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其鹏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类院校C语言课程的教学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引入趣味案例教学法,介绍了游戏引导法、联系生活法、小组对战法等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有效活跃了C语言教学的课堂气氛,且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 language teaching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applying interesting examples, introduced the game guide method, contacting life method, group method and other specific methods in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ively brightening up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高职;C语言;趣味案例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 language;interesting exampl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212-02
0 引言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挂钩,因而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强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C语言课程作为程序设计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进行修读。学生通过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可以塑造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建立日常问题和计算机程序的联系,进一步奠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专业类课程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本科学生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差并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中提出的基于趣味案例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在高职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高职C语言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当前高职C语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侧重于对C语言基本原理和一些基础应用的讲解,而作为一种编程语言的C语言,主要是由标识符、关键字和各种运算符组成,与别的语言一样,同样具有一些自己的语法规则。虽然在制定这些语法规则的时候,开发者已经将尽量多的人性化的因素考虑其中,但因计算机还是有别于人脑,同计算机进行沟通的语言与同人类日常交流的语言在运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刚开始很难适应C语言中的逻辑,而且C语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数据类型、运算符和结构形式繁多,语言的逻辑性强,并且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有些困难。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接受能力有限,英语基础差,对C语言中使用的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感到困难,遇到稍微长点的代码就看不下去,而且高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能很好地预习,课后对于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解决。因而,高职类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课程非常难学。
最后,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些教材选取不合适。伴随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出各类高职C语言教材,很多教材未能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例题大多围绕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设计,不能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并且,对C语言这一理工类的基础课程,大多老师采用基础知识讲解同例题解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而不能跟文科类的课程那样,可借助于图片、视频和案例等一些辅助性手段来增添课堂趣味性,因而,C语言课堂气氛很难活跃,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2 趣味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针对以上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当中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多方的调研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种趣味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活跃C语言教学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2.1 游戏引导法
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在进行代码设计时,开发人员必须遵照计算机的逻辑方式,因而,对于初学者来讲,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这种有别于人类习惯的日常思维的逻辑方式,就很难理解和接受了,因而,将一些较为抽象的逻辑算法或语法规则采用“游戏引导法”来进行讲解,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比如采用冒泡法对数组元素进行排序,如果直接和学生讲解冒泡排序算法,学生可能会很难接受。那么,在课堂上邀请8位同学在讲台上站成一排,将每个人的学号后两位用白板笔分别写在一张A4纸上,每位同学将写有自己学号的A4纸举在胸前,此时,这8位同学模拟排序前的数组的8个元素,指定第一个同学学号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a[0],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学号作为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a[7]。
在第一趟比较时,将最后一位同学学号同前一位同学的学号进行比较,如果比前一位同学的学号小,就让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然后,将第七位同学的学号同前一位(第六位)同学的学号进行比较,同样,如果比前一位同学的学号小,就让两位同学交换位置,采用同样的方法,让第六位同学同第五位同学比较,让第五位同学同第四位同学比较,让第四位同学同第三位同学比较,让第三位同学同第二位同学比较,让第二位同学同第一位同学比较,第一趟比较完成后,当前第一位同学就是这8位同学中学号最小的一个。继续第二趟的比较,因为经过第一趟的比较,第一位同学已经是学号最小的一个,所以,第二趟比较时,从最后一位同学开始比较到第二位同学就结束了,通过第二趟的比较,站在第二位的同学是学号次小的同学。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进行第三趟、第四趟、第五趟、第六趟以及第七趟的比较。就可以按照8位同学的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成排序。通过这一形象的游戏向同学们演示冒泡排序的算法,可以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数据如何实现冒泡的过程。
2.2 联系生活法
C语言程序有三大程序结构,如果课堂教学中紧单纯地讲解这三大程序结构的流程,学生可能一时很难接受。如果把这三大程序结构同我们的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对这三大结构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了。
例如,讲解选择结构时可以拿我们日常出行为例。我们可以在百度地图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出各种出行方式对应的出行路线图。将我们出行时选择的出行方式(公交、驾车、步行和骑行)比作选择结构的条件,将每种出行方式在地图上对应的路线比作选择结构的条件分支。当我们选择某种出行方式,也就是满足某一条件时,就要按照地图上与这一出行方式对应的路线出行,也就是程序要选择这一条件下对应的条件分支执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选择结构的流程。
2.3 小组对战法
C语言课程的前期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学习,可以通过课堂的讲解和一些简单的小程序让同学积累和掌握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及表达式等基础知识点,这些基础知识点都是学生之后编写复杂程序的重要储备。
所谓小组对战法,就是在课堂上将同学们划分成几个小组,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或者轮答,通过小组的协作和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的动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有同学对当前问题不能作答时,允许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寻求帮助,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加分奖励。
对于一些算法比较灵活的程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给出一个本小组认为最优的算法,然后将各小组给出的算法进行比对,同样,对给出全班最优算法的小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通过这种方式将全班同学都调动起来。
3 小结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但他们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采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便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C语言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并且规则也比较繁多,但对于知识点的应用比较灵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践,切身感受到趣味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效,学生在游戏、对抗和形象的关联中轻松地掌握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点,理解了C语言的逻辑思维方式,为以后的程序开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语言表达艺术在C语言教学中的使用研究[J].科教纵横,2014(10).
[2]牛亚莉.趣味教学法在高职C语言教育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5(9).
[3]明日科技.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实例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