;海南因生产波动较大,占比也有起伏,但近年占比呈下降态势,面积占比和产量占比均由前几年的28%左右降至25%左右;云南省菠萝生产占全国菠萝生产的比重近十年提高明显,同2006年的占比相比,2015年云南省菠萝生产面积和产量占全国菠萝生产的比重分别提高了2.50个和2.96个百分点;广西和福建两省(区)由于生产面积的萎缩,占全国菠萝生产的比重下降明显,同2006年相比,2015年广西和福建菠萝生产面积占比分别降低了5.57个和3.24个百分点,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5.52个和1.7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尽管近十年云南省生产增长快速,但受广西和福建生产萎缩的影响,我国菠萝生产进一步向广东和海南两大主产区集中,面积和产量占比均提高了5个百分点
菠萝生产占各产区水果生产的比重均很小,占比最高的为海南省,但也仅10%左右。从近十年菠萝生产占各产区水果生产的比重变化看,广东和海南两大主产区菠萝生产占当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同2006年相比,广东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0.31个和0.21个百分点,海南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提高了1.82个和1.38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两大主产区菠萝生产占当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同本世纪初相比仍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3个产区菠萝生产占当地水果生产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2006年相比,福建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25个和0.25个百分点,广西区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38个和0.89个百分点,云南省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32个和0.03个百分点。
近十年我国荔枝生产面积萎缩明显,而产量则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见图11)。2015年我国荔枝生产面积延续前几年的势头,生产面积继续稳中略减,仅54.02万hm2,而产量则稳中略增,为230.79万t,同2014年相比,面积减少了0.22%,产量增加了2.13%,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面积减少了5.29%,产量增加了53.04%;分别占我国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的4.21%和1.32%,同2014年相比,面积占比提高了0.09个百分点,产量占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同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47个和0.25个百分点。
图11 近十年我国荔枝生产面积和产量变化
从各省(区、市)的生产情况看,2015年全国有荔枝生产统计数据的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八省(区、市),广东和广西是我国两大荔枝主产区,合计面积和产量占我国荔枝生产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2015年广西、福建、贵州和重庆四省(区、市)荔枝生产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减少,进而导致全国荔枝生产面积稳中略减;而产量减少的仅海南,减幅达14.16%(见表6)。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各产区荔枝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不过,生产面积却有增有减。其中,主产区广东和广西两省(区)荔枝生产面积相对稳定,广东稳定在27万hm2多,占全国荔枝栽培面积的比重由48%%左右提高到50%多,但占广东水果生产面积的比重则由27%以上下降到不足25%;而广西生产面积在21万hm2左右小幅波动,占全国荔枝生产面积的比重相对稳定,在38%左右波动,占广西全区水果生产面积的比重则由26%以上降到20%以下。福建和海南两省虽然许多区域也生产荔枝,但近十年生产面积总体呈萎缩态势,其中,福建省面积由本世纪初的4万hm2多减少到近两年的不足3万hm2,海南省栽培面积由3万hm2多减少到近两年2.20万hm2,减幅均在20%以上;其他两个产量上万吨的产区中,云南荔枝栽培面积近几年虽然稳定在0.30万hm2多,但同本世纪初(0.50万hm2多)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减少;四川荔枝面积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已由10年前的0.20万 hm2多增加到 2015年的 0.60万hm2(见图12),年均增幅达11.77%。
表6 2015年我国荔枝生产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图12 近十年福建、海南、云南及四川荔枝面积变化
除了苹果、柑桔、梨、葡萄、桃、猕猴桃、香蕉、荔枝和菠萝等水果外,农业部每年还对红枣(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红枣”表述为“枣”估计更为确切)、柿及龙眼等三类水果的产量进行了统计,现将这三类水果2015年生产情况及近十年产量变动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
2015年我国红枣、柿及龙眼等三类水果产量延续近几年稳步增长的势头,继续小幅增长,分别达 807.58万t、379.14万 t和 184.56万 t,同201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95%、1.62%和5.52%,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产量净增加量分别达502.29万t、147.10万t和73.79万t(见图13),增幅分别达164.53%、63.40%和66.62%。从占全国水果生产的比重看,2015年我国红枣、柿及龙眼产量分别占全国水果产量的4.46%、2.17%和 1.06%,同2014年相比,红枣产量占比提高了0.19个百分点,柿与龙眼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08个和0.002个百分点;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红枣产量占比提高了1.44个百分点,柿与龙眼产量占比分别降低了0.25个和0.10个百分点。
(一)红枣
我国红枣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不过南方不少省区(区、市)也有生产。2015年全国有22个省(区、市)有红枣产量统计数据,其中,新疆、河北和山东等三省(区)产量在100万t以上,产量合计占全国红枣总产量的68.26%;产量在10万t以上的还有山西、陕西、河南、辽宁和甘肃等五省,产量合计占全国红枣总产量的27.89%;其他省(区、市)产量均有10万t以内。同2014年相比,全国仅北京、江苏、天津、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六省(区、市)红枣产量有不同幅度减少,其中,内蒙古减幅最大,达24.64%;其余16个省(区、市)红枣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重庆增幅最大,达65.94%(见表7)。
图13 近十年我国红枣、柿及龙眼产量变化
表7 2015年我国红枣、柿及龙眼产量分省(区、市)分布情况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除上海等个别产区外,全国大多数产区红枣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而且增幅都相对较大,其中,新疆、重庆、云南、宁夏、山西、陕西、辽宁、四川和甘肃等九省(区、市)红枣产量均增加了1倍以上,尤其是新疆红枣产量10年间增加了近65倍,净增量达300万t,占全国红枣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37.82%,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产区。在新疆红枣产量持续大幅增加的同时,近十年河北和山东两省红枣产量也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河北由90万t多增加到近140万t,增幅达52.41%,不过占全国红枣产量的比重则由2006年的30%左右降到不足18%;山东红枣产量自2009年以来有所起伏,在98万~119万t间波动(见图14),占全国红枣产量的比重也不断走低,由2006年的27.92%降至2015年的13.28%。
红枣产量占各地水果产量的比重大都较低,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当地水果产量的比重最高,达31.77%,同10年前的2006年占比相比提高了30.41个百分点,目前红枣已成为新疆主产的大宗干鲜水果之一;另外,山西和天津两省(市)红枣产量占当地水果产量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达10.80%和10.64%,同2006年相比,山西占比降低了0.74个百分点,天津占比提高了0.45个百分点。
图14 近十年我国新疆、山东及河北红枣产量变化
图15 近十年广西、河南、河北、陕西及山西柿产量变化
(二)柿
柿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2015年全国有22个省(区、市)有柿产量统计数据,其中,产量在10万t以上的产区包括广西、河北、河南、陕西、福建、山西、广东、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十省(区),合计产量占全国柿总产量的89.58%。从产量增减看,同2014年相比,2015年仅广西、重庆、云南、甘肃、陕西、广东、四川、福建和浙江等九省(区、市)柿产量有不同幅度增加,而其他省(区、市)柿产量则有不同幅度减少,其中,广西增幅最大,为7.98%;而北京减幅最大,为14.59%(见表7)。
从近十年的生产变化看,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除北京、江苏、天津、上海和安徽等5个省(市)2015年柿产量有不同幅度减少外,其余17个省(区、市)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广西、河南、陕西、河北和山西等五省(区)柿产量近十年净增加10万t以上(见图15);山西、陕西、重庆、云南和广西等五省(区、市)柿产量十年间增加1倍以上。同2006年相比,2015年安徽省柿产量虽然仅减少了0.04%,但同前几年的16万t多的年产量相比,则减少15%以上,而且这一减少态势预计还会继续。
近十年广西柿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柿总产量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0年前的20%左右提高到25%以上。占全国柿产量比重近十年有较大程度提高的还有陕西 (提高3.41个百分点)、山西(提高2.27个百分点)和河南(提高1.81个百分点)等省份,而占比下降较多的有江苏(下降2.92个百分点)、安徽(下降2.34个百分点)和山东(下降2.10个百分点)、福建(下降1.57个百分点)、北京(下降1.35个百分点)和河北(下降1.11个百分点)等省(市)。
柿产量占各地水果产量的比重均较低,广西占比最高,但也仅7.12%。柿产量占当地水果产量比重近十年有所提高的仅河南、陕西和山西等三省,分别提高了1.10个、0.56个和0.40个百分点;而其他产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安徽降低最多,达3.16个百分点。
图16 近十年福建、广西及广东龙眼产量变化
(三)龙眼
2015年仅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等8个省(区、市)有龙眼产量统计数据,其中,广东、广西和福建等三省(区)产量均达数十万吨,合计产量占全国龙眼产量的92.98%,是我国三大龙眼主产区。从产量增减看,2015年三大主产区龙眼产量均有小幅增加;其他产区,海南、四川和重庆等三省(市)产量增幅较大,云南和贵州两省产量则有不同幅度减少(见表7)。
从近十年生产变化看,广东、广西和福建三大主产区近十年龙眼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见图16),同10年前的2006年相比,2015年三大主产区龙眼产量分别增加了35.04万t、18.78万t和10.38万t,增幅分别达73.66%、48.69%和48.78%。其他几个产区近十年龙眼产量增幅都高于三大主产区,但由于规模较小,产量净增加量相对很小,其中,海南、四川和重庆三省 (市)分别增加了3.37万、3.29万和2.32 万 t, 增 幅 分 别 达 166.52%、613.69%和1 904.28%;云南和贵州两省分别净增加了0.59 万t和0.04万t,增幅分别为91.68%和97.60%。
从占全国龙眼生产的比重变化看,近十年广东龙眼产量占全国龙眼产量的比重虽然有起伏,但总体来看有所提高,同2006年相比提高了1.82个百分点,但同2010年(46.26%)和本世纪初的2001年(47.60%)相比则有不同程度降低;福建和广西两大产区占比虽然年度间也有起伏,但总体呈降低态势,同2006年相比,2015年两大产区占比分别降低了2.06个和3.7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海南、云南及北缘产区的四川、重庆和贵州等产区占比却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海南、四川和重庆等三省(市)占比同2006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10个、1.59个和1.2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三大主产区占我国龙眼生产的比重近十年呈不断降低态势,已由过去的96%以上降至近年的93%左右。
龙眼产量占各地水果产量的比重均很低,最高的为广东,但也仅5.43%。从近十年龙眼产量占各地水果产量的比重变化看,广东、海南、四川和重庆等四省 (市)分别提高了0.11个、0.74个、0.35个和0.64个百分点,而广西、福建、云南和贵州等四省 (区)分别降低了2.11个、0.04个、0.21个和0.02个百分点。随着其他水果的快速发展,龙眼产量占广西水果产量的比重预计还会进一步降低。
责任编辑:董朝菊
预告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6年底更新了全球2014年水果生产数据。本刊从2017年第2期起将对全球主要水果近十年生产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敬请关注。
2017-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张 放(1973—),男,编辑,记者,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及现代果业发展与果品产销调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