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臻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分析
王 臻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本文首先从茶文化发展历史、饮茶习俗、茶文化精神追求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进行说明,接着就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所帮助。
中西茶文化;差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自神农氏发现茶叶以来,茶与华夏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并在宋代发展到巅峰,之后在各朝各代得到不断的丰富。茶文化是基于茶事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其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儒释道等思想,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随着中西方茶叶贸易的开展,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茶文化,当然中西方茶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都是语言学习者所需要注意的。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往往忽视了文化知识的讲解。而文化与语言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文化层面出发开展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这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近现代相关学者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同样地,茶文化亦是如此。比如,我们常见的茶具就归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而茶诗、茶画等则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当然,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简要分析。
1.1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茶叶最早于秦朝时期被人们所发现,但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茶叶是华夏先祖神农氏所发现的(该说法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详细记载)。就目前来看,后者的接受度更广。茶在最开始被人们发现时主要被当成一种药草,后来随着茶叶种植的推广、制茶技艺的成熟,人们并将茶作为一种饮品来看待。茶圣陆羽的《茶经》的问世,被认为是我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唐代民间社会掀起了一股饮茶风气,茶在华夏大地上开始普及开来。后来,宋代开始出现大量的茶肆、茶楼、茶馆等,三教九流聚集到茶肆内饮茶谈天,茶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制茶方法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讲究,比如唐代流行煮茶,宋代流行泡茶。茶文化延续至今,早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国际名片,其向国外人士展示着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意蕴。相比之下,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时间应该追溯到17世纪。以英国为例,茶叶在17世纪中叶才开始进入英国本土。后来,随着海上贸易活动的增多,更多的茶叶进入欧洲,英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多,英国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茶叶,茶在英国得以普及。当然,饮茶也得到凯瑟琳皇后等英国王公贵族的推崇,他们在饮茶时颇为考究,并在茶事活动中发明了特殊的饮茶方法和饮茶习俗。
1.2 饮茶习俗和习惯
中西方饮茶习俗和饮茶习惯有着诸多差异。比如,就我国来讲,现代国人在饮茶时主要采用冲泡法,并习惯于“清饮”(也就是不往茶水中加入其他添加物),同时我国茶人普遍更喜欢绿茶,绿茶的消费群更为广泛。我国茶人泡茶时主要是用瓷器类、竹木类茶具,这使得茶水的味道能够得到充分的保留。相比之下,英国人在饮茶时喜欢往茶水中加入蜂蜜、牛奶等成分,借以中和茶水本身的苦涩味,同时他们在饮茶时还喜欢配上面包和甜点。英国人普遍喜爱红茶,他们在泡茶时会使用银器类、玻璃类茶具,这给他们的饮茶带来了更多的惬意和舒适。就饮茶习俗而言,我国有着诸多饮茶习俗(比如擂茶、斗茶等),同时还有着“以茶待客”、“倒茶七分满”等说法;相比之下,英国主要有着早茶、下午茶、茶话会等饮茶习俗。
1.3 茶文化精神追求
茶在我国是清雅、高洁的象征,很多文人雅士都爱饮茶,他们将茶比作自己,茶人合一。因而,我国茶文化沾染上了一层文人气息。后来,随着饮茶的普及,茶进入千家万户,茶也就多了一丝生活气息。我国茶人在饮茶时十分注重内在和外在的和谐,他们追求一种“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饮茶意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茶人的身心完全得以放松。我国茶文化还融入了儒释道等思想,比如道家的“修身养性”、佛家的“禅茶一味”、儒家的“中庸和谐”都可以在我国茶文化中找到对应的“注解”。相比之下,茶在西方(以英国为例)则主要与随性、自由等词汇挂钩,这让西方茶文化多了一些人文意味。英国人在饮茶中追求一种惬意和舒适,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下来,享受生活的美好。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际和交流。由此也不难理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国内大学生的口语能力十分薄弱,他们空有理论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交流场景中。就相关社会调查来看,“会使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学生仅占学生总人数的40%,这事实上是大学口语教学收效低下的反映。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2.1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停留于表面
就国内一些高校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考证”、“就业”、“期末考试”等挂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甚至给学生划知识点,列考纲,很显然这种教学理念存在“应试化”、“功利化”的倾向。教师在口语教学中主要讲述一些理论知识,比如不同的口语场景、语言禁忌、口语衔接词等,教师的教学内容很显然停留在表面。事实上,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才是重中之重,落后的教学理念会更容易滋生“哑巴英语”等问题。
2.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与学生缺少互动
一些近现代教育家提出“生本教学”等思想,他们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相当于“舵手”,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但是就当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很多教师仍旧将自己作为课堂主体,这样事实上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性的缺失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3 实践机会欠缺,学生的实践水平低下
英语口语能力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培养的,很多教学工作者事实上对这点较为了解,但是他们在教学中却并未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口语实践机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明显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际交流场景掌握相关的口语交流技巧。比如说,英国人在“下午茶”(afternoon tea)中会怎样开展交流,主要交谈什么内容,聊天的基调是轻松还是严肃,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就当前的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来看,学生除了参加所谓的课外社团之外并没有其他相关实践机会,而这正是他们实践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从上文来看,国内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大学口语教学收效低下的原因所在。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因而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导入茶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层面的差异,并在涉外茶事交流中学会使用相关语言常识。从中西茶文化差异出发,本文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3.1 课堂教学: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文化交际”的学习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中西方饮茶场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模拟中国传统饮茶场景,另一组学生模拟英国下午茶的饮茶场景。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就能够从中得知中西方饮茶场景的差异,了解英国下午茶的历史和各类注意事项(比如传统着装要求、制茶方法、茶点配备注意事项、茶具形制等),并在今后的涉外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得体。
3.2 课外活动:开展茶文化主题英语角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平台,教师不妨开展与茶文化主题相关的英语角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茶文化主题英语角可以按照模块进行布置,比如“中西茶俗模块”、“中西茶礼仪模块”、“中西茶文学模块”、“中西茶语模块”等。当然,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到活动中,让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为真切地认识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异同。外教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为例子,向学生讲述更多西方茶文化的细节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西方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3.3 实践机会:利用茶博会、涉外茶企等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说,教师可以在网上检索相关的中外茶博会平台,然后引导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茶博会中。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会与外籍人士面对面交流,这在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涉外茶企展开合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会接触到外国茶企工作人员,同时了解到中外茶企之间的企业文化异同之处,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将会大有裨益。
[1]孙婕.茶文化思维的修辞模式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关联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9):366-367.
[2]何冬芝,李涛,陶艳春.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4-116.
[3]冯文颖.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增强大学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45-146.
[4]刘杨,张明杰.交际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0(12):169-169.
[5]Zan Chen,Christine Goh.Teaching oral English in higher education:challenges to EFL teacher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16(3):333-345.
王 臻(1983-),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