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感怀

2017-12-19 06:39王山根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3期
关键词:消寒物候饺子

王山根

冬至感怀

王山根

冬至快到了。

对于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对冬至等节日的盼望是非常强烈的。那个时候,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平时家里很少吃上白面,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改善一下生活。所以小孩儿们都愿意过冬至等节日。八月十五后,冬至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至于冬至是什么意思我并不在乎,只知道这天母亲总是包上一顿饺子让我们吃,并千叮万嘱“一定要吃水饺,不吃水饺就要被冻掉耳朵”。后来,上高中学习地理时才知道冬至的含义。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过了这天,白昼就会一天天变长,各地的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

吃饺子是我们豫北平原冬至铁定的食谱,这和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差不多。据本家二爷讲,这种风俗缘于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著有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有一天,他告老还乡走到南阳白河岸边。当时正值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到众多乡亲衣不蔽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心中十分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到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给百姓吃。每人两只“矫耳”,一碗肉汤。人们吃了“矫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渐渐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张仲景的弟子做着吃,渐成风俗,并称它为“饺子“或“扁食”。

冬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碗饺子。这天,饺子煮熟后,母亲总是端着饺子在院中首先敬祭祖先,而后再让我或姐姐给本家的长辈送去一碗,接下来才轮到我们吃。这种礼节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与我们那里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我们老家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故道。几千年的中原文化滋养了这片丰腴的黄土地,孕育出了讲究孝心、尊崇道德、追求诚信、为人善良的高尚品质。我的祖辈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一辈一辈地传承和弘扬这种品质。我所在的村庄习惯上叫近德固,由王村、李村、彭村三个行政村组合而成,村连村、户挨户,没有明显的界线之分,一条十余里的寨墙把三个行政村紧紧地围绕在一起。乡政府过去叫公社,驻扎在我们村,所以也叫近德固乡。据《正德大名府志》记载,我们村明代中期,已叫近德固。咸丰三年《大名府志》描述,当时明朝在此设社学,取名“近德”,意在赞扬村民和善、近乎道德;“固”,坚固,意为近乎道德之风永固,故名近德固。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我们那里的文化底蕴是多么的厚重、纯朴和深邃。在这里,我看到了母亲包括我的父老乡亲的善良、伟大和平凡。这些年,只要有时间,我就回老家过冬至,去给长辈们送上一碗水饺,去往事里走走,感受一下冬至的氛围,那种感觉使我忘记了凛冽的寒风和飘荡的雪花……

我看过一些资料,冬至最为文化的民俗,莫过于“九九消寒图”。该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归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宣告完成。另外,也有图画版九九消寒图,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其口诀是:“上阴下晴雪中心,左风右雨两分明;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耕作勤。”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都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

我入伍前一直在农村生活,加上喜欢写点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对冬至等气候天象颇感兴趣。大自然是一本深奥的教科书,乡亲们是一个个优秀的教书匠。我在乡村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特别是与节气相关的农谚,仿佛是一首首优美纯净的生态叙事诗。我经常把乡亲们说的谚语记录下来,现在拿起发黄的笔记本,心中很有几分感慨。

我有一个邻居叫二喜,他通晓历史,熟悉天文,记忆力特强,打算盘很好,而且还会说书,是村里公认的文化人。唯一不足是脾气古怪,一生单身,但他对我很好,经常给我讲些天气物候方面的东西。下面这段反映天气物候现象的顺口溜就是他给我写的。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生蝗虫损稻禾;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须防三冬多雨雪;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八月: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另外,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喝疙瘩”“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才能种白菜”“立了秋,挂锄钩”“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现在仔细对照一下,很多天气物候谚语还是很有道理的。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和其他节日一样,伴随着农业生产劳动和乡亲们对天气物候的预测与认知,走过了峥嵘岁月。虽说现在都是气象卫星在观测天气变化,准确预报天气,人们无须再以传统的方式记录天气、预测来年。但包括冬至在内的二十四节气,依然在比较准确地反映着季节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永远都是一份璀璨、珍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消寒物候饺子
GEE平台下利用物候特征进行面向对象的水稻种植分布提取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幸运饺子
基于植被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研究——以长三角湿地为例
饺子
九九消寒图
十一月节令行乐之消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文苑流芳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