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宗齐鲁学 读史通马班书

2017-02-07 00:24姚敏张承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读史

姚敏+张承凯

关键词:吉城;研经;鲁学;读史;班书

摘要:吉城一生研经宗齐鲁学,读史通马班书,旁及辞赋、金石之学,扌为张古义,先后撰写国学研究论著三十一种,被誉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史学家。文章介绍了吉城先生在读书、写书、藏书等方面的成就。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139-02

吉城(1867—1928),江苏东台人(祖籍丹徒),字凤池(一作凤墀),别字经郛、更婴,号曾甫(曾父),晚清廪贡生,授文林郎候选训导,历任山东沂州府书院阅卷、江阴南菁书院阅卷、南京上江公学堂教习、安徽庐州府中学堂教员、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教员,系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史学家、诗人、书法家、藏书家。他读书、写书、藏书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赞,一生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被学术界公认为清末民初一代宿儒、藏书家,《江苏艺文志》和《盐城历史名人》等文献中均详列其名其著。

1吉城个人经历及其影响

1.1吉城生平经历

吉先生从小就爱读书,且过目不忘,被亲友誉为神童,从事教学后所得束脩大多用来购置书籍,其书斋中插架深深、环列四壁的古籍早已破万卷。其一生博览群书,且始终以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骨架,旁及辞赋、金石之学,扌为张古义,多发前人所未发。

吉城小时候师从宿儒孙大生、丁绍籛,受“四书五经”。入县学,成为生员;岁试中受江苏学政黄体芳宗师赏识,拔为府学并补廪生;受江苏学政王先谦宗师,并与兴化李详一起成为王先谦门下入室弟子;先后参加东台西溪书院、三贤书院,上海求志书院、格致书院,宁波辨志书院的课试。青年时代,吉城经清廷颁发执照,由廪生拔为贡生,并授文林郎候选训导;受山东沂州府知府丁立钧之聘,遥领沂州府书院阅卷之任;发起组建了东台以文会友的集会——青冰文会,台城及周边学者争相加入。中年时代,吉城再次受江阴南菁书院院长丁立钧之聘,遥领南菁书院阅卷之任;发起创建了东台第一家公益性图书馆——能群书会;创建了东台第一所公立学堂——能群学堂,主持能群学堂教务,废除旧式书院“八股式”教学法,开设国语、国文、经学、史学、修身、算学、美学、音乐、外文等新式教学科目,众多学子踊跃入学。

吉城40岁时受淮扬海道、按察使蒯光典之聘赴南京,先后担任蒯公馆塾师和南京上江公学堂教员;41岁时受安徽省学务襄办、谘议局议长李国松之聘赴合肥,担任合肥庐州府中学堂国文和历史科教员;43岁时受东台县知县何元泰之聘,回乡担任东台县中学堂教员,执教经学、文学、修身三科;50岁时受东台县知事彭世祺之聘,担任东台县修志局名誉协修。民国十七年(1928),吉城病逝于东台县城寓所,享年61岁。

1.2吉城人生的重要转折及其影响

1.2.1吉城自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为王先谦宗师门下入室弟子后,学业愈精,境界愈高,宏通博雅,思精识锐。为了科举应试,他以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骨架,广涉博撰时文,打下了深入钻研“四书五经”的基本功。为了研究学问,他将研经与读史结合起来,重点研究“齐鲁学”与“马班书”,且以考据为主,经史互参互证,扌为张古义,多发前人所未发。

1.2.2吉城自清光绪二十年(1894)参加江南乡试未举后,就不再迷恋科举,他提出了“孟荀为体、管商为用”的治国与治学指导思想,且视八股文为尤无益者。从此以后,吉城乃以教学生和治学问为终身职业,将毕生精力都用到教贤育才、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上。他致力于新式教育,在东台、南京、合肥等地的新式学堂任教,培桃育李而硕果累累。他对经学的研究跳出了八股文圈子而转为系统性的章句与甄微;他对历史、舆地的研究则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他将治学领域拓展至语言文学、辞赋学、金石学等学科。

1.3吉城交游状况及其影响

吉城生前交游甚广,所交之友多系文人学者和社会贤达,其中既有满腹经纶的耆宿,也有才华横溢的晚学;既有入朝为官的政要,也有不履仕途的文彦。如:清末秀才陈独秀、清末翰林徐谦、清亡后遗老郑孝胥等政界要人,都与吉城有文字交;晚清状元张謇、晚清翰林缪荃荪、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书画篆刻家吴昌硕、国学大师柳诒徵等学界精英,也与吉城结翰墨缘。吉城在南京讲学期间,还与蒯光典、缪荃孙、朱孔彰、陈汝玉、张锡恭、李详、吴涑、梁公约、陈祺寿、程先甲、殷孟乔等苏皖学者一起组建了南京国文研究会,在宣传国学、提倡国粹、反对全盘西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

总而言之,吉城在其50多年的读书举业与教学治学生涯中,体现的是淡泊明志,践行的是诗文会友,虽未能入仕途,但终以学术成就名士,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一代宿儒,从而自立于高邮学派之门墙。

2吉城丰硕的论著成就

吉城喜爱收集书籍以及文史资料,先后撰写了国学研究论著31种,诗词500余首,记录生平经历日记25册,另作短篇艺文不计其数,这些作品的钞本现均被视为珍稀文献而入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2.1论著

吉城所撰的31种论著为:《易象礼征》1卷、《尚书微子注》1卷、《檀弓壹学》2卷、《夏小正约义》1卷、《左氏诗学》1卷、《左氏许义》1卷、《左氏郑义述》1卷、《左传旗考》1卷、《左传兵事用旗考》1卷、《左传小识》1卷、《穀梁范注家法考》1卷、《鲁论语大义述》1卷、《论语问答》1卷、《论语弟子名字古义述》1卷、《论语王充义》1卷、《读经积微》1卷、《论语齐鲁学长篇》1卷、《读史积微》1卷、《读碑积微》1卷、《吉氏谱系考》1卷、《石鼓文考证》1卷、《嘉祥县西汉石壁画记疏证》2卷、《鲁学斋金石跋》2卷、《孙卿赋章句》2卷、《庄子闲诂》2卷、《墨子经说句指》1卷、《太玄经释文校语》1卷、《楚辞甄微》4卷、《亭林诗补注》2卷、《鲁学斋文钞》4卷、《鲁学斋诗钞》4卷。

由于吉城晚年时子亡孙幼,家道中落,上述论著均未能在其生前刊刻成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方由吉城嫡孙吉伊俦整理出其中2种,其《楚辞甄微——〈天问〉十五则》于1982年发表在中华书局《文史》第13辑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艺文志·镇江卷》也收录了吉城上述论著中的16种。

2.2《吉城日记》

吉城从21岁开始撰写日记,自清光绪十三年(1887)六月起至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止,历时25年。吉城在日记中除了记述个人日常活动与生活琐事,还记述了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上、家族里的各种趣闻逸事。吉城还将自己读书的札记、研学的心得、学术考据的见解、诗文会友的作品以及对经典著作、章句的评论、按语等,全都记录在日记之中。总的来说,《吉城日记》所记述与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2.1吉城的为学生涯。包括:①在江苏东台、兴化、镇江、南京和安徽合肥等地学习、工作、生活、交往、旅游的经历。②与一大批著名学者互相交流、砥砺学术的经过,涵盖其读书求学、参加科举、从事教学、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以文会友、居家生活等各个方面。③研读的经史子集、科举的考试题目、执教的书院学堂、教学的科目课程、结交的文人学者、游览的名胜古迹、知悉的奇闻逸事等。

2.2.2吉城记录的东台、兴化、镇江、南京、合肥等地的实况。包括政治动态、经济行情、文化氛围、历史掌故、城镇风貌、乡土风情、名人轶事、名流行踪、环境变迁、物候变化、天灾人祸等。对于彼时学子苦读求学、学生科举应试、学者集会研学、学堂开课教学的各种详情与细节,吉城在日记中也记载得十分具体而透彻,真实而可靠。

2.2.3吉城所作各种体裁诗词500余首。其中大多系吉城与亲朋好友的唱和与酬应之作,主要包括抒怀言志、咏物纪事、书画题识、游览寄兴、感叹时局、缅挽故友、赞颂先贤、奖掖后生等方面。吉城的诗作格律严谨,用典精辟,意境深远,韵味浓厚,赋比兴俱佳。经学大师刘师培曾赞吉城诗作“精炼处似义山(李商隐),松脱处似放翁(陆游)”。

2.2.4吉城所撰论著的名称、读书的札记、评论的按语以及其创作的艺文和楹联,识读的金石和书画等。对于国学典籍的各种注疏,特别是“齐鲁学”与“马班书”的章句与甄微,吉城注重考据,阐明自己的见解,多发前人所未发,自有其独到之处,不仅令人信服,而且发人深省。中国近代图书馆创始者、一代鸿儒缪荃孙曾赞吉城论著“语语精清,高邮学派自有真传,钦佩奚似”。

《吉城日记》既有较多的史料价值,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有些内容可与通行文献相互印证,有些可订正通行文献中的讹误,有些可补东台、兴化、镇江、南京、合肥等地的地方志、档案之遗缺,有些可供研究国学的专家学者作参考资料。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吉城日记》纳入国家“珍稀日记手札文献资料丛刊”并影印出版了全部的《吉城日记》。

3结语

吉城一生著述颇丰,他不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丰富了古文献内容。吉城先生的著作由其后人捐赠给各级各类图书馆收藏,是他留给后世的一大笔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吉城.鲁学斋日记(外2种)[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01-211.

[2]吉家林,吉世芳.中华吉氏源流研究集[Z].吉氏资料(内部交流),2000:98-103.

[3]吉城.鲁学斋日记[M].吉家林,张承凯,整理.黄山:黄山书社出版社,2014:82-85.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读史
以古为镜知兴替
读史长智商:颤抖吧,糊弄我的人
读史长智商: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读史长智商: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读史长智商:毁了衣服救了人
读史长智商:我的脚丫子呀
读史长智商:老鼠屎做证
上篇 千载传奇
今天我们如何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