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勋
(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63)
中国音乐与茶文化关系的初探
王铭勋
(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江西南昌 330063)
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音乐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文化的分支。本文将中国音乐与茶文化并置研究,并找出五个共同特点,旨在探究二者内在的同构性。不论是中国音乐还是中国茶文化,都有对生命的体味;对自然的关照;与文化的共融;对遭际的感怀;对人生的升华。这五点相同之处都是其内在的关联性。从中国音乐与茶文化的关联性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相通和联系,对研究其他文化类型也有着启示意义。
茶文化;音乐;关联
中国音乐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西方世界的音乐形态截然不同。中国典型的中国风的音乐形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玉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艺术魅力的显现。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流转千年。自神农氏最早发现茶叶开始,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茶文化成为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类型。清新明丽的茶歌,动作变化的茶舞,博大精深的茶文学,意境悠扬的茶画都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当然,这些茶文化类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音乐有着内在的同构性,二者都是在传统文化之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诸多共同之处。正因为二者的共通处使得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音乐有着本质的关联。
“音乐是人的生命中直接流淌出来的特殊意向,在人类任何文化中都不可缺少,不论是低低地吟唱,还是铿锵有力的鼓声,或者是大型管弦交响乐,都是人们抒发情感的。”[1]中国音乐正是在对生命的体验中表达人类情感,进而表达出不同的韵律和节奏。音乐的本质并不是喧哗热闹的演奏,而是对人类生命的演绎。音乐外部的声响只是表达其内在本质的形式,而对生命的体味才是其核心思想。中国无数音乐家在千古流转的历史中不断更新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并形成音符和曲调,通过器乐的形式告诉世界。因此,创造中国音乐的每一个乐师和音乐家对中国都有特殊的体会和理解,他们都是敏感的中国人,以音乐的形式诉说着关于中国的生命体验。同样,中国的茶文化也有对生命的态度,有着类似于中国音乐的表达。中国的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它是从最初的茶饮品开始的,随着中国人对生命认知的加强,成为不同形式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中,不仅有茶歌茶曲,表达了中国茶农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情的宣泄,有着典型的生命体验;此外还有茶诗、茶画,是中国文人对所处环境的表达和陈述,有着沉重的历史情结和文化感知。茶诗茶词中不仅有对中国茶叶的表达,同时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所以中国单纯的茶叶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茶叶思想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而这种结合绝大数情况是诗人和画家对生命历程最真切的体验。所以,正是因为茶歌茶曲、茶诗茶画的影响,使得中国茶文化显现出对生命浓烈的体验,呈现出特殊的文化内涵。
“道法自然”的思想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国的众多文化都深受其影响。当然,中国音乐和中国茶文化都不例外,二者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关照。在中国音乐中有众多模仿或者演化自然的声音。一般模仿自然界的响声主要包括水声、马鸣声和人声。在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描写的是渔人晚归图,充满了幸福和收获。在夕阳之下,渔人满载着阳光和鱼虾,划桨归家。由于音乐所表达的主旨是与水相关,所以在音乐的节奏上便大量使用水的意向。音乐前一段主要营造宁和安逸的归渔图,后半部分则开始进行渐变的反复。这种变化是在模仿海水的波涛汹涌和风平浪静,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既点明了乐曲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同时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节奏感,因此有着对自然极强的模仿。中国的茶文化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关照,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道家底蕴,并深受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影响,是各种文化思想的集合。其中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文人喜欢饮茶,他们把品茗饮茶当成一种疏解感情的方式。中国文人不但注重对饮茶的关注,同时注重对饮茶环境的选择。中国的茶本就出自自然,是从泥土之中吸收日月精华的自然产物,所以本身便带有“道法自然”的色彩。同时,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在山水之间饮茶,更是对自然的看重。在飘渺的云雾之间,所有的苦恼都抛之脑后,自己也与自然成为浑然天成的一体,真正地做到了“道法自然”。
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之中,音乐是中国文人的必修功课。中国有著名的“琴、棋、书、画”,其中“琴”便代指音乐。中国文人对音乐的学习,旨在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内涵。因此,中国的音乐有着天然的文化属性,实现了与文化的共融。在中国的历史上无数知识精英都精通音律,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唐玄宗李隆基便是一个通晓乐理的文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将中国文化与戏曲和音乐实现融合,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唐朝音乐,使得唐朝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茶文化同样是茶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当然,中国茶文化之所以有宏大的气魄和广阔的内涵离不开中国文人的参与,“文人饮茶是一种雅趣,只有雅士才懂得饮茶。”[2]正是由于中国文人的参与,中国的茶文化便体现出了多种风格。有意蕴宏大的中国茶文学,有风格恬静的茶画,以及动静结合的茶艺表演等,都是中国茶叶文化与不同的文化种类相融合的产物,也正是在这种融合中中国茶文化实现了超越与裂变,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形式。
艺术形式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中国的音乐便是能够引起聆听者共鸣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人类对平生遭际的怀想。陕北的信天游属于中国典型的音乐类型,其哭腔便是音乐家对生活不如意的模仿。这种唱腔会在往上高四个音的同时,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欲说还休的审美感受。的确,真正的音乐不是满堂灌式的宣泄,而是对生活的升华和提高。所以在信天游的演奏中便模仿了绝望之后的希望,黑夜之前的黎明。同样,中国茶文化也有对生平遭际的体现,有着对生命真切的认知。在中国茶文学中,诗人有着都对平生遭际的独特表达。苏东坡的《汲江煎茶》体现的正是当时作者的遭际,有着其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当时苏东坡被贬琼州,即现在的海南岛,处于事业的低迷期。但是苏东坡身为乐天豁达的文学家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和事业的低潮而一蹶不振。写诗时正值春暖花开,阳光正好,所以苏东坡便一扫往日的孤独和寂寞,将平生的不快和感怀都融入到煎茶之中,并以才华横溢的笔记下所有的心事,因此成就了中国茶诗史上的名篇。中国的茶文化正是因为类似苏东坡式的有才气的大诗人、大文豪才使得中国茶文化魅力无限、精彩纷呈,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承载了中国人对平凡生活的感悟和心声。所以不论中国茶文化还是中国音乐都体现出对平生遭际的抒写,有着极大的共鸣感。在中国文化史上经常出现“怀才不遇”,而茶文化和中国音乐都有对这些特殊情感的描摹,因此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我国的茶艺多种多样,传统音乐也是分为多个种类。不同的种类的茶艺搭配与茶艺文化相符的传统音乐就能使茶艺得到一个极大的升华。”[3]中国的茶艺和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使得茶文化实现了超越,同时也实现了对人生的升华。中国音乐抒发的是个人情感,有着对人生的升华和超越。中国古筝曲目《美女思乡》通过各种古筝技巧的变换,表达出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身在他乡对亲人的思乡之情。尽管这种情感显得哀怨而伤感,但是筝曲并未一味表现对家乡求之不得的思念,表达的更多是思考之后的通达和领悟,因此,实现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极大超越。传统琵琶曲《双声恨》则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众所周知女郎与织女的故事有着典型的悲剧意蕴,代表了封建社会婚姻的不幸。二人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见面,其余都是异地而居,所以不是中国典型的大圆满结局的故事。然而在《双声恨》中表现出的不是对爱而不见的谴责,其落脚点主要在人类对自由和幸福的憧憬上,正是由于这样的主旨和思想使得琵琶曲《双声恨》摆脱了传统的谴责主题,实现了对人生的升华和超越。与中国音乐相似,中国的茶文化同样有对人生的超越。茶歌是流传于乡间的民间小调,是茶农疏解压力的重要途径。茶歌中会加入琐碎的生活细节,人生的独特感悟,但是不论是感悟还是细节,都有着对人生的升华。因此茶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翻版与重现,而是在提取生活中的本质和精髓。所以中国茶歌有着对生活的升华,这种升华体现在对困难的乐观面对,对人生的独特表达。中国的茶农正是在乡间小调之间完成了对生命和人生的超越。由于中国茶歌属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茶文化便具备了超越生命和人生升华的目的,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诉求。
中国音乐和中国茶文化息息相关,有着巨大的相通点。正因为二者的相通与融合,使得二者具备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性。不论是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还是对自然的共同关照;还是与文化、遭际以及人生的关联,都使得中国音乐和茶文化呈现出巨大的文化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还会有不断的相通和融合,而唯有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长足发展。所以无论是中国音乐还是中国茶文化,都是在文化交流的契机下实现的发展,因此,将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音乐进行比较分析有着重大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二者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为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范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王锦.浅论中国音乐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考试月刊,2011(58):32-33.
[2]陶宗仪.说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252.
[3]韩晋松.中国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茶叶,2016(7):120-121.
南航航空大学第三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项目“茶文化及茶艺表演”(课题编号KCPY1689)。
王铭勋(1983-),男,河南郑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戏剧表演与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