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英+袁丽群+陈秀娟+宋玲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探究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因子宫疾病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在行官腔镜手术中予以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在行宫腔镜手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自行拟定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其焦虑值、抑郁值、疼痛程度指数、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实行干预护理后焦虑值与抑郁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手术中予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值的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宫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可行性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近几年来,宫腔镜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于妇科疾病的检查中,在腹腔镜下,我们能够清晰的的观察到患者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精准的确定病灶的部位以及病灶涉及的范围。具有操作简便、创口小、痛苦少、有效、安全的特点。但是由于患者缺乏对宫腔镜手术的了解,常常会产生忧虑、担心等不良心理,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因子宫疾病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因子宫疾病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以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38.5±1.2)岁,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5~70岁,平均(35.8±2.6)岁,120例患者因阴道出血、黏膜下肌瘤等原因行宫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的登记,在检查前对患者的焦虑值、血压、心律等进行测量记录,在行宫腔镜手术中,给予患者常规的用药及饮食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干预护理,具体包括:(1)手术前护理:在患者就医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为患者讲解病情,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检查患者手术中的手术器械等工具的消毒情况。(2)手术中护理: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和患者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也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放松患者暴躁的心情,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小心,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3)手术后护理: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保持病房的安静、病房通风良好,叮嘱患者在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在饮食方面,禁止食用产气等食物例如牛奶、豆浆等,同时还要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的家属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鼓励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情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并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值、疼痛程度分级以及患者的血压和脉搏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研究护理干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可行性。
1.4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可分为:(1)0级:患者无疼痛感。(2)Ⅰ级: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可以忍受。(3)Ⅱ级: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可以忍受。(4)Ⅲ级:患者有剧烈的疼痛感,不能忍受。疼痛度=Ⅱ级+Ⅲ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在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焦虑值评分与抑郁值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实行干预护理后焦虑值评分、抑郁值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宫腔镜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在患者行宫腔镜的手术过程中,予以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宫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仍然属于入侵性手术操作,同时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方式缺乏认识,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因此若未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护患关系。患者未接受任何护理干预,对术后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容易出现不注意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问题,对身体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宫腔镜属于临床中较为新型的手术方式,虽然对患者身体产生的痛苦较传统手术为患者产生的痛苦小,但是患者及家属对其人存在较多的顾虑。因此护理人员应将手术优势、操作过程、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增强患者的信心,通过为患者实施科学的术前护理,提前进行手术准备,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小。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对其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疏导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可以及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本次研究中通过该项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值评分与抑郁值评分分别为(32.45±3.12)分与(34.03±3.44)分,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好,证实该项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具有积极意义。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后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告知患者或家属,指导患者术后正确的咳嗽、深呼吸、翻身等方式,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手术结束1~3h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导致疼痛的原因进行观察,在排除并发症的情况下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适量的止痛药物,耐受程度较好且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向患者分享宫腔镜手术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给予患者富含营养的食物,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本研究实施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值与抑郁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在宫腔镜手术中予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