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02-07 17:14申延平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三农战略农业

申延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申延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河南农业农村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三农”工作,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情、农情,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有力提振了“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干劲,必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

作为“天下粮仓”“国人厨房”,河南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河南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从追高产到求优质,农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提质增效;从“随大溜”到标准化,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竞争力增强;从粗加工到新业态,农业多种功能得到开发,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河南工农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农民收入来源均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向“多业”转化,农村向“乡村”转化,农民向“居民”转化。在这种背景下,要抢抓“三农”事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妥善解决农业农村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创河南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刻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全局定位。“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总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总书记对“三农”战略定位一以贯之的坚持。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省情不会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把农业农村事业摆在全局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贯彻“五位一体”发展思路。1965年,中央发出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推动农业发展。2005年,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对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对我党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的继承与延续,更是丰富与发展。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工作的重心由经济发展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体现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作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科技的振兴、教育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社会的振兴、生态的振兴;不仅要满足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上的更高要求,也要满足他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四化同步”基础上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农情。特别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在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要破除瓶颈制约,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以工业化为引领、城镇化为动力、农业现代化为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构建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将20字总要求贯穿始终。此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更侧重乡村整体发展,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产业兴旺,就是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村公共服务,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风文明,就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村镇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良好乡风。治理有效,就是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使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活富裕,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短板,在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增加农民各方面福祉,为全面决胜小康打牢基层基础。

当前重点工作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河南省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谢伏瞻书记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今后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深化农村改革、研究乡村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河南省实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稳、调、改、补”四篇文章,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稳”。就是要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稳定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对河南而言是政治任务、政治责任。这些年,河南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下一步要持续抓好粮食生产,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以上。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些年,河南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但同时也面临后继增长乏力的问题。必须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构建长效增收机制,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继续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水平,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稳定农村社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大环境。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调”。就是要调优农业产品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新农村产业结构。调优农业产品结构。目前,河南农产品仍存在“多而不优”的品质结构问题,“四优四化”中的“四优”就是在调产品。必须按照“稳粮、优经、扩饲”基本思路,统筹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推进种养加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调绿农业生产方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切实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面源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调新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改”。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核心是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让农村土地“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正按照中央要求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重点要抓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四项任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补”。就是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共享发展基础。河南农业农村这些年取得显著成就,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但仍有短板制约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覆盖、生产生活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发展,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重点抓好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医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畅通、净化、绿化、亮化、文化五大工程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补齐基层基础短板。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三农”工作队伍,引领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探索推行社区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补齐精神文明短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培育健康向上的乡风民风,积极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崇善爱美、见贤思齐的文明之风,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使乡村内外兼修,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作者系河南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

猜你喜欢
三农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