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倾听

2017-02-05 20:44江福荣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倾听

江福荣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而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其实,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倾听学生发言能了解学生,把握新课学习起点;倾听学生发言能准确评价学生,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倾听学生发言能够点燃课堂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关键词: 倾听 把握起点 及时引导 培养创新 营造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听而不闻”,对学生的发言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教学进度,继续按教案预设的内容一讲到底;二是“表面应对”,只做简单肯定或否定,“是的……对对对……”“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时甚至未置可否,转入下一个环节,对学生发言的得失无从评价,更不用说发现其中闪光的思想和创新的火花;三是“求索谜底”,问题一提出,学生匆匆发言,教师一听与标准答案不同,“不对,下一个……”有时连问几个没有结果,教师只好把谜底和盘托出……

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哪怕极其微弱的信号,并给予足够重视和恰当处理,使教学活动更和谐、愉快、有效。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倾听,才能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使生命与生命呼应和交融。如何有效倾听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倾听——了解学生,把握起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把握适当的教学起点。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可见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教师备课时应该给予考虑,但不全面,所以备课伊始,教师还应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思考、猜测并表述。在学生充分利用旧知表述意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倾听,并从中获取学生对今天所要讨论内容的已有了解等,随即预设新探索的起点。

例如,教学“计算器”一课时,因为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可能知道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等,所以教师组织活动开展时应首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对它的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倾听从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探索的新起点和活动重点。

二、倾听——捕捉错误,及时引导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上“退”了下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善于关注学生、倾听学生,才能机智地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会印象更深刻。

例如:教学“求小数的近似值”时有这样一道题:把0.158精确到百分位。在备课时我压根没想到学生的思维会在这儿“搁浅”。可实际教学时我意外地发现有许多学生是这样做的:0.158≈0.20。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千分位。千分位是8,所以要向百分位进1,而百分位上是6,所以再向十分位进1。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很多学生面露疑惑)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对哪一位而言的?

生:要精确到那一位。

师:那其他数位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进位?

生:满十才进1。

师:现在,你们看这道题错在哪里?

生: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是8,就要向百分位上进1。百分位上是6,不要再向十分位进1了。

学生出现的差错是真实、典型而鲜活的。剖析这一差错,发现学生的思维被“连续进位”所困扰。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面对差错,我没有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之,而是让他们说说想法,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热忱地帮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又如《面积是多少》教学片断:

师:出示池塘平面图,要求:先把池塘面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不一会儿,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同桌在玩,他不涂颜色。”于是老师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你怎么不涂呀?”

生:老师我没带水彩笔,但是我做出答案了!

师:是吗,你是怎么做的,说给我听听。

生:我把整格的打“√“,一边打一边数出整格有53个。然后我把半格的画上“○”,一边画一边数出半格的有36个。于是我列出算式:53+36÷2=71(平方米),对吗?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例题中要求学生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用不同的颜色涂上,而这位学生因为忘记带水彩笔,却想出了简单快捷的方法。教师不急于批评他的过错,而是认真倾听他的思路,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展现。

三、倾听——点燃“火花”,培养创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因而在课堂中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甚至鼓励他们“百家争鸣”,而教师则要用心倾听,听其全部,不管是响亮的或是轻微的,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理直气壮的或是胆怯的。孩子们的想法是丰富的、多彩的,当学生争论时,教师应该始终认真地倾听,并及时捕捉学生富有创意的回答,给予高度评价。另外,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准备,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及时判断争论的焦点,并帮助学生仔细分辩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统计”一课时,要求统计该班学生对毽子、羽毛球、足球这三项体育项目的喜爱人数,并进行反馈:

师:同学们,观察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有22人;

生2:我发现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最少,只有2人……

师: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会怎样做?

生3:如果我是体育委员,我会从建材室拿出11个毽子,2只羽毛球,22个足球给同学们玩。

师:你真是一个负责的好班委!

到这里,此题分析结束了,教师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只要拿一个足球就够了。

老师先是一愣,然后不动声色地说:为什么?

小孩迷惑地说:我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发现,每场比赛的对抗方正好就是22人,我们有22人喜欢踢球,不是正好可以分成2组进行比赛吗?所以只要1个足球就够了。

老师不禁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你想得真棒!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倾听着学生的发言,并给予鼓励,有效地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两个棱长5厘米的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如下图),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5+5)×5×2+5×5×2+(5+5)×5×2=250(平方厘米)。

生2:5×5×6×2-5×5×2=250(平方厘米)。

生3:(5+5)×5×4+5×5×2=250(平方厘米)。

老师听了这些学生的回答很满意,准备进入下一题,这时学生小b站了起来:5×5×5×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不对,5×5×5求的是正方体的体积,再×2求的是体积和,不是求的表面积,老师,他混淆概念了!”沉寂片刻后,许多学生附和了起来。这时老师轻轻地对小b说:“别急,这种解法也许有你的道理,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说完老师取出两个正方体模型,说:“同学们,别着急,我们把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b将两个正方体拼成一起,数了数突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我不是求的体积和,你们看,拼成长方体后,其中一个正方体剩下5个面,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5×5×5,这个式子不是表示求体积,另一个正方体和它是一样的,所以再乘以2。”小b越说越清晰,讲好后生怕别人不懂又将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说了一遍,说完后大部分学生终于醒悟了过来,大家不禁一齐鼓起掌来。

师: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他解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子课上可热闹了,大家兴趣盎然,通过拼图、观察、比较、讨论,马上又有了几种解法。

生5:5×5×(5×2)=250(平方厘米)。

生6:(5×5×5)×2=250(平方厘米)。

生7:5×5×(6-1)×2=250(平方厘米)

……

这位老师由于认真并耐心地倾听了学生的发言,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感受到小b解释完时是多么自豪,其他学生的掌声是多么发自内心。一个高层次的思辨过程就诞生了。正是基于此,其他学生又想到了不少方法,其后有些解法虽然貌似但非雷同,蕴藏着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四、倾听——沟通感情,营造和谐

新课程改革下,不仅要改变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及和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现代教学论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主线。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小学生小则几岁,大则十几岁,正处于渴望关爱、渴望呵护、渴望亲情的年龄阶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通过情感沟通,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温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对学习充满高度兴趣,从而有效强化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思考的过程就意味着一种接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接纳。这种接纳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只有当学生发现老师在尊重的基础上接纳了他们,认真倾听着他们,才会与教师建立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同时使自己更充满自信,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会在深沉的静默中坚持不懈地进入学生心灵深处倾听他们的呼喊和需求。当学生的见解、行为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更不能取笑孩子,把自己观点强加于学生,而要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捕捉到他们的情感体验、知识能力的细微变化,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孩子,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多想多说,在不经意间巧妙地加以引导、给予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树立自信、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是一种尊重与宽容,是一种关爱与赞赏,也是一种对话与沟通。教师只有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标准中的“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要求,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需要教师的倾听.小学数学教育,2007.9.

[2]灵性课堂与生命激情.福建教育,2006.

[3]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倾听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浅谈学会倾听在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