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7-02-06 21:08付红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满意度

付红玲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6)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6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护理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还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报道表明,积极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本研究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收到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5),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38~70岁,平均(58.1±8.5)岁,初发患者45例,再发21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4例,下壁32例,基础疾病:糖尿病9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衰1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4例,占36.37%。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38~71岁,平均(59.8±9.1)岁,初发患者42例,再发23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5例,下壁30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14例,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衰2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7例,占41.5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中排除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按医嘱服药、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第1~3天,绝对卧床休息,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日常事务,包括饮食、更衣等,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被动活动上肢关节,帮助患者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应对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生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预后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或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对早期康复运动的优点有深入了解,讲解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以达到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目的。第4~5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但避免时间过长,进行深呼吸,部分生活自理,进食、洗漱、看书等活动均可坐着进行,具体的时间及次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第6~7天,患者可在床边坐着休息;第8~10天,患者可适当走动,下床前要静卧30min,活动时要在床位附近范围,每天2次,走动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进行梳头、床边大小便等活动;第11~12天,患者可进行室内或走廊散步活动第13~14天,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可进行缓慢等楼梯、院外散步等室外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一定要配备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材,并有专门的护士指导,如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面色苍白或患者自觉疲劳时应停止运动。此外,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心电图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护,如出现异常则需要将活动立刻停止。

1.3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生活质量用SF-36调查表评价,量表共包括8个维度: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分数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反之,生活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将患者对护理满意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为满意度的计算公式。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数据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焦虑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8%(25/66),观察组为20.00%(13/6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持久性的胸骨疼痛、心率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因此有起病迅速、发展快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所产生的心肌受损及与之伴随产生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包括焦虑、情绪性格改变等,因此,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药物治疗之外,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使患者能重返社会。

早期康复护理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对心脏功能的恢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降低后遗症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率衰竭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发现,早期适当的功能活动能使血流加快,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有利于心肌梗死灶的修复。本次研究中对65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并将临床效果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护理中对患者不同的康复时间给予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此外,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转变传统护理中的被动接受治疗及护理的态度,使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不仅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在功能恢复锻炼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掌握基本的自我锻炼方法,通过医务人员的帮助及自身的努力使体力和身心功能均达到最佳的状态,阻止心肌梗死后活动能力退行性减少,促进病情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快融入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可减轻住院费用,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能使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缓解或消除,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