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吃打虫药的经历,那么,现在的孩子需要吃打虫药吗?
2岁以下宝宝不宜服打虫药
究其原因有:本年龄段的宝宝活动范围小,以吃母乳和牛奶为主,很少吃到不洁食物,体内长寄生虫的可能性小;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解毒和排毒作用不全,打虫药的毒副作用对身体影响较大。
通过这些症状可知道宝宝肚子里有没有虫
蛔虫病
蛔虫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肠寄生虫,以3~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据统计,城市儿童蛔虫的感染率为90%,农村达95%以上。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大的线虫,形状像蚯蚓,雌雄异体。从蛔虫生活史了解到,人体粪便中的蛔虫卵污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孵化出幼虫,穿过肠黏膜经血液循环到肺组织,由气管、咽喉入食管到小肠发育成成虫,寄生于小肠内。
肠蛔虫病轻者无症状;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善饥或偏食,突出症状为阵发性脐周腹痛,反复发作,可伴有呕吐,少数患儿表现顽固性荨麻疹或夜间磨牙。众所周知,蛔虫不但夺取人体营养,影响肠道功能和生长发育,削弱机体抵抗力,而且是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的重要原因。由于蛔虫具有游走、钻皮、扭成团的特点,有时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甚至肠穿孔进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凡有呕吐蛔虫史或大便排出蛔虫史孩子或其粪便涂片找到蛔虫卵便可确诊为蛔虫病。
蛲虫病
蛲虫病也是幼儿时期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通常在儿童集体机构传播,感染率较高。患儿主要症状有:
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使宝宝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精神症状: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会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
找到蛲虫方法很简单,家长可在晚上孩子睡着后1~3小时(熟睡时),在肛门附近仔细寻找,若找到白色线样成虫(长约1厘米)数条或虫卵便可确诊。此外,如在孩子粪便中查到蛲虫成虫也可确诊。
服用打虫药的注意事项
1.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达嗪、拘橼酸哌嗪、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选用。切忌错误判断,自行服药。
2.患有各种肝病和肾病者禁用。
3.新一代驱虫药——史克肠虫清,具有高效、低毒特点,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儿童肠蛔虫病首选药,无论年龄大小均服两片(0.4克),一次睡前顿服,无需忌油,必要时两周后重复一次。
由于蛔虫病的发病率极高,必须做到定期驱虫——每年春季和秋季(间隔6 个月)服用肠虫清可使3~14岁儿童的营养和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上臂围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因此,儿科专家主张,3~14岁儿童,尤其是营养不良者(体重低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10%以上),不管有无临床症状,每隔半年应驱虫一次。若孩子营养状况较差,应先改善营养,纠正贫血,然后再驱虫。
5.一旦被诊断出蛲虫病应给予驱虫治疗,药物首选扑蛲灵,按每公斤体重5毫克服用,睡前让孩子顿服,连用3天,2周后重复一次。此外,每晚睡前清洗会阴和肛周,在局部涂擦蛲虫膏以杀虫止痒,连用2周至症状消失。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蛲虫寿命短,如无重复感染,不治亦可自愈。
防虫是关键
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
鼓励孩子饭前便后洗手;
纠正孩子吮手指的坏习惯,勤剪指甲;
尽早穿满裆裤;
让保姆和家长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尤其是发现孩子有携蛔虫和蛲虫;
鼓励孩子在与家养的猫和狗玩耍后洗手,因为他们的皮毛上可能有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