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茶文化对高职学生品徳养成教育的作用机制

2017-02-05 09:02:34
福建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品德茶文化高职

汪 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试论茶文化对高职学生品徳养成教育的作用机制

汪 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都是当代高职学生品德修养提升,以及相关教育工作的良好支持和素材。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人文内涵,以及思想精髓,为学生行为、思想提供指导,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本文就针对茶文化在高职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几点分析。

茶文化;高职;学生;品德养成

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修养低,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教育又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整体品德修养特点,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相关教育素材,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以及人文修养,成为了职业院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1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明时期的茶文化发展也十分迅速,这时的茶产品不只有带包装的茶叶,也有一些散茶的形式,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市场,让茶叶种植地域逐步向南迁移。也正是这个原因,茶叶市场开放时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所以才确保了茶叶市场有效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其产生的《大观茶论》也体现了当时上流社会对茶叶的青睐和重视。

到了清朝时期,饮茶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茶文化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当时的茶馆为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人们在茶馆中领略了一种特殊的茶文化,既能够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总而言之,茶文化在经过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内容逐步丰富,也被文人雅士所推崇,其中所蕴含的茶道或者人们所理解的茶文化思想,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体现形式。

2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1 茶的高雅和通俗

茶文化之所以能够被世代人所传承,其主要原因还是这种文化形式雅俗共赏,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被不同阶层的人所接受。由于茶文化包含高雅和通俗两种性质,在尽可能展现完美统一的同时,无论是达官贵族,抑或是文人雅士,或是士大夫,都可以给出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所以茶文化在达官贵人那里形成了诗词歌赋、书画雕塑等等,成就了许多具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作品。而在普通百姓那里,茶文化等同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与基本生活融为一体,也形成了较为通俗的谚语,无论是哪种形式,茶文化都可以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能够被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高雅和通俗并不是评判高低优劣的标准,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雅的茶文化也需要有基础的文化作为依托才得以演变和被人们接受。以群众为基础的茶文化才能够被延续,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茶的功能和审美

茶文化最初是被神农氏用于解毒所用,因此茶文化所具有的药用功效显而易见。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饮用茶水起到缓解疲劳、强身健体的作用。民间的小吃中也残留着茶的身影,比如:有些地区所具有的擂茶粥、绿茶磨豆腐等等。在巨著《本草纲目》当中,对茶叶的药用功效也有着充分的记载。由于茶叶味道稍苦,所以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同时现代医学对茶叶中所具有的物质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也能有效地满足人体的微量元素的需求。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因此,茶文化对礼仪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茶文化为基础形成的茶礼,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走亲访友,以茶作为礼品可以替代其他烟酒的价值,宾客来访或面对长辈,敬上一杯茶水,以示尊重,这些形式也体现了茶文化的以和为贵的理念。

茶文化具有多种功效,因此能被不同年龄的人所接受。特殊形状和工艺的差距,也充分地展现了茶文化的美学特点。将茶文化应用到对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人文素质,确保学生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身品德得以提升。

2.3 茶的物质和精神

茶作为一种商品存在,也能够传达一定的精神理念。茶集合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许多地区都以茶文化为主题,建立了与茶有关的旅游景点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茶文化中还含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比如儒学的仁爱、平和的处事态度,佛学的禅机思想,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本性的理论,这些都展现了茶文化巨大的精神导向。

3 茶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思想的影响

现在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基础,并不是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茶文化应用到诸多院校的选修课程当中,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提高个人人文素质以及道德品质修养。学生在接触了茶文化课程以后,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物,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并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3.1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们越来越熟悉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而对中国的茶文化知之甚少,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向学生传播茶文化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国的茶文化不会孤立的存在。将茶文化与地方民风民俗相融合,确保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有效地保证对茶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以后,有了更多的保护意识,因此也确保了我国的茶文化不会流失。

3.2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受多元化文明的影响,现在学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标准,并美其名曰“个性”,这种畸形的审美态度促使学校无法顺利地开展茶文化教育课程。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茶文化中宁静和优雅的精神理念,并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提高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同时,茶文化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态度,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学生通过观赏优美的茶艺表演,在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模仿,增添了一份平和,少了一分急躁,让学生更加谦虚、谨慎的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茶文化的影响,提升了自身品格,改掉了自身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3.3 协调人际关系

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让学生无从理会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学习了茶文化知识以后,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可以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友谊和感情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定期组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其中,或者举办一场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有奖竞猜活动,学生通过记忆茶文化基础知识来获得精美礼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通过观看表演和学习茶文化知识,懂得如何更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增长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师生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讲述茶文化中“敬、礼、谦、和”理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到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提升个人品格。

3.4 缓解学生压力

我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教学当中,需要讲述道家的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知识的博大精深。向学生举例,并列举出史记中有关于茶的记录,才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信服。学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面对工作压力也不会更加紧张和焦虑,能够以放松的心态处理事务,提高个人品质,并且以更好的姿态去工作和学习。

3.5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达,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吸烟、酗酒、赌博、熬夜打游戏等行为严重地摧残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有益于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比如:维生素、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等。长期饮用茶水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用茶水替代其他饮品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喝茶是一种享受,更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学生以喝茶为基础,更深层次的了解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完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与其他文化形式不同,茶文化会显得更加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茶文化知识,了解和探索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容,才能由内而外的接受茶文化课程。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和刺激手段,对学习良好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以茶文化为基础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实践的敏感度,才能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定的目标。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时间意识,才能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保证在以后工作和面对社会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态度处理问题。

结束语

研究茶文化在高职学生品德养成中的作用,对提升学生整体道德修养,以及传承中国民族传统茶文化都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茶文化的丰富人文内涵,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还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维与行为,提升学生人文修养,最终获得整体道德品质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也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创新发展有所助力。

[1]传统茶文化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张作平,罗蓓.福建茶叶,2016(7):12-14.

[2]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创新[J].于硕.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5-27.

[3]论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J].魏国强.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36-38.

[4]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吴红英,朱红英.农业考古,2010(5):14-16.

[5]浅论中华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J].胡付照.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56-58.

汪 琳(1984-),女,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高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品德茶文化高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品德
读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论茶的君子品德
茶叶通讯(2014年3期)2014-02-27 07: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