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7-02-05 18:13姚晓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姚晓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1-0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时刻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尽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很多成效,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研究社会结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社会结构变化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大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之初的社会转型,这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可以说,正因为这种多样化,我们的社会才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动力,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才有了一个现代社会所应该而且必须具有的巨大包容量,才有了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必然会对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的多样化、多元化和多种价值观的出现,固然有利于我们吸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思想、文化和道德的优秀成果,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和选择的迷茫,特别是由于我们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范围的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力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总之,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呈现出许多全新的特点。在一项有关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思想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大学生虽总体上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但在思想上也存在诸多矛盾、困惑,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的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大学生群体分化、观念意识多元、自我中心突出等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瓶颈。

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显现出许多的弊端,如教育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刻板、成效低下等。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这必然对作为人才培养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新了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些观念,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教育的思维和环境做出新的改变。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一新的发展从信息源方面、从信息传播方式、从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冲击方面,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的探索

社会结构变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

2.1 教育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

这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以学生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围绕学生生存和人格发展来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指导。学生是思想教育管理的中心,也是思想教育管理的目的,更是思想教育管理的根本和基本价值。无论对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如何界定,其核心必须是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不能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加工的产品,把教师和管理者看成是加工产品的工匠,必须把他们真正视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有需求、有积极性的并应该受到充分尊重的人。要始终围绕着“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建设接班人”这一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管理,以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中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产生对主动完善提高自身修养的内驱力和精神需求。

2.2 思想政治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两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感,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过程中,仅有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该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理解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关心大学生的生活需求,注重理论疏导,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信任、理解和真诚的感情,使情与理有机结合。情、理结合能使大学生从教育者的关怀与温暖中自觉地接受教育。

2.3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状况,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专门化、系统化。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紧抓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驶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