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多元平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02-07 03:31陆燕勤曾鸿鹄李海翔林华
教师·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陆燕勤+曾鸿鹄+李海翔+林华

摘要:通过对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分析、整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提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元平台;回归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74-02收稿日期:2016-08-26

基金项目: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2013、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48,2014JGA151);桂林理工大学校级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14B04,2016A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投资力度也越来越大。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教育过程中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提高高等教育对象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大多数高等教育存在着偏重科研项目、论文等学科成果,而忽略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领域,转化为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功利倾向,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引进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始终是高等教育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各类教学、科研特色平台着手,引导和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各类综合平台真真切切回归课堂,在有效培养国家、地方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提高各类综合平台利用率,达到双赢的目标。

一、融入多元平台,优化课堂教学1科研平台的独立性

不论是教学平台还是科研平台,都是相对独立的,有各自的建设考核指标。尤其是在高校,其评价、建设的指标要求不同,使得各个平台之间没有真正地交融,更不用说对高校课程教学过程的服务。科技基础平台建立共享服务机制,有效改善科研创新环境,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为研究所科研长远发展和重点突破、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高校的科研平台应不同于专门的科研研究所,高校设置各种科研平台最重要的目的是服务教学、培养人才。因此,科研平台成为高校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应该来自教师教学的精彩程度,而应该来自其对知识的求知欲,以及知识学习的成就感。科研平台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2教学平台的网络性

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各种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网站、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等,不断地将精品资料展示在网上,使大学生们取之易也。教学平台的网络性,避免了课程现场教学地点、时间的局限性,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网上学习。但是,此类教学平台仍然无法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多数教学平台的精品网站,理论性仍然太强,作为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期预习和后期复习在某种程度上很难提高大学生的求知欲。

3创新创业平台的普及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平台进入高校高等教育环节,创新创业平台成为高校大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效力,享受一定的成就感,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创新创业平台的项目种类繁多,与课程相结合的较少,多数以科研项目为主。如何让高校大学生处理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沿专业知识的关系,真正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各种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训。

4多元平台的实效性

如何综合教学、科研等各类平台,强化平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是现阶段无法使平台综合应用最突出的难点。科研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研究生的创新性发展,可是在多数情况下,对普通本科生而言,几乎没有实效。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建设1课程群建设的思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代表的是整个专业、学科的精华,也是专业大学生入校后的引导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本专业的所有知识点,包括水资源利用、给排水管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工程施工及水工程经济等。首先确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的构造,以对应的各个知识点课程为课程群的群员。其次对群员课程的建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授课目的是要让大学生对专业有全方位的认识,最重要的是爱之而不弃之,愿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就要求课程群中的每一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微视频或慕课,用科研成果引导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认识到未来能干什么、如何干。最后课程群的建设要依托各个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使各个平台完成融入教学课程群的教学过程,到达课程教学三部曲,即实物认知—抽象理解—创新应用。

2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对本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分析、整合,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强化科研工程实践性教育、创新创业项目创新性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提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元”,利用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多元化。即依托科研平台专业学科技术研究的先进性、系统性;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充实、拓展大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认知;应用创新创业平台展示大学生学习的成果,见证其知识的有效性。学习—实践、实践—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将教学中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取得可喜的成果。

“融合”,各个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不再是独立的,而是穿插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其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对科研平台的了解,掌握最新的前沿科技,结合教学平台的认知,融合创新,提出最优的科技立项观点。通过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构建良好的实践导向,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将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中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平台的教学内容,实现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

“动态”,课程在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条件下,提出各种新兴技术、材料、设备等,服务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未来世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特点,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使学生入校即了解专业、课程的最新动态,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时代的步伐,以及求学的意义。

“持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确定了其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的地位。持续是一个过程,是将知识得以创新应用的过程。多平台的融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中的知识点,对专业理论进行拓展与应用,到达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3课程群的教学手段

多元平台,回归课堂,体现在“学”“用”“利”上,就是重视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应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学习认知讨论,吸收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模拟案例,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如科技项目“挑战杯”、技能项目“专业BIM大赛”,有参与、有努力,就有获奖,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以轻为主。课堂教学如果要有效果,重点是学生学习得轻松。轻松并不是懈怠,而是以思维清晰的路线,跟随课堂教学,完成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这需要学生课堂教学前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以实为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如果体现?通过科研、创新创业平台得以实践,在实践案例、工程的实践过程中,体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回归课堂,使课堂教学氛围的学术性提高。

“利”,以竞为主。学生的成就感如何体现?从科研、创新创业平台中也能体现一部分,但是很难让学生为之兴奋。例如,专业技能大赛,不仅体现学生掌握各种专业软件的熟练程度,获奖是最直接的肯定,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肯定多元平台融入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融入多元平台的课堂教学,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习能力的终身化,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的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科教学的主阵地,重点是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各个平台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选择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资源共享课等直接融入现场教学。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融合在课程教学中,是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最好应用。以专业概论课为龙头,以重点课程为支柱,以基础课程为支撑进行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建中,李发琪,杜永洪,等把科研引入教学建立超声治疗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241—242.

[2]赵林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规划[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0,(2):2—6.

[3]周彬让课堂重返“因人而异”的年代[J]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2015,(29):37—39.

[4]中共中央,国务院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