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巧搭配,地摊生意受追捧
在广东某城市的早市和夜市上,一辆三轮车上竖立了一张海报,海报上是大西北红枣实拍图,边上还贴了一些西北农家田间地头的照片。除此之外,华华带了一个小音响,循环播放一些歌曲,比如《走西口》、《信天游》、《黄土高坡》等等这些西北风情的音乐,来吸引顾客的注意。西北的调子西北的枣,这在南方的城市里,是一道很特别的风景。
除此之外,华华将滩枣分2个类别卖,晒得很干的当红枣茶卖,晒得不是很干的给顾客当零食吃,今年的滩枣里有一些晒得特别干,这类枣当零食吃口感不好,但洗干净以后,撕成小块泡红枣茶喝,却是很甘甜的。那种有水分的红枣泡水2遍以后甜味就淡了,但晒干的红枣泡茶到第3遍,还是很甜的,这是她自己尝试过的。1小包里放8颗,1包卖1元5,1斤晒干的滩枣能装20包,等于1斤卖30元。比较潮湿有水分的滩枣,4两1包,1包10元,等于1斤卖25元。馍豆豆也分成小包,1包卖5毛钱,1斤豆豆分30包,等于1斤卖15元。核桃3两1包,这批核桃个小所以装很满了,1包卖10元,等于1斤30元。当然,边上还有各种试吃品,红枣核桃和豆豆是现吃的,红枣茶是现泡的,蜂蜜是现尝的。
华华告诉记者之所以小包小包地卖,不按照斤卖,是因为那是地摊生意。在地摊上做生意,卖的太贵不合适,小包小包地卖,价格不贵卖得还快,而且还是先尝后买的,买10包送1包。
华华的地摊生意,就这样慢慢地做了起来,慢慢地有了名气。有次她病了2天没出摊,居然有人找到她家里,带着孙子来买红枣和豆豆吃。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来她家里购买产品,她正在筹钱准备将地摊生意扩大,开家特产店。
巧定价,地摊利润和成交量最大化
小赵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摆起了地摊,卖一些从批发市场进来的服装,她的摊位始终摆在女生宿舍楼的进门处,大学四年,她不仅赚回了学费,还有了两万多元的存款,准备毕业后自己开家服装店。
小赵告诉记者,她拿的货都是最近时间里比较流行的,以前都是夏天在摆摊,如今已经在宿舍里等消费者自动上门了,就算是雨雪天气每天也能卖出去几件儿。说到地摊生意,小赵在设置价格上有两个技巧:
一是实价卖,比如我知道我的货已经是最低价了,举例30元进的,那我摆摊要卖50元,语句里面直接设置“实价50”,最后一次砍价(默认是第二次,可以增加到5次,但不能再多。)设置“别划了,实价就是50”。这样别人不会再去试低价,而错过了最后一次的购买时机。
二是还价卖,比如我30元进的,我最高卖80元,最低卖50元,第一次还价我会说:“65元最便宜了”,最后一次还价会告诉对方说:“我设置的最低价是50,这最后一次机会,别再试了。”
因为我是想卖掉的,即使是最低价我也是赚的,所以尽量要成交,大多数我将还价机会调到5次,我每次给出还价价位,最后一次给予提醒,以确保交易成功,否则我衣服堆在那卖不出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江湖,话说摆地摊经验有“三招”
小柳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包袱,在地上铺开,大约两平方米左右。然后取出他惟一的商品:不怕摔的老花镜。
“摆地摊切忌商品繁多,你不能将所有的商品都一网打尽;其次,应该选择那些新、奇、特的商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引起顾客的注意。”小柳说,“我今天摆的就是这个不怕摔的老花镜,售价20元。”
摊位的摆放位置也是有学问的:一般来说,需要选择人流量大、道路宽敞的步行街、摊位旁边噪音不要太大的地方最为适合。但是我这个产品却有点特殊,我选择的地点是菜市场。
第一招——受众人群决定销售时间和地点
无论什么产品都是有自己的受众人群的,今天我要卖的是老花镜,所以我选择的地点是菜市场,时间定的是早上七点,大家都知道早上七点左右正是老年人去菜市场的“黄金时间”。
“来来来,老花镜永久使用,不怕摔不怕碎,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吆喝声也很有讲究,一是说辞要吸引顾客;二是既要让顾客听懂,又要能最大程度地引起顾客的注意。由于商品独特、吆喝卖力,小柳的地摊前围上了五六个人。
小柳使出的第二招——“体验式营销”
小柳一边用力摔着老花镜,一边塞给一个很有兴趣的老大妈,让她亲自“摔”一把。老大妈犹豫着接过来,用力摔了几下。
看出了老大妈的犹豫,小柳抓住时机,及时演讲:“有了这个老花镜,就不用担心被小孩子摔坏了!家里老伴儿也能用!”老大妈没再犹豫,从衣兜里掏出钱来。
这时候,小柳使出了他的摆地摊第三招——故意拖延
老大妈不再犹豫,小柳倒似乎犹豫了。只见他注视着老大妈,详细地告诉她不碎的原理,以便拖延成交时间,使其他顾客看见成交,从而激发更多人的购买欲。中国人的从众心理让他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个销售高峰,接下来,又有三四个人从他手里买走了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