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重在参与”的美式幼儿教育

2017-02-05 23:53谢丽聃
商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珍妮弗大楼老师

谢丽聃

美国幼儿教育并非“高深莫测”,它更注重实践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切重在参与”。

“苹果还是樱桃?”这是两个美国孩子在幼儿园活动时争辩的对话。如果你是老师,会如何引导孩子呢?

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树?还是放手让他们自我讨论,让孩子自己判断?来看看美国幼儿园老师的做法吧。

就在这两位小朋友都无法说服对方时,站在附近观察很久的老师走上前试探性地问:“里奥,你想想该如何帮弟弟卢卡斯分辨这是什么树呢?让他自己触摸感受一下会不会更好呢?”里奥听了老师的建议,他摘下一颗小红果,然后把果子放在手里让卢卡斯来摸。“卢卡斯看,成熟的苹果有没有这么小?苹果的形状是这样的么?”吃过苹果的卢卡斯亲自触摸并思考后认同了里奥的看法,他赞同地点点头说:“苹果确实不是这个样子的,谢谢里奥,让我认识了另外一种水果。”老师的一点点提示,让两个孩子一个学到了如何帮助他人思考,一个学到了研究与对比的重要性。

相信大部分人对美国教育都是褒扬多于诋贬,肯定多于否定,因为事实证明,有太多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出自于美国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则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这个真实案例发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也是6月16日在青召开的以”构建尊重幼儿主动发展的课程”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中,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珍妮弗演讲的一个典型案例。珍妮弗园长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真实事例,为岛城关心学前教育的学者、老师一起揭秘美国儿童教育的先进理念。

欲与政府大楼试比高

美国是世界上幼儿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并且人的这种心理的潜能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珍妮弗园长用“探索内布拉斯加州政府大楼”这个案例,来讲述美国是如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

内布拉斯加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在上学途中都可以看到州府大楼,这是内布拉斯最高的大楼。孩子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这幢大楼包括它的风格,他们还希望把这个大楼的高度和自己的高度做一下对比。一个叫卢比的孩子说:“你看我几乎和这个大楼一样高”,因为他站在离大楼较远距离的操场上。作为老师的珍妮弗鼓励孩子们去画一画这幢大楼,画完之后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白画像放在大楼边上,这个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闪光点。老师试探性地问孩子们:“你们真的觉得自己和大楼一样高吗?”因为根据他们的画,似乎孩子们觉得自己和大楼一样高。

“这样的一个思考开始让我们进行老师间的一次反思对话。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另一方面我们在思考老师和孩子们可以有哪些策略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把孩子的探索过程记录下来,”珍妮弗院长介绍。一位老师把孩子站在大楼前面的照片拍了下来,孩子们看后说:“我比大楼高!”另一位小朋友说:“看,我非常高,我比大楼还要高呢。但这不是真的,它只是比我们更远。”于是孩子们又有了一个想法,老师抓住这个想法继续深入:“当你离大楼越来越近的时候你会越来越小。”孩子们说:“不对,楼还是那么大,而我们总是会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我们距离越来越近了。”一个孩子把手伸开仔细描述自己的概念。通过这段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们开始意识到有一些孩子已经开始了解远近的概念,对尺寸和距离产生了懵懂的认知。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明白这个概念,于是他们参观了好几次大楼,每次参观都离大楼越来越近。后来孩子们的想法开始发生改变,他们画的画变得更加详细,他们的自画像也变得越来越小。

到了方案的最后,这个项目已经研究了大概10到15个星期。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这幢楼究竟有多么高。这时候老师和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这样:“你看现在我终于知道它很大了。”“你看它真的非常非常大。”“它真的有50英尺这么高。”“它比我家还要高。”别忘了第一个孩子,当她第一次画自画像的时候,她把自己画得很高很高,卢比后来说:“我真的无法相信我竟然会比大楼还要高,我当时怎么可能这么想呢?”

“我们要思考我们为什么鼓励老师推迟参观大楼的时间,为什么不第一次就直接走到大楼附近去呢?因为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变得自信,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思考,不断地问一些探究式的问题,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他们各种体验和老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更有意义,这要比老师直接一次性给他们答案来得更加有效。”珍妮弗对这次活动的意义做了详细解释。

幼儿教育阶段是儿童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而不是用固定的模式把固定的知识、能力进行简单的灌输和训练。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社区、家庭、孩子和教师共同联系在一起,因为教育就是基于关系而进行的。珍妮弗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孩子们能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且通过我们的帮助实现建构和未建构的体验,希望孩子们能够与大自然进行更多的接触。”

学前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和倾听,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积极为幼儿安排教学活动并准备好材料。教师不必进行过多讲解,而是要让幼儿自己进行主动工作。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核心,相比中国“填鸭式”教学,“与政府大楼试比高”的活动或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罂粟花的探寻之旅

儿童天生都是探险家,他们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马拉古奇说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相信儿童是有力量的和完美的,并且充满很热切的期望和需要。”

美国教育注重个体的自由,儿童有选择性,老师更看重的是孩子“探险精神”。“罂粟花”这个案例让老师看到了孩子的无穷想象与创造力。

在课外散步的时候,老师把孩子们领到了学校旁边一个建筑工地,老师本想让孩子观察一下这个建筑工地还有哪些大吊车,这些大吊车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孩子感兴趣的不是吊车而是罂粟花。有孩子问那个漂亮大枝的红花是什么花?这就开始了整整一天的罂粟花探寻之旅。

孩子的观察在继续,他们在探讨。“这个已经合上了,我真的想把它给摘走,我可以摘吗?”在美国的校园当中有这样的规则:孩子是不能随便摘花的,只能够捡掉下来的花,不能摘枝头的花,以显示对大自然的尊敬。孩子们只好从路上、地上捡起掉落的叶子和花。孩子们边触摸花瓣边感叹:“这个花怎么这么大?茎这么长?”有的孩子说这个茎和他一样高;有些孩子说花瓣好滑啊,他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花。也有孩子问:“这是玫瑰吗?不,它没有刺啊,玫瑰应该有刺的。”孩子围绕着这些花非常兴奋,他们提了很多的问题。

现在老师就应该想了,就这些孩子的兴趣来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刻。老师要仔细地规划让孩子怎样去发现,让孩子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把感兴趣的话题延续下去,同时也规划让孩子能够发现这些花的颜色。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原料,并在画板这里故意放了一张花的照片,这样孩子就可以回想出花在自然环境当中的样子。孩子们开始画这个花,围绕着颜色问了一些问题,他们对于老师选出的红色不是特别满意,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花是桔红色的,所以他们提意是不是可以把一些颜色混合在一起,然后去做出一种桔色。而后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花的形状也非常感兴趣,有个孩子说花瓣不是圆的,而且他们并不都是一样的大。老师发现孩子通过这种观察记住了花的形状。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不能够非常准确地去表达这个画的形状和颜色,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说这个红色不对,应该是桔色的,然后这个孩子尝试用红色和绿色混合在一起做出桔色。我们看到有一些其他孩子特别喜欢这个花的花瓣,所以通过画这幅画给孩子额外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这个活动也能够帮助老师去思考给孩子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对的。珍妮弗园长说:“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我们应该更多地观察孩子们的想法。”

从“苹果还是樱桃”(孩子互相学习的案例),到“与大楼试比高”(引导孩子长期观察与认知能力的案例),再到“罂粟花探寻之旅”(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案例),每一个例子中都可以看到孩子才是幼儿园的主角,是自己世界的领袖,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以及引导者。美国幼儿教育并非“高深莫测”,它更注重实践教育,注重过程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切重在参与”。

我国是教育大国,从孔夫子私塾以授早育,到袁采的“教子当幼”;从先秦《三字经》、《百家姓》到当代绘本、画册,幼儿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我国的儿童并不天生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是一些传统的“重学习轻探索”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孩子的“小宇宙”。“望子成龙”是每个中国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但过度的期望就变成了“甜蜜的负担”。教育不是强加、不是只是的堆砌,而是要把幼儿放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认知世界。与其将孩子揽在家长和老师的翅膀下,不如引导他们去学习怎样翱翔蓝天。

猜你喜欢
珍妮弗大楼老师
英国首相深陷“情妇门”,全球直播前仍痴迷情事
勤于修剪 才能让自己挺拔俊秀
勤于修剪才能让自己挺拔俊秀
LCT ONE大楼
六·一放假么
求婚365天,而女友毫不知情
大楼
省电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