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茶具设计研究

2017-02-07 06:16武秀娥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具饮茶茶文化

左 维,王 佳,武秀娥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基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茶具设计研究

左 维,王 佳,武秀娥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茶具在设计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征。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现代茶具中,除了要将重点放到茶具本身外,还要在包装设计、企业文化、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融合,走出一条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具设计的融合发展之路。

茶文化;现代茶具;产品设计;融合路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在充分释放人口红利,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一方面体现在新技术、新产品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现代商业文化所带来的审美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现代茶具设计中的传统茶文化元素越来越少,过于追求“第一眼之美”,而忽视了其历史文化内涵这个“初心”。本文就在分析研究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找出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具设计的契合点,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融合路径。

1 茶与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茶起源于中国,据考证,早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中国人就发现了茶的用途,并开始了饮茶的历史。古书记载,神农氏在尝药草时,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毒,最后用“荼”来解毒。而这个“荼”便是后来我们所说的“茶”。从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最开始是把茶叶当做能够解毒的草药来使用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才被当做一种能够让人心静平和,并代表清廉洒脱的饮品,被当时的士大夫和一些文人所喜爱和推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奢侈斗富”之风。

茶叶发展的巅峰期是在唐朝,得益于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中国人饮茶之风愈加盛行,茶与文化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中国传统茶文化更加成熟,开始体现在建筑、环境、诗歌、绘画、书法、哲学等多方面。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则是唐朝茶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是我国首部中国茶文化的系统著作。政治的稳定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也使得唐朝商人与国外诸国在茶叶上的贸易十分兴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中国茶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说唐朝的茶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上层阶级当中,呈现于文化、思想、艺术等“形而上”的范畴,那么,宋代的茶文化则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体现在市井生活中,呈现于茶肆、茶坊、“斗茶”等范畴内。这得益于宋代商贸业的高度繁荣,从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可得知宋代茶文化在市井中的普及。

中国人一开始是将茶当做草药和食物来饮用的,因此并没有出现专门的饮茶器具,而是采用了当时人们煮饭的餐具。所以说,中国茶具在一开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茶具”,而是餐具。直到秦汉时期,茶才渐渐从食物和草药的范围中分离出去,成为一种专门的饮品。也正是从这一时期,中国人才开始用专门的茶具来煮茶、饮茶。但是当时的茶具较为简单和朴素,有的甚至是将煮饭的餐具拿来,作为专门的茶具进行使用。到了唐朝,随着茶文化的兴盛,以及煮茶程序的繁琐,茶具则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采茶、储茶、煮茶、饮茶的茶具。

中国茶具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其不是单纯意义上风格、材质、外观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社会人文特征的差异。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分水岭,更是中国茶具发展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中国人饮茶的器具是与煮饭的工具混用的,主要用的是陶制器具,形状上较为质朴,功能上也比较简单。魏晋时期,我国茶文化开始形成,因此也出现了专门的茶具。但是受制于技术水平,当时的茶具并没有得到迅速发展,只是将煮饭的器具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改,比如说煮茶用的釜,就是由煮饭之釜发展而来。而饮茶虽然还是以碗居多,但是也有了专门的饮茶之碗,碗口较宽,碗腹则较浅,一是好拿好端,二是便于散热,这与吃饭的碗有了很大区别。

与中国茶文化一样,到了唐朝,茶具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得益于佛教禅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时饮茶习惯和社会制造技术的变化和提升。从《茶经》以及唐代的一些文献资料记载可以看到,唐朝时茶具的分类多达二十多种,在形状、样式、功能、材质上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譬如说,用来煮茶的器具,除了釜之外,还有鼎、铛、盂等器具。而饮茶之碗也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汤色等,发展出不同材质、颜色、形状的茶碗。如当时饮茶者普遍推崇青瓷茶碗,认为“青则益茶”,也就是青瓷可以让茶汤更加美观,味道也更加纯正。另外在茶具材料上,唐朝人饮茶者在注重外形的同时,也对其坚固与否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在民间,铜制茶具与陶制茶具比较普遍,不仅因为其廉价,更因为这两种材质比较结实,煮水也会更快。而在当时的一些权贵之家,则喜欢用金银茶具来体现其尊贵。

宋代的茶具则更为多样。由于茶坊、茶肆的出现,以及斗茶的盛行,出现了茶壶、茶盏、茶筅等茶具。另外,宋朝饮茶者在茶具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讲究,如黑茶用白碗、白茶用黑碗,这样会颜色分明,给人以很好的艺术美感,体现了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阴阳平衡的价值理念。明清时期的茶具,奠定了现代茶具的基础。与之前相比,明清茶具沿用了传统的陶瓷材质,但是设计风格却要丰富许多,比如说在青花瓷、五彩瓷、单色釉的基础上,又设计制作出诸如粉彩瓷、珐琅彩等样式新颖、别具一格的茶具。

2 现代茶具的特点与缺陷

与古代相比,现代茶具在制造工艺上有了很大提升,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发展到了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在样式和设计上,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也要看到,茶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茶具则是这种“道”的承载和外延品,不同的茶具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心境。而很多现代茶具制造商一味追求效益,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和偏好,所以舍去了很多传统茶文化的元素,偏离了“初心”,这样尽管能够得到一时的利益,但失去的则是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不利于茶具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现代茶具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在便捷、新颖、奇特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因此很多现代茶具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一类现代茶具在传统茶具基础上增加或是减少一些模块和功能。比如说,电磁炉煮水茶具,用电力来代替传统茶具煮水时用的柴火和煤,不仅更加环保,而且更加干净简洁,提高了饮茶效率方便了茶具清洗。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现代煮水茶具往往价格低廉,便宜的一套不过百十来块钱,这背后的代价必定是要牺牲茶具质量。无论是茶具材料,还是做工质地,都与传统的中国茶具相去甚远。有的甚至大量采用充满廉价感的塑料来制作,外表涂以鲜艳但俗气的颜色,这与我国茶文化的典雅清新的内涵相悖。

3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具设计的融合

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与儒家、道家等思想深度融合,有着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理念。再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现代茶具设计中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情景分析法,将茶文化的饮茶情景进行再现,从而构建出现代茶具的样式、形态和功能体系。

根据传统茶文化蕴含的“独饮成神”的茶道精神,设计出适合一人独饮的现代茶具。这样的茶具应当设计成一套,包含一个茶壶,一个茶杯。茶壶的容量最好装500毫升茶水左右,而茶杯容量为茶壶的四分之一左右为最佳,一壶茶能倒上四杯,这符合一个人饮茶的节奏快慢以及时间长短。在造型上,要尽量精致巧妙,具有很好的便携性,便于饮茶者随身携带。因此可以采用两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即不用时茶壶和茶杯能组合到一起,使用时则将其分开。在画面设计上面,可以根据传统茶文化那种超凡脱俗的思想内涵,用中国传统技艺勾勒出青山绿水、松林明月的独酌情景,让人能得到心灵上的感染和启发。

根据传统茶文化“客少为贵”、“二客曰胜”的文化内涵,设计出适合两人对饮的现代茶具。两人独饮,胜在惺惺相惜,妙在随时相遇、随缘而饮。因此,两人对饮的茶具也不必过于繁琐,也要保持简约便携的设计特征。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在上文所说的一人独饮茶具造型的基础上,做出适当修改和改良。比如说可以把茶壶做大一些,然后再根据空间情况加入一个小点的茶杯。再饮茶时,主人将大茶杯让给对方饮用,而自己使用小茶杯,这样可以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也符合传统茶文化的交友之道。

由于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融入,中国茶文化拥有了“天人合一”和“茶禅一味”的精神内涵。而现代人的生活则忙碌且繁琐,很难有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如“偷得浮生半日闲”等。因此,现代茶具在设计时,应当将传统茶文化的这种精神充分融入其中。在具体的融合路径上,一是要注重造型上的设计,将道家文化和佛学思想中的精髓,通过巧妙的设计在茶具中体现出来。比如说类似于“一叶扁舟”、“青山”、“明月”、“竹子”等设计造型,都可以做成现代茶具造型。二是要注重茶具图案的设计,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如水墨、毛笔、石刻、剪纸等,将一些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传统典故或哲学思想在茶具中体现出来。中国茶文化中类似的典故不胜枚举,如“吃茶去”、“八风吹不动”、“苦口师”等等。在图案设计和融入时,要注意风格上不要过于繁琐和花哨,而是要做到简约明了,争取用寥寥数笔,让饮者感受到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现代茶具在设计上,还要充分发掘传统茶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并将其体现在材质的环保性、设计的简约性等方面。茶源自自然,传统茶文化处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设计现代茶具,首先应当选用一些环保的材质,多采用那些源自大自然又并非不可再生资源的材质,如环保木材、陶瓷等,尽量少用塑料等能够危害环境的材料。另外,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也要以简约为重要设计语言,包装简洁大方即可,要摒弃那种奢华的过度包装。另外,还应在茶具的图案设计中,多融入一些与大自然有关的图案造型,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这不仅与茶文化的内涵十分契合,更能让人们在饮茶时受到一些感染和启发,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环保意识。

[1]陈俏巧.中国古代茶具的历史时代信息[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杨晓华.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与茶文化的发展[J].福建茶叶,2010(11):58-60.

[3]陈艳.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曾力,耿伟潮,孟君等.新时期茶具的创新设计及发展趋势浅谈[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17):176-178.

[5]王晓峰.从产品形态创意谈现代茶具设计[J].陶瓷研究,2012(4):85-87.

左 维(1980-),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 佳(1984-),女,河北滦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武秀娥(1984-),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茶具饮茶茶文化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美轮美奂的茶具
传统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意蕴探析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