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刚刚结束的展览“波普之上”是一场“过去时”和“未来时”的现场,“过去时”为波普艺术,未来时是数字时代呈现的观念涌现和迭代。“波普之上”的概念由美国著名当代艺术专家杰弗里·戴奇(JeffrevDeitch)提出,指数字时代之下新媒体技术融入波普艺术的一种趋势。“年轻艺术家回应了互联网对视觉环境的冲击,他们的作品不只是所谓‘后网络艺术,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波普艺术的历史传统。强调作品工艺和执行过程的精确性,艺术家之手常常被纳入工业与手工艺制造业技术的美学范畴内。”
杰弗里·戴奇与常驻中国的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共同策展。杰弗里带来欧美艺术家作品部分,凯伦的艺术家选择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她认为,假如波普艺术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已然正式“终结”,假如波普艺术的审美评判已被新兴一代主导,那么,中国提供很多极为有趣的案例研究。占据近期中国展览图景主流的正是年轻一代艺术家,他们以充满活力的行为模式回应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观念,对当下的“语境与呈现方式的冲击”极富洞见。
“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将科技和艺术的语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新生代的艺术家有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旅行,参观过很多艺术展……中国是一个适合运用科技的地方,这里有大量的制造工厂,艺术家们可以定制特殊的材料……这就是我们会在这里挑选优秀的艺术家的原因,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这给予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独特的个性。”
展览由20位中西方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呈现,近60件作品,均创作于2010年之后,覆盖各种媒介,既是对我们时代复杂性的充分探讨,也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的一个镜像。
杰弗里·戴奇(左1)
在过去四十多年间,杰弗里-戴奇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艺术家、作家、策展人、经纪人等重要角色。他在2010至2013年间担任洛杉矶当代艺术馆(LAMoCA)馆长。1982年,他将安迪·沃霍尔带入中国,并策划了沃霍尔在中国的第一个展览。1996年,他为上海艺术家陈箴策划在美国首个个展,同年,他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共同组织了大型展览。杰弗里-戴奇现生活工作于纽约,从事历史和当代艺术的研究及展览项目。
凯伦·史密斯(右1)
凯伦·史密斯,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主要研究领域为197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她曾为多种刊物及展览图录撰写文章,并为多位艺术家撰写专论。著有多本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及历史的著作,包括《发光体1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出版社2012),Nine Lives: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Scalo,2006,Timezone 8,2008)。现为OCAT华侨城西安当代艺术中国执行馆长。
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手英国,50年代至60年代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7年,英国雷家理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为“波普”这个词下了定义,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圈片作拼贴组合。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贾斯珀·约翰斯和罗伯特·劳森伯格,影晌最大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等。
宣昆鸟
《从罗马尼亚到洛杉矶的路上》On the way from Romania to Los Angeles铃铛,儿宣车,口琴,木头,各种金属,交流电机,风机,颜料,电线,2016
童昆乌那些混乱的、融为一体的装置设想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感知。在他眼中,社会是一个延伸的竞技场、一个众多元素竞相争抢注意力和争夺基本生存权的大本营。在他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来自人的影响非常微小。艺术家所呈现的可能更接近于未来主义的明日景象——世界全然由机器来管理,人类在其中多少成为了一种消耗品。
《从罗马尼亚到洛杉矶的路上》是特别为此次展览所创作的,也是童昆乌迄今为止最大、最复杂的装置作品。该标题是对艺术家在2016年动态的一个讽喻,描述了如今的艺术家要建立自己的事业必须要走的全球路线。
萨马拉·戈尔登Samara GOLDEN《刀面》The Flat Side ofThe Knife反光绝缘泡沫板制楼梯、沙发、床、桌子、台灯、风廓及各类乐器并外疆树脂涂层,投影机,视频温台器,CRT显示嚣,3条音轨,2014
常驻洛杉矶的美国艺术家萨马拉·戈尔登(b.1973)以创作沉浸式的装置作品,来探索她所谓的。六维空间;在这一维度中,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刀面》结合了物理空间与镜面虚构的空间,后者反映出了艺术家所指的“意识层”,近似于大脑中的心理与幻觉层。她将镜面与银制绝缘板所制作的雕塑形态相结合,使人们对于空间的错觉拓展到不同角度,比如使想象纵深于展厅的地面之下,或者暗示了实际上并存在的毗邻空间。
塔博尔·罗巴克Tabor ROBAK《蝴蝶房》Butterfly Room
100个5英寸液昌显示屏,100个目态数据存储单板机,标准亚克力电枢,HDMI无源电缆,HDMI端口存储譬,微型USB电源,4个24孔电源插座,其它连接礓件
《蝴蝶房》由10×10网格状排列的100个小型显示屏组成,每个显示屏配以专用微型电脑播放虚构的细胞生物体动画。生物们随着时间变换形态,改变颜色,愈加复杂。不断变化的视觉内容,纯粹的视觉盛宴赋予了这件作品奇妙的活力和真正的生命力。罗巴克长期与电脑软件相依为伴,致力于研究形态的“进化”。这件作品展现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异同,也诠释了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自然界的进化发展之间的“突触”与“裂隙”。
海伦·马滕Helen MARTEN《盛放之下:糟糕的挽歌》Under Blossom:Lousy Elegy丝网印剧的绒面皮,皮革,上蜡棉布,胶木,灰,樱桃,胡桃,焊接镀锌钢,上釉陶瓷,绳子,铸铜和铝2015
作品《盛放之下糟糕的挽歌》在层层叠叠的上蜡布料和皮革面料构成的三块宽阔的网格板上进行了丝网印刷,小型雕塑装置点缀其上。从象形字符、层叠饰面到平面的颜料色块,错综复杂的图案印在皮革、绒面和胶木板上。这三幅宽阔的创作从外观和概念上相互映照,使《盛放之下:糟糕的挽歌》构成了一组沿同一墙面安置的巨幅三联画。通过采用一种史诗般宏伟的绘画形式——即传统意义上与叙事注解或寓言阐释相结合的绘画形式——这件作品诘问了图像表现的方法及它和语言、文字系统的关系,与此同时,也使绘画、雕塑、印刷、设计与地方性审美之间的区别消融或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