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亮 邱刚 李春莉 林茂
摘 要: 本文针对我校电子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考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引言
针对我校电子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及其自身特点,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进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题目,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采用阶段性的考核方式,对课程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养把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1]。
1.课程现状
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主要的课程设计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等。这些课程开办时间不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多样,有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就目前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设计模式固定,课程先理论后实践,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理论讲解部分就失去兴趣;
(2)课程内容陈旧;
(3)课程的教学方法刻板,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力度不够;
(4)考评机制单一,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
(5)实验资源紧张,学生使用焊接、调试设备较困难。
结合目前的情况,电子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主要在教学过程上进行了深入探索,然后围绕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考评方式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课程设计
2.1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做了全新的设计[2],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同时考虑到整个课程教学质量,针对下面几个方面做了重点安排:
2.1.1学生的选题、分组。学生选题时,要尽量选取题目中有自己较为擅长的知识点,同时分组时要考虑到软件和硬件同学的搭配。
2.1.2学生提出方案、论证方案。在该环节,学生在提出方案时,教师应对方案进行点评,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由学生确定最终设计方案,至少进行两种方案的对比论证。
2.1.3学生制作。在确定方案之后,学生应利用现有的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ues对设计系统的一些功能进行仿真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另一名学生应该开始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绘制PCB板,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最后开始制版。
整个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能力、方案论证的表述能力。
2.2课程内容的设计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能够使学生完成设计内容并且获得成就感,就必须在选题上下工夫。只有合适的题目,才能使课程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题目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题目必须符合教学要求[3],涵盖学生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基础知识为中心展开课程设计内容的选题,这就是教师设计题目的基本要求。
(2)考虑到学生之间掌握知识的差异,同时能使得大部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题目中设计扩展部分,在完成基础设计的基础上增加题目的难度。这一部分是教师设计题目的扩展要求。
(3)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特长,自己拟定题目。在题目拟定好之后,由教师对题目进行审核,主要是对题目的可行性进行确定,教师批准即可执行。
结合课程教学流程,拟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学有所获。
2.3课程的考评方式
在学生成绩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完成情况为标准考核学生的总成绩。采用阶段性考评的方式,保证课程设计的效果和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同时避免学生突击完成作品[4]。
2.4课程取得的效果
自开放式教学开展以来,经实验教学团队的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1成功运作了一个全天开放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可以完成PCB板的制作、焊接,以及硬件电路的调试。
2.4.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加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4.3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电子竞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2016年IT杯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参赛队由7名大三学生和2名大二学生组成。
2.4.4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结语
我校对电子类综合课程设计开放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子产品从设计、绘制原理图、制版、焊接、调试,以及完成测试报告等一系列过程,一方面使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IT杯”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型赛事,另一方面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鹏,孙红艳.“单片机”课程改革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3):64-66.
[2]王波,张岩,王美玲.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43-345.
[3]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电子电气课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陈佩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大学教育,2015,2:161-162.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试点专业专项项目(编号:SD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