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郝俊
10月19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江苏省2017年少儿趣味田径教学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陈开甲小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决定,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特色,深度关注儿童学习需求、儿童问题意识、儿童学习兴趣、儿童独特感受,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有趣、有活力。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杨贵仁,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顾问、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原处长陈永利,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国强副院长,全国学校体育装备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跃辉博士,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青少部主任高勇强,中飞星梦体育教育集团董事长沈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国际田联讲师、中国海洋大学杨多教授,江苏省教育厅装备中心技术科张忠伟科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李博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泰州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周兵教授,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顾忆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傅雪云教授,江苏省戏剧学校苗淑华教授,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江苏省推广办公室主任陈瑜等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及来自江苏省13个市及其下辖县(市、区)的体育教研员、体育专干、部分体育特级教师及各实验学校领导和教师,和中国教育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江苏学校体育网等媒体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江苏省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教授主持。
针对本次教学研讨会,大会共提供了9节展示课。其中,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别以跑、跳、投为内容各展示了一节课,水平一的三节课分别为《绕杆跑》《“十”字跳》《彩带球掷(抛)准》,水平二的三节课分别为《跨栏/绕杆接力障碍往返跑》《跳跃与游戏》《合作掷准》,水平三的三节课分别为《过障碍接力跑》《撑杆跳远》《越过障碍掷准》。总体来看,面对种类繁多的创新器材,执教教师并没有陷入单纯运用器材的“误区”,9节展示课均能抓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注重对课程目标的体现与实现,关注学生运动参与、技能掌握、体能发展,并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游戏化设计,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水平一至水平三的9节展示课,执教教师能够通过游戏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学练动机水平。如,在《彩带球掷(抛)准》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准备部分的热身游戏“找朋友”、基本部分的“两人掷(抛)准固定目标”“掷泡泡”等游戏,其中“找朋友”为移动中的抛接游戏,“两人掷(抛)准固定目标”为掷准翻地垫游戏,“掷泡泡”为学生针对教师吹出的泡泡用坐姿和站姿进行的掷准游戏,这些游戏的练习不仅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同时也形成了教学的过渡,促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在《绕杆跑》一课中,教师在基本部分中设计了“超级模仿秀”“小鸡舞”“比谁动作快”等游戏进行热身,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复习了正确的摆臂和站立式起跑姿势并起到热身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协调能力等,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十”字跳》一课中设计了“双脚左右跳接力”游戏作为辅助教材,激发兴趣的同时有效运用并巩固“十”字跳技术,同时也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梯次化设计,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技能掌握。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之一。在本次活动的教学设计中,执教教师能够梯次化地设计教学,游戏和练习环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如,在《绕杆跑》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慢跑绕杆“O”型跑、慢跑绕杆“8”字型跑,较快速度跑8m绕1杆、跑15m绕2杆直线跑回练习及比赛,“8”字绕杆跑比赛、以绕杆跑1圈的方式绕2杆的比赛等,通过由“O”型到“8”字型,由慢跑到较快速度跑,由8m绕1杆到15m绕2杆,由练习到比赛,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练习难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在《“十”字跳》一课主教材的学习中,教师依次设计了“单脚连续向前跳”“双脚连续向前跳”“单、双脚连续向前跳”“左右跳、‘十’字跳”等闯关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跳跃与游戏》一课中,练习环节设置从双脚交叉跳到单脚交叉跳、从单个动作到连续动作,逐渐提高难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全面化设计,育心育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这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本次展示活动中,执教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难度递进的练习和比赛,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并勇于挑战更高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及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优秀品质;并通过分组练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团结、学会交往。如,《跨栏/绕杆接力障碍往返跑》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跨、绕、冲刺往返接力”游戏,明确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在同伴的鼓励下积极练习,并相互交流游戏过程中的感受,以此促进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合作掷准》一课中,在基本部分的侧向投准练习中,合作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相互观察,选择两个人合适的高度和力度;自主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调整出手速度和远度,努力掷远,以此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在游戏“合作投准”环节,组织晋级赛,要求学生乐于配合、诚实挑战,并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合作更好地完成比赛”,由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此外,部分课堂还体现了问题驱动学练,以适宜密度促进技能掌握和体能发展,及教学目标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等优点。当然,在这些方面由于部分教师做得不够也成为了其课堂教学的“缺憾”,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解决。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点评环节,针对9节展示课,点评专家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注意对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二是要准确分析并把握教材,注重所学内容的应用和生活化拓展;三是要加强有效教学语言的开发和利用,注意精讲多练,减少讲解、排队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并在解决重难点时将动作要领口诀化,促进学生的学练;四是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与运用,做到一材多用、一用到底,以充分发挥器材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五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不要停留在原地,以更好地达到热身、发展体能等效果;六是要合理安排“课课练”,并加强对是否需要安排“课课练”、“课课练”内容的选择与运用等问题的研究。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器材、场地、师资等教学条件哪一项发生改变,最终是否适用还是要看其是否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否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形成了促进。正如孟文砚教授在总结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时指出,教学研讨活动一定要突出“研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本次活动来讲,器材是创新性的,但其是否对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作用?又起到了多少作用?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如何?诸如此类问题才是作为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员应该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她针对评委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点评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要点评到位,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表述中体现了合作学习,点评就应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情况;而如果教学目标表述中体现了运动参与,点评就应该针对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展开。
作为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张耀辉博士、周兵教授和杨多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推广少儿趣味田径的原则与方法》《“趣味田径”的“趣”“能”“会”》和《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讲座。其中,张耀辉博士重点从少儿趣味田径的由来、发展现状、开展原则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阐述;杨多教授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向与会教师呈现了少儿趣味田径在体育课、大课间、运动队训练、运动会中的运用。
周兵教授则更多地关注了“趣味田径”如何与体育课堂教学“接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趣味田径”带来的变化、产生的新问题、运动技能特点,并对“趣味田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他指出,“趣味田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参与;转变单纯技能教学的倾向,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与社会适应性,从这个角度讲,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要求是相一致的,并且克服了传统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单调、枯燥的现象。但同时他也表示,当前的“趣味田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关注“趣味”重于关注“田径。对走、跑、跳、投的动作规范关注不够;二是对“兴趣”的理解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三是“趣味田径”变形为了“趣味游戏”。
对于“‘趣味田径’的技能何在?”这个问题,他认为,“趣味田径”中的走、跑、跳、投应有规范性动作,即符合人体运动的合理性要求;有原理性动作,即要体现与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一致性;有拓展性动作,即在已有技能基础上的变形动作。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能”与“会”,体育教师的“教”才有事可做;学生在“能”与“会”的学习过程中,应逐渐形成稳定的“兴趣”,并形成习惯;“趣味田径”凸显“田径”的内涵,是课堂教学要面对的“真问题”。
周兵教授的讲座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入思考与讨论。的确,“趣味田径”教学的开展还存在很多“真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也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那么,又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孟文砚教授在开幕式中指出,开展少儿趣味田径教学研究应抓住三个关键词:一是“少儿”。当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课程标准中的水平一至水平三课程的基础性及其启蒙作用研究得还不够。因此,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透过适合少儿特点的身体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师和儿童体育研究工作者的追求。二是“趣味”。少儿趣味田径提供了趣味化的器材和内容,但这不等于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和器材去上课,都能够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快乐。其中的关键是,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童心,要具备尊重儿童、观察儿童、理解儿童、亲近儿童、研究儿童,并能够与儿童平等地交往和互动的教育素养,要有带领儿童快乐运动的“高招”。只有这样,体育课才能有亲和力、感染力,体育课堂教学才有效、有趣、有活力,并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三是“田径”。田径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载体之一,进行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归根到底是透过儿童的基本身体活动进行教育,即要将教学升华为教育,不能仅满足于传授本领,而是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投入到“田径”运动中,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和体验,领略田径运动的魅力,从而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还进行了苏州陈开甲小学少儿国际田径锦标赛展示与观摩,对苏州陈开甲小学、张家港实验小学、南通海安实验小学等46所学校的“趣味田径学校试点校”授牌两项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与会教师进行了相互交流与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与引领,开阔了视野,更带走了问题,而他们的研究与实践也必将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