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喝过些心灵鸡汤。
貌似可以靠不同调料的鸡汤,指导自己顺利经过各种“期”:青春期、恋爱期、疲惫期、更年期……
但最后还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心灵鸡汤并没有改变自己,当然也不会改变别人。自己的日子,自己的挣扎,还有大家都感受到的压力、艰难,还是靠自己生吞活剥咽下去慢慢消化掉了。
偶尔翻检旧物,找到当年剪报或者手写的心灵鸡汤式生活指导,回望过去的岁月,想:啊,当年我还信这些呢。
现在,人们还在继续喝下心灵鸡汤,由此产生了心灵鸡汤制造业,不用注册不用检验,最简单的熬制方式。一个编的故事+名人或非名人感悟+高大上不接地气的总结,一锅鸡汤基本出炉。
由于自媒体的发达,增加了很多心灵鸡汤作坊。成功者不计其数,所成图书大卖特卖,因为太多人对于生活很懵懂,需要指导,有需求的心灵鸡汤由此更加沸腾无比。尤其手机阅读之后,心灵鸡汤成为职业写手的杀手锏,当个标题党,增加几个粉儿,成就了心灵鸡汤的制作者。
但如果回到现实,很容易会发现,不少心灵鸡汤制作人自己的日子不是一锅鸡汤,而是一地鸡毛。鸡汤的熬制者自己都不会使用的营养和调料,怎么能有效滋养别人的生活和情绪呢?
很多常年喝鸡汤的人,口若悬河般能把很多著名鸡汤复述炫耀,但现实是:喝下去的汤没有咽下去,更没有消化为滋养心灵的养分。日子一如既往,什么都没有改变。
浓浓淡淡、美味多汁的鸡汤都白喝了。这是一种必然啊,生吞活剥任何道理都白搭,只有自己真懂了、通了、改了、变了,很多事情才会变化,渐次地向好。
很多道理亘古就存在,生活也成为一种规范,约定俗成地指引我们。慢慢理解、慢慢寻求,那些适用于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做事方略渐渐会消融进生命,然后去自由行走,不再为很多选择烦恼。
不过,偶尔来几口鸡汤也不错,起码可以暂时缓解一下不悦情绪。有点像头疼时吃几片止痛药,别追求长久疗效,单纯是追求快速起效。基本上,速成的东西都大差不差,来得快,去得快。
因此,那些鸡汤权当饮料,喝着玩。解渴喝水,饱腹吃饭,是硬道理。读书十几二十载,教科书教我们的都有限,何况一碗鸡汤呢?
那些鸡汤都灌到哪里去了?
先前在期刊上,后来微博、微信上,然后被大量阅读和转发,喝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