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有效激发大脑组织的机能,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收效少,先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知识。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中的题目灵活多变,方法不唯一,如果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学生在成绩不理想之后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以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之美,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乐学、会学、学好。下面就数学学习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实效性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和谐师生关系,孕育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历来是处理教学问题时为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古代的“师徒如父子”之说表明了师徒(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师生间建立融洽、和谐的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间建立融洽情感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是感情的本质体现;爱,是情感的结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弱化权威,尊重学生,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就能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二、善用教材之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几何知识及解决问题诸方面,系统地出现了一组组直观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蕴含着大量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师还可结合教材,编选一些适度的、有趣的材料。如介绍“数学是怎么来的”、“古老的计算方法”、“数学符号的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等数学文化与数学史。还可以把数学问题编述成生动的小故事及数学知识在生产建设中实际应用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巧妙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以讲述生动的小故事、以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的巧妙运算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引新,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几分钟内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新”这一环节,使每节课有良好的开端。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认识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启迪思维、诱发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各自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剪好,再以这个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小于6厘米的圆,并剪去内圆剪下外圆。这样手中得到的就是“环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出“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的公式,并用字母表示。通过这种过程,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尝到成功的乐趣。
五、加强直观,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现代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当一个几何图形在屏幕上平移、旋转、对折、变换,清楚地显示它的内在性质时,学生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六、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兴趣
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解决问题时力求寻找与常规方法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当学生有了创造性发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中的“甘甜”与“成功”的滋味,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七、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交流数学信息,研讨学习方法。玩味数学趣题,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大师为数学献身的精神和事迹及取得的数学成就。
八、风趣的课堂语言,激发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精彩生动的课堂语言好比优美动听的风景观光解说词,令人神往;好比芳香宜人的美酒,令人陶醉;好比意味深长的抒情诗,令人难以忘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精彩的课堂语言,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调整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