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苓妍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网络经济学理论在茶企经营中的运用研究
孟苓妍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尽管各路学者对网络经济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和体系架构存在着己见,而对于这两种经济效应的追求则是学术界存在异议较少的领域。也正因如此,在涉及主题探究中将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为主线。网络经济学理论的运用路径包括:促使茶企管理层建立开放的经营意识、帮助茶企探析现实经营现状固有短板、以网络经济学理论实施经营边际革命、市场业态适应性调适下践行经济理论。
网络经济学理论;茶企;经营;运用
网络经济学理论作为新兴经济学理论范式,在现阶段正在实践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尽管各路学者对网络经济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和体系架构存在着己见,但这并不能排除网络经济学理论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价值追求,而对于这两种经济效应的追求则是学术界存在异议较少的领域。也正因如此,在涉及主题探究中将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为主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经济实践必然聚焦于线上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且这将显著降低茶企运营中与外部的交易成本。线上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依赖于线上销售节点的指数迭代机制;线上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则依赖于网络营销组合的合理选择。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从理论层面来进行探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 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所追求的经济效应
上文已经指出,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首先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所带来的红利包括:第一,大规模同质化产品的生产,将显著降低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第二,高频率的同质化产品生产,将对员工形成学习效应,进而提升产品的生产品质。范围经济效应所带来的红利则可以理解为,通过关联性产品的生产和对生产资料的增值利用,获得1+1>2的结果。以上两类经济效应的获取,都需要依赖于下文所要阐述的技术平台。
1.2 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所依托的技术平台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网络经济学理论仍然植根于新古典范式下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之下。这就意味着,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有意识的降低自身的内控成本和对外交易成本。本文这里关注茶企对外交易成本的降低事宜,那么这就需要依托互联网信息发布这一技术平台。同时,网络化分工构成了网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若要实现网络各节点经济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上的无缝衔接,仍然需要通过这一技术平台来解决信息不充分问题。
1.3 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所依赖的现实载体
这里的现实载体主要指向供应链系统,为全供应链视角下来审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的获取,前者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储运系统,而后者则需要建立有效的流通加工节点。同时,将分系统和各节点串联在一起的,则需要得到技术平台的支持。
通过对样本茶企进行调研,可以将其经营特点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2.1 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特点
茶企的产品结构具有单一化特点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茶企的产品研发实力普遍较弱,所以导致了产品结构难以获得拓展;第二,茶叶制品具有较强的消费者粘性,这就使得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无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结构,而且也将显著增大茶企的对外交易成本。尽管这一特点在现代商业化环境下存在着某些短板,但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特点却为其实施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可见,在这里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的关键便在于此。
2.2 产品市场的区域化特点
茶企在生产布局上一般遵循资源指向型这一原则,从而其大都设置在高山地区。这种基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却促使茶企往往只能聚焦周边的区域化市场需求。然而,在这种区域化市场环境下,茶企则不得不面临激烈的产品价格竞争。通过调研发现,导致产品市场呈现出区域化特点的原因包括:第一,现有供应链系统仍无法全面满足茶企的产供销要求。第二,销售渠道在建立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交易费用。因此,这便出现了产品市场的区域化特点。
2.3 产品竞争的同质化特点
上文已经指出,茶叶制品的消费者粘性较强,从而茶企在多样化产品结构时处于审慎态度。然而,这却导致了区域市场中的产品竞争具有同质化特点。随着这一特点的形成,最终将严重侵蚀茶企的利润空间,并可能会为了打破这种同质化态势,而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那么,如何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来破解这一问题,则值得业界人士的思考。
具体而言,网络经济学理论的运用目标可概括如下:
3.1 助力茶企管理层调整经营发展理念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若要将网络经济学理论运用于茶企的经营过程中,首先需要使企业管理层了解该经济学理论,以及深刻明白该经济学理论对改善现有经营绩效的价值。因此,网络经济学理论运用目标在这里便是助力茶企管理层调整经营发展。事实表明,目前区域性茶企的经营活动仍相对封闭,即使在“互联网+”模式下正在尝试线上销售,但在缺少网络化分工和第三方物流支撑的情形下,其在销售领域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短板。
3.2 辅助茶企适应“互联网+”经营模式
“互联网+”本质上是提供了信息交互平台,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信息交互来协调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目前,诸多茶企仍以个体封闭性的形态来进行经营管理,在资源指向型客观要求下,也只是突出了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建立起了纵向联合,而在最为关键的市场销售环节则存在着诸多短板。由此,网络经济学理论所包含的“互联网+”经营理论,实则辅助了茶企适应当前新业态的经营活动需要。
3.3 优化茶企产品销售的网点布局形态
上文已经指出,市场销售环节是当前茶企提升经营绩效的关键领域,而在现实的同质化竞争业态下,茶企的利润空间在被渠道商不断的侵蚀。通过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则可以为优化茶企产品销售网点布局提供方法论指导。而且,在技术支撑条件下,网点布局的关键则在线上。
由此可见,以上从三个方面所解构的运用目标,便为具体的运用途径提供了路径指向。
根据以上所述,网络经济学理论的具体运用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4.1 促使茶企管理层建立开放的经营意识
所谓“开放的经营意识”主要在于,能够理解“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交互的开放性,并在共享学习机制下获得知识外溢效应。这里的“知识”可以定义为经营知识,也可以定义为供应链各节点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理解。为此,茶企可以邀请高校或第三方研究机构,来为管理层做“网络经济学”相关的讲座。另外,企业管理层还应在业界案例分析和研讨中,逐步理清自身运用网络经济理论的切入点,以及建立起与常规经营管理的契合态势。
4.2 帮助茶企探析现实经营现状固有短板
在运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是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问题导向来运用该经济学理论。为此,在实践中首先应对茶企经营现状的固有短板进行探析。通过调研可将目前短板归纳为:第一,产品信息发布不畅;第二,利用业务外包的红利不足;第三,范围经济效应未能在营销组合中得到实现。由此,在网络经济学理论的方法指导下,茶企首先应夯实线上信息发布的能力,并在物流、包装等环节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组织的服务,并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优化自身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
4.3 以网络经济学理论实施经营边际革命
此处的“边际革命”可以理解为“增量变革”,当然对于存量则需要逐步调整。具体而言,网络经济学理论难以短时间内在茶企经营中得到充分运用,这不仅归因于茶企内控的惯性使然,也受制于茶企管理者人力资源转换进度。为此,在实施边际革命时,需要夯实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并着力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寻找稳定的供应商,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撑下,逐渐完善产品配送和销售的网络节点。这样一来,才能为网络经济学理论的运用提供物理载体。
4.4 市场业态适应性调适下践行经济理论
这里仍然强调需要在循序渐进中,来引入网络经济学理论。另外,在“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茶企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在经济转型中面临着巨大的结构调适压力。为此,在依托现有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将网络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茶企经营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新经济学理论的方法论优势。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优化茶企经营管理模式必须顺势而为,那种抱着固有经营模式的想法,只会使茶企在市场洗牌中被兼并。因此,在未来的经营管理中需要提升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绩效,通过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来实现茶企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茶叶生产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链条的延伸上不仅要拥有市场意识,还需要正视企业自身的利益诉求。在资金约束和成本控制要求下,企业可以与旅行社、品茗店、茶叶专卖店进行业务合作,通过授权和返点等形式来建立起社会合作式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在与社会商家进行合作时还应重视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这主要从平衡商家利益和增强私人关系交往等方面入手。
网络经济学理论作为新兴经济学理论范式,在现阶段正在实践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尽管各路学者对网络经济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和体系架构存在着己见,而对于这两种经济效应的追求则是学术界存在异议较少的领域。因此本文认为,在涉及主题探究中将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为主线。网络经济学理论的运用路径包括:促使茶企管理层建立开放的经营意识、帮助茶企探析现实经营现状固有短板、以网络经济学理论实施经营边际革命、市场业态适应性调适下践行经济理论。
[1]黄成美.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12):57-58.
[2]李辉.企业培训研究新视角:培训前涉因素与培训效果关系研究——兼论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11(8):44-46.
[3]朱海燕.试论湖南苗族茶俗的商业化运营[J].江西农业学报,2009(9):184-186.
[4]寻桂兰.流动的晓溪——婺源县上晓起茶文化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传承[J].农业考古,2010(2):265-270.
孟苓妍(1978-),女,吉林九台人,博士,助教,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