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研究
潘正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当波斯商人将中国的茶叶运往西方时,中华五千年的传统茶文化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打开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并为西方民众所接受和喜爱。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和象征。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表达方面的阻碍,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一定的阻滞,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培育社会适用的新型人才,通过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培育,更好地使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西方文化体系之中。
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教学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久,随着全球知识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的特征和格局逐步显现,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也进入到了国际间文化交流和渠道,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切入点。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也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研究中心,探索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实现跨文化交际和中国传统茶文化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首先,中国传统茶文化通过商业贸易的方式,流入到日本、韩国、印度、欧洲各地,成为了世界各地人民喜爱的饮品之一,也被冠以中国文化的代言词,在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西方的过程中,对茶文化的翻译起到了较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只有在语言的辅助之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茶文化的传播,因而,大学英语的茶文化翻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中国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经》的英译本面世的推动下,大学英语中优秀的英文翻译者脱颖而出,进入到对茶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之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使更多的国外茶文化爱好者所品读和赏析,使国外读者更为深入地感知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和精神要义。中国茶文化典籍《茶经》是唐代陆羽所作的茶学著作,有“茶叶百科全书”的称誉,文章精妙绝伦,涵括文化极其宽泛,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始祖。由此,中国传统茶文化也一步一步地逐渐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这与大学英语中的优秀译者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传统茶文化需要借助于语言传播的力量,实现对自身的对外传播和辐射,而大学英语教学无疑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教学,可以更好地扩宽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文化辐射范围,不仅使学习者能够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同时还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其中,培育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发扬光大的翻译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2.1 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翻译的先驱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为了使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借助于语言的力量,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要基于大学英语与茶文化翻译的深厚渊源,培育能够翻译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语言翻译人才,如:《茶经》的翻译者姜欣、姜怡等教授,为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开疆拓土,使之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中。
2.2 大学英语教学要成为茶文化翻译的促动力量
在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趋势和背景之下,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其语言教学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使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注入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之中,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进步的推动之下,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有力促进者。
2.3 大学英语要成为茶文化翻译的实践者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最高层次的英语教育体系,需要在优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拓宽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渠道,要以姜欣等教授为茶文化翻译的团队指导,集聚大学英语的翻译优秀人才,以中国传统茶文化翻译为主导方向,实现中西方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茶文化翻译,要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对外翻译,还要实现西方茶文化在中国的教学,通过对茶文化翻译的践行,更好地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大学英语对茶文化的翻译教学应用极其宽泛,它涉及茶文化的诸多层面和内容,具有较高的翻译层次和极宽的翻译范畴,并在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视角之下,可以极大地拓展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内容和素材,是跨文化交际时代背景下的一大创新。
3.1 增强茶文化翻译的原汁原味体验
在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者阅读中西方茶文化文学相关作品,通过对不同茶文化文学作品的涉猎,可以感受和领略到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感受和领略茶文化中不同语言之美,获得文化和情感的熏陶和浸染,积累更多的茶文化翻译经验,增强学习者的茶文化翻译体验,在经典原文名著的阅读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茶文化气息,如: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作的《呼啸山庄》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获悉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英国的茶文化,提升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拓宽了学习者的英文翻译视野,为茶文化的翻译奠定了基础。
3.2 实现大学英语在《茶经》中的翻译应用
中国茶文化典籍《茶经》是中国茶叶百科全书,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市面上有多种对《茶经》的翻译,然而其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他们都是以大学英语的教学为前提和基础,因而大学英语对于《茶经》的翻译地位不可替代,在对中国著名茶文化典籍《茶经》的翻译之中,就充分体现和彰显大学英语的精神要义和文化主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之下,较好地实现了对《茶经》的跨语言文化转化。
3.3 实现大学英语在茶诗中的翻译应用
中国历代文人骚客都以茶为主题,创作出许多熠熠生辉的茶诗、茶词,而对茶诗的英译成为了茶文化翻译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学英语在对茶诗的翻译之中,具体应用于翻译策略和技巧之中。
(1)美学导向的茶诗翻译策略。这是基于翻译的接受美学理论和观点,对茶诗文化加以翻译,在美学导向的茶诗翻译策略运用之下,可以向西方读者展示出相关的审美情境和场景。例如:为了表达苏东坡对武夷岩茶的由衷喜爱和赞叹之情,可以将其茶诗“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采用美学导向的翻译策略,译为“Buds of tea by theWuyi River dainty and fair;Tended by DingWeiand then Cai Xiangwith eare。”
(2)互文性翻译策略。宋代茶词以“雅俗叙事”为特征,倡导和运用了民间的方言和俚语,为了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本土茶文化的特殊性,可以采用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遵循“以俚译俚”的互文逻辑和策略,使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产生“生活化”的感知和理解。
(3)文意对等翻译策略。在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教学中,注重和强调茶文化翻译中的文意对等性策略,这样可以更为形象和生动地对茶文化加以描述,使国外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翻译之中,其中的茶诗内容“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就可以采用文意对等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出大学英语茶文化翻译的技巧性。
(4)标准化翻译策略。在跨文化翻译的视角之下,存在茶文化翻译中的不标准和不准确的现象和问题,基于这一“标准上的匮乏性”现象,我们应当建构专门翻译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机构,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
3.4 实现大学英语在茶诗中的翻译应用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提炼和浓缩,在对中国茶艺的英语翻译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中国独特茶艺文化的传播,可以采用归化和异化的茶艺文化英语翻译策略,使茶艺文化英语翻译具有“洋味”,避免因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歧义。例如:在对中国茶艺文化进行英语翻译时,对于茶艺专业用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便于观察茶汤的色泽及形状的变化,适宜盛放黑茶及奶茶,并用于烹煮”,可以采用归化的茶艺英文翻译策略,忠实地表达出原文的本意,并有原汁原味的茶文化意趣。另外,异化翻译策略也是在茶艺文化翻译中的方式,它可以避免中西方读者在文化理解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在茶艺专业术语“The sipping glass teacup is convenient for viewing the liquor color。”的翻译之中,如果采用通常的翻译方式,将其译为“玻璃茶杯”,则使本土文化的意蕴流失,而将其译为“玻璃品茗杯”,则可以在运用异化策略的方法中,更好地传递出本土茶文化的文化特征及语言应用习惯,能够使国外读者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茶艺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底蕴深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为了让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发扬光大,需要借助于语言的传播力量,充分运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使之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培育优秀的茶文化翻译人员,运用适宜的茶文化翻译策略和技巧,忠实地表达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意蕴,传递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华要义。
[1]刘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9):140-141.
[2]邹翠萍.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茶文化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 (07):219-220.
[3]袁义.大学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中国市场,2015,(19): 223-224.
[4]王薇.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新题型之于跨文化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137-138.
[5]孙丽,王丽波.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翻译能力培养及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187-188.
[6]郭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信息问题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43-45.
[7]邓宏春.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72-73.
广西教育厅项目“英汉互译中介现象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13LX126)
潘正芹(1965-),男,广西都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育技术。